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氯乙烯(PVC)产业发展规划

聚氯乙烯(PVC)产业发展规划

聚氯乙烯(PVC)产业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聚氯乙烯(PVC)是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
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

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

其应用非常广泛。

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
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
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指导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满足国
内需求,以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2、政策引导,市场推动。

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又要发挥市
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把各种要素引导到产业发
展中来,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
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4、坚持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并推广关键核心
内容,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自主创新和
品牌建设能力。

5、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
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
代化发展。

第三条背景分析
聚氯乙烯(PVC)是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颇为流行并且也被广泛
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

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

其应用非常广泛。

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
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随着聚氯乙烯(PVC)行业资源和能源约束不断强化、安全环保能效要求不断提高,PVC行业结构优化和兼并重组进程的加深,行业格局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生变化。

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94家减少至2019年的73家。

2014-2016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之行业又逢结构调整的关键转型时期,聚氯乙烯产品面对下游需求乏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总体运行持续疲软,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同时也促使加快转型升级,部分产能退出,2016年PVC行业产能下降到2326万吨。

随着PVC行业持续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PVC下游应用,加大对高端耗氯产品引进和研发的支持力度,不断开拓高附加值、差异化的精细耗氯产品。

自2016年起PVC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改观,行业内企业扩展产能。

截至2019年末,全国聚氯乙烯的总产能达2518万吨,产能同比增加4.7%。

从聚氯乙烯(PVC)行业产能结构上看,,电石法产能占比为
81.3%,乙烯法比重为18.7%。

企业平均产能由2012年的24.9万吨/年提升到2019年的34.5万
吨/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聚氯乙烯行业产量呈增长态势,2019年聚氯乙烯产量为2011万吨,同比增长7.3%。

近年来,聚氯乙烯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产能利用率
稳步上升,20919年聚氯乙烯行业产能利用率达79.9%。

近年来,聚氯乙烯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后,随着刚性需求增长,带
动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呈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聚氯乙烯表观消
费量为2027万吨,较上年增长138万吨,增幅7.3%。

第四条区域产业条件
城市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xx%,财政收入
增长xx%,城镇登记失业率xx%,调查失业率xx%以内,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CPI涨幅xx%。

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

生产总值增长xx%,财政收入增长xx%,城镇登记失业率xx%,调查失业率xx%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CPI涨幅xx%。

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尽管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
但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区域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
没有改变。

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具体工作谋深、抓实、干好,就一定能够在高质
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的新步伐。

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
值增长xx%左右,财政收入增长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
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xx%、xx%以内,城乡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xx%和xx%左右,CPI涨幅xx%左右。

全球经济处于曲折复苏的深度调整期。

当前时期,和平与发展仍
是时代主题,曲折复苏和分化调整是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新型竞合
将成为发展大趋势。

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制造业回归”持续推进,日本经济复苏的稳定性预期不强,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相对较弱。


互联网、工业4.0等为标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
将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带来新的机遇。

国内经济进入转型提质的发展新常态。

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将在
新常态下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更加注重
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水平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更加
注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全面创新加快催生新的增长
点,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巨大红利,将有力推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全市经济迈向实现基本现代化新阶段。

一是承载发展的框架加快
形成,将持续放大发展新优势。

先行先试的平台全面筑牢,将有效提
升核心竞争力。

拥有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湘江新区三大战略平台,依托国家支持政策与
自身探索实践的叠加优势,培育形成有利于转型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推动在更大范围内加速产业、人口及要素集聚,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二是产业升级的潜力逐步释放,将有力推动转型创新发展。

在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领域,有技术、有优势、有潜力、有前景,有望成为当前时期率先突破的关键点,进而加速形成新的经
济增长点,为全市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
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
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
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
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
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

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
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四)构建产业新体系。

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
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五)推进金融创新。

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
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
撑能力。

(六)发展互联网经济。

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

(七)构建发展新体制。

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第五条发展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