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
(2)压力泌水试验 压力泌水性能是泵 送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之一,将混凝土拌 和物分两层装入压力泌水仪的缸体容器 内,每层插捣20次并振实,压力泌水仪 按规定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给混凝土试样 施加压力至3.2MPa,并打开泌水阀门同 时开始计时,加压至10s时读取泌水量V10, 加压至140s时读取泌水量V140,计算压力 泌水率。
(3)集浆比的影响 集浆比就是单位混凝 土拌和物中,集料绝对体积与水泥浆绝 对体积之 比。尽量采用较大的集浆比 (即较少的水泥浆用量),以节约水泥用 量。
(4)水灰比的影响 水灰比决定水泥浆的 稠度。在实际工程中,为增加拌和物的 流动性而增加用水量时,必需保证水灰 比不变,同时增加水泥用量,否则将显 著降低混凝土的质量。
第三章 水泥混凝 土和砂浆
按表观密度,水泥混凝土可分为: (1)普通混凝土 一般干表观密度约为 2400kg/m3(通常波动在2350~2500kg/m3 范围), (2)轻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通常干表观密 度可以轻达1900kg/m3。 (3)重混凝土 干表密度可达3200kg/m3。
(1)泌水试验 将混凝土试样装入容量5L的试 样筒内,可采用振动台振实法或捣棒捣实。用 振动台振实时将试样一次装入试筒内,开启振 动台,振动到表面出浆为止并使混凝土拌和物 表面低于试样筒筒口30±3mm,盖好容量筒盖 子,保持室温20±2℃,从计时开始后60min内, 每隔10min吸取1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60min 后,每隔30min吸1次水,直至认为不再泌水为 止。计算泌水量和泌水率。
(3)增实因数法
对于塌落度不大于50mm或干硬性混凝土 和维勃稠度大于30s的特干硬性混凝土拌和 物的稠度可采用增实因数法来测定。利用 跳桌连续跳动15次,将量尺(见图3-4)的 横尺置于筒口,使筒壁卡入横尺的凹槽中, 滑动竖尺,将竖尺的底端插入盖板中心的 小筒中,读取混凝土增实因数JC。
2)泌水及压力泌水试验
1)抗压强度标准值和强度等级
(1)立方体抗压强度(fcu) 按照标准的制作方 法制成边长为150mm的正立方体试件,在标准 养护室中(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下,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 饱 和溶液中,养护至28d龄期,按照标准的测定 方法测定其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 试件抗压强度”(简称“立方抗压强度”,以 fcu表示),以MPa计。以三个试件为一组,取三 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 代表值。
5.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选择
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依据结构物的 断面尺寸、钢筋配置的疏密以及捣实的 机械类型和施工方法等来选择。
(二)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质
பைடு நூலகம்
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 强度和变形两方面。 1.强度 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 混凝土强度有: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 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 剪切强度和粘结强度等。
2.工作性的测定方法
1)稠度试验 (1)坍落度与塌落扩展度试验 用标准坍落度 圆锥筒测定,试验时,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三层 装入标准圆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 的1/3左右),每层用弹头棒均匀地捣插25次。 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 差(如图3-1),即为新拌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 度,以mm为单位(精确至5mm)。
2)环境条件的影响
引起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降低的环境因 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风速。
3)时间的影响
混凝土拌和物在搅拌后,其坍落度随时 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称为塌落度损失。
4.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措 施
(1)调节混凝土的材料组成 在保证混凝土强 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混凝 土的组成配合比例以提高工作性。 (2)掺加各种外加剂 如减水剂、流化剂等均 能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同时提高强度、 耐久性以及节约水泥。 (3)提高振捣机械的效能
当混凝土拌和物的塌落度大于220mm时,混凝 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 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 平均值作为塌落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 无效。本方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40mm、塌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和物稠 度测定。
(2)维勃稠度试验
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维勃 稠度在5~30s之间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 测定。
(二)细集料
作为混凝土用细集料的主要技术要求如 下: 1.级配和细度模数 (1)级配 混凝土用砂的级配,以细度模 数μ f=1.6~3.7的砂,按0.6mm筛孔的累 计筛余划分为3个级配区,级配范围示如 表3-6。
Ⅰ区砂属于粗砂范畴,用Ⅰ区砂配制混 凝土时,应较Ⅱ区砂采用较大的砂率。 Ⅱ区砂是中砂和一部分偏粗的细砂组成, Ⅱ区砂系细砂和一部分偏细的中砂组成。 当应用Ⅲ区砂配制混凝土时,应较Ⅱ区 砂采用较小的砂率。
2)抗弯拉强度(fcf)
道路路面或机场道面用水泥混凝土,以抗弯拉强 度(或称抗折强度)控制。
2.影响硬化后水泥混凝土强度 的因素
1) 材料组成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
f cu , 28
C a f ce ( b ) W
(2)集料特性 集料对混凝土的强度有明显 的影响,特别是粗集料的形状与表面特性对强 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3)浆集比 混凝土中水泥浆的体积和集料体 积之比值,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高强度的混凝土更为明显,在水灰比相 同的条件下,在达到最优浆集比后,混凝土的 强度随着浆集比的增加而降低。
2.有害杂质含量
(1)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砂石中含泥量是 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泥 块是指原颗粒粒径大于4.75mm,经水洗 手捏后变成小于2.36mm的颗粒。
(2)云母含量 (3)轻物质含量 砂中的轻物质是指相对 密度小于2.0的颗粒(如煤和褐煤等)。 (4)有机质含量 有机物质(如动植物的 腐殖质、腐殖土等) (5)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具有95 %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N/mm2即MPa计。立 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示。
(3)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来确定的。 强度等级表示方法,是用符号“C”和“立方体 抗压强度标准值”两项内容表示。例如“C30” 即 表 示 混 凝 土 立 方 体 抗 压 强 度 标 准 值 fcu,k =30MPa。 普通混凝土按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 C15、C20、C25、C30、C35、C40、C45、C50、 C55、C60、C65、C70、C75、C80等14个强度等 级。
5)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4.耐久性
1)抗冻性 混凝土遭受到冻融的循环作用,可导致强度降 低甚致破坏。抗冻性能试验方法,可分为慢冻 法和快冻法两种。规定为采用“快冻法”。该 方法是以100mm×l00mm×400mm棱柱体混凝土 试件,经28d龄期,于-17℃和5℃条件下快速 冻结和融化循环。每25次冻融循环,对试件进 行一次横向基频的测试并称重。当冻融至300 次,或相对动弹模量下降至60%以下,或质量 损失达到5%,即可停止试验。
(三)粗集料
1. 强度
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 指标值表示。
2.坚固性
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用作混凝土的 粗集料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以抵抗冻 融和自然 因素的风化作用。混凝土用 粗集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 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
3.级配
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均可。 如表3-9的连续粒级的矿质混合料。当连 续粒级不能配合成满意的混合料时,可 掺加单粒级集料配合。
4.最大粒径的选择
粗集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 径。新拌混凝土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单位用 水量相应减少。在固定的用水量和水灰比的条 件下,加大最大粒径,可获得较好的和易性, 或减少水灰比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尽 量增大最大粒径以节约水泥 混凝土用粗集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大于结 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 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允许采 用最大粒径为1/2板厚的颗粒级配,但最大粒 径不得超过50mm。
按强度分级,水泥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可 分为3大类: (1)低强度混凝土 抗压强度标准值小于 20MPa; (2)中强度混凝土 抗压强度标准值20~ 60MPa; (3)高强度混凝土 抗压强度标准值大于、 等于60MPa。
第一节 普通水泥混凝土
一、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一)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易性) 水泥混凝土在尚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为 新拌混凝土或称混凝土拌和物。 1.工作性的含意 工作性(或称和易性),通常认为它包含: “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 和“易密性”这四方面的含意。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为测定值。如 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有一个 与中间值的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 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 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有两个测 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上述规定,则 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当用非标准尺寸试件,应乘以换算系数, 折算为标准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 C60 时 , 2 0 0 mm×200mm×200mm 试 件 换 算 系 数 为 1.05;对于100mm×l00mm×l00mm试件为 0.95。
2)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