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中国半导体硅(多晶、单晶)材料发展60年

2.中国半导体硅(多晶、单晶)材料发展60年

l互口INSIGHT
中国半导体硅(多晶◆.单晶)材料发展60年
一文/朱黎辉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
能源、信息、材料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

半导体硅(多晶、单晶)材料则是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集成电路产业)和新能源、绿色能源硅光伏产业的主体功能材料,硅材料的使用量至今仍然占全球半导体材料的95%以上,是第一大电子功能材料,且早已是一种战略性的物资和产业。

半个世纪以来,美、日、德等国的lO大公司一直垄断着半导体硅材料的技术、市场及售价,对我国进行封锁,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硅占地壳的1/4,是地球上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

我国已发现了高品位的硅矿(水晶、Sio:)l删乙t以上,一万年也用不完。

国际半导体硅材料的研发几乎
与新中国的诞生同步,20世纪50年代
初开始了高纯多晶硅生产技术的研
发,此后,逐步成熟的是“改良西门子
法(三氯氢硅氢还原法,约占全球多晶
硅总产量的80%)”与“新硅烷法(硅烷
热分解法,约占全球多晶硅总产量的
20%)”。

为了降低成本、适应硅太阳能
电池的需要,国内外正在探索其它高
纯硅生产的低成本工艺。

1947年,俄国人切克劳尔斯基发
明了拉制金属单晶的直拉CZ法工艺。

1951年,美国人蒂尔和利特把CZ法
移植到硅单晶生长工艺上来,拉出了
①loomm的单晶。

1952年,美国人普
凡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发明了硅单晶
生长的无坩埚悬浮区域熔炼FZ法。

此后,CZ法和FZ法的工艺与设备不
断发展,使之成为现代硅单晶生产的
主要技术。

硅单晶加工的后道硅片切、
磨,抛、清洗等工艺也在不断向大尺
寸、高精度迈进:微米技术、亚微米技术、
深亚微米技术、甚至纳米级加工技术的进
步;硅外延片、SOI片、SGOI片、MEMS、
NEMS等材料与工艺不断涌现,满足了
微电子技术、微纳电子技术及半导体纳
米电l子技术等发展的要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l互妇INSIGHT
耗、综合电耗及硅粉、液氯、氢气等物料单耗水平上均已基本达到或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能做到闭路循环,不污染环境。

应特别指出的是: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若干政策”18号文中关于硅单晶生产可以享受的增值税从17%降至6%(以后又降至3%)的政策,在当时我国硅材料行业由极度困难转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真是雪中送炭。

7.在国务院各部委相关政策、有限科技攻关资金(约5000万元)及产业化资金(约2.5亿元)的引导下,全国各地民营资本(包括少量港资与台资)对半导体硅材料产业的投入巨大。

目前,我国有近40家多晶硅企业在启动,其中1000t/a级至10000t/a级多晶硅厂约15家(相当于投资近600亿元),集成电路用硅单晶抛光片厂近10家,太阳能电池用硅片厂近100家,拥有拉制6英寸以上硅单晶的直拉硅单晶炉6000多台(相当于投资60亿元以上),定向结晶铸硅炉1000多台(相当于投资6亿美元)和进口硅多线切方、切片机近6000台(相当于投资40亿美元)。

我国已是世界上硅单晶炉、定向结晶铸硅炉和多线切方、切片机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高纯多晶硅年产量从2004年的60t(正品约40t)增至2008年的4500t,短短4年间增加了近100倍;而且,2009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将会超过l万t,2010年将会超过3万t,我国到2010年将会建成年产6万t的多晶硅产能。

我国的单晶硅年产量从1994年的40t增至2007年的单晶硅和铸硅(片)总产量约10000t,2008年的单晶硅和铸硅(片)总产量约20000t(15年间增长了500倍),支撑着我国晶硅太
阳能电池的总产量连续两年达到世
界第一(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总
产量为4000.5MW,我国的总产量是
1088.6MWl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
总产量为6000MW,我国的总产量是
2570MW),超过了日本、美国、德国
等发达国家。

我国多晶硅产业的高速
发展促使国际、国内的太阳能电池级
多晶硅售价在8个月内从每千克售价
3000元以上迅速降到500元左右,回
归了理性。

而且可以肯定:我国硅太
阳能电池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的态势
仍将继续保持下去,这种大好局面是
与我国硅材料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8.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和挑战,促进我国多晶硅产业理性,持
续、健康发展,避免国内各企业间的恶
性压价竞争,在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和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的直接指
导下,2009年2月,由中国电子材料行
业协会组织国内年产l000t
级以上6家多晶硅企业进行
了彼此零距离的参观与技
术交流,并于2009年7月在
徐州组建了由我国主要多
晶硅大型企业组成的“多
晶硅科技创新产业联盟”,
“联盟”的建立将会有力地
促进我国多晶硅产业做大
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9.我国半导体硅材
料在“改革开放”的大局势
下,近年来虽有着超速的
迅猛发展,但仍然是一个
新兴产业:某些地方多晶
硅产能的盲目扩张必须得
到理性控制,必须把多晶
硅的质量提高,循环、闭环
控制、综合利用,节能降耗,进一步保
护环境、优化工艺、降低成本等目标继
续予以重点关注,加强对集成电路级
多晶硅和电力电子级区熔用高档多晶
硅的研发,加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
8英寸、12英寸高质量硅单晶抛光片、
外延片、SOI片、SGOI片的研发,缩短
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差距,赶上国际先
进水平。

并且在国际经济危机不断蔓
延的形势下,我国应尽快制定“上网电
价法”等政策法规,尽速拉动内需,尽
速推动硅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应用与推
广,让新能源硅太阳能电池尽速进入
千家万户。

二、我国各典型半导体硅材料企
业范倒——硅材料∞年成果
1.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
承担多晶硅生产线4大技术攻关
(10000t/a级多晶硅的“合成精馏”、
“大型节能型还原炉”、“还原尾气干法
回收”和“四氯化硅低温加压氢化”)的
图1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图2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见图l。

2.我国的第一条多晶硅引进生产线并承担1000t/a级多晶硅生产线“还原尾气干法回收”和“四氯化硅高温氢化”科技攻关的“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见图2。

3.具有四氯化硅全氢化并闭环控制全套引进的多晶硅生产线(3300t/a)的“重庆万州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见图3。

嘲3重庆万州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
阉4江西赛维LDl(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图5江阴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6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
图7北京有研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正在不断扩产建设中的国内最大,也将是网际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单晶硅、铸硅、切片)硅片企业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见图4。

5.国内生产链(硅单晶生长、定向结晶铸硅一切片一硅太阳能电池片一组件一发电装置)最长企业之一的‘‘江阴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见图5。

6.国内引进的第一条硅单晶生产线并多次与外资合作的“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见图6。

7.我国承担集成电路用8英寸、12英寸硅单晶抛光
片科技攻关的“北京有研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见图7。

万方数据
圈8宁波赢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图9天津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图10西安理工晶体科技有限公司
圈11北京京运通真空设备厂
图12倍怠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8.我国承担集成电路用8英寸、12英寸硅外延片科技攻关的“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见图8。

9.我国最大且居世界第三位的区熔硅单晶生产企业“天津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见图9。

10.我国第一家也是承担国家科技攻关的硅单晶等晶体生长设备制造企业“西安理工晶体科技有限公司”,见图lO。

11.国内最大的硅晶体(直拉单晶炉、区熔单晶炉、定向结晶铸硅炉、还原炉)生长设备制造企业“北京京运通真空设备厂”见图1l。

12.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从多晶硅一单晶硅(片)一硅太阳能电池—45nm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链全程设计单位“信
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见图12。

_·曩万方数据
中国半导体硅(多晶、单晶)材料发展60年
作者:朱黎辉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
刊名:
新材料产业
英文刊名: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年,卷(期):2009(12)
1.刘松林陕西半导体硅产业发展思考[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10(9)
2.马春.Ma Chun世界半导体硅材料发展现状[期刊论文]-上海有色金属2005,26(3)本文链接:/Periodical_xclcy200912007.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