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预见2016之肉鸡篇:新常态下白羽肉鸡持续去产能[复制链接]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白羽肉鸡消费低迷之势加深,肉鸡产业呈现出“下跌探底”的状态,产业链延续2014年去产能的主基调。
但2015年,白羽肉鸡产业是产能达到高峰后消费断崖式下跌,从而呈现“供应虽减,消费更差”。
由于供过于求造成价格新低,行业陷入深度困境之中。
白羽肉鸡内忧外患产能扩张后消费受阻2010年我国对美国白羽肉鸡产品实施“双反”后,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得到发展契机,各大企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扩大市场规模。
以祖代鸡为例,2010年我国祖代鸡引种量94万套,2013年高达154万套,增长64%,也造成白羽肉鸡产业在随后的2013—2015年处于高产能状态。
而就在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产能不断扩张之际,2012年底“速生鸡”、2013年“H7N9流感”及2014年“福喜事件”接连发生,鸡肉消费遭受重创,2015年又逢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制造业不景气,白羽肉鸡鸡肉销售的主要渠道——集团工厂、食品厂及快餐需求量不断探底,白羽肉鸡产业再次步入深度困境。
与此同时,国际禽流感疫情影响了祖代鸡进口,内忧外患之下,产业链遭受主动和被动去产能的双重压力,发展节奏被打乱,继续重新调整和寻求平衡。
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减量但仍亏损2015年延续2014年的“减量保价”基调,但在市场需求低迷之下,白羽肉鸡产业从祖代至父母代仍以亏损为主;养殖环节及屠宰环节由于养殖模式及屠宰体系的差异呈现有亏有盈,效率成为决定盈亏的关键性因素,落后产能不断出清。
白羽肉鸡在2014年主动去产能局面下,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2015年白羽肉鸡全产业链持续去产能。
2015年初白羽肉鸡联盟再次协商祖代鸡引种量继续减少,控制在110万套,但受到国际禽流感疫情影响,2015年祖代鸡引种量下降40%,至70万套。
尽管新引进祖代种鸡数量大幅下降,但之前两年产能扩张造成2015年在产祖代鸡存栏仍偏高,全年祖代种鸡产能利用率低,父母代鸡苗销售率不足80%。
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在2013年下半年及2014年祖代鸡引种量高的基础下持续处于高位,在4—5月份及9—11月份,由于市场需求差,被迫出现2波父母代种鸡提前淘汰。
2015年下半年,父母代种鸡场空棚率再次提升,其中1万~2万套种鸡场空棚率高;5万~10万套种鸡场存栏率仅在40%~80%。
据博亚和讯家禽生产和统计预测系统显示,2015年,商品鸡苗供应量同比下降20.34%;商品鸡出栏量47.35亿羽,同比下降13.44%;白羽肉鸡鸡肉产量862万t,同比下降13%。
2015年白羽肉鸡市场以“毛鸡8元,鸡肉10元”的低价开局,随后一路下行,步入了“毛鸡6元,鸡肉9元”的新常态,毛鸡价格更是在10月份时跌至2006年禽流感时期的低价,全年均价仅7.26元/kg,同比下降17.41%;鸡苗价格在5—6月份及9—11月持续运行于1元/羽以下,创下“H7N9流感”后的最长低迷期,全年均价仅1.35元/羽;父母代鸡苗均价8.10元/套;鸡肉产品综合售价落至9.60元/kg,同比下降13.2%,而利润较高的鸡胸肉,售价由12 000元/t逐步下探至7 600元/t,均价较2014年下降40%左右。
外部环境变化消费渠道全面遇阻因经济下行及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白羽鸡肉消费渠道被严重挤压,主要是高利润的鸡胸肉及鸡腿肉销售极差。
据博亚和讯统计,山东主流屠宰场库容率一直处于正常水平线以上,年末屠宰场库存较去年同期持平或小幅增加,但中间环节冷链物流库存较大。
从消费渠道来看,首先,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探底,2015年GDP同比增长落至6.9%,增速创25年新低,制造业PMI指数从8月起持续处于荣枯线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回落,鸡肉集团消费出现断崖式下跌,造成经销批发销售渠道严重萎靡。
集团消费在白羽肉鸡消费中占比大概在40%左右,2015年估计鸡肉集团消费下跌30%。
其次,肉制品加工企业调整终端产品结构,加大低温肉制品产量,减少火腿肠等常温肉制品产量,鸡肉采购量下降。
肉类加工消耗鸡肉占总产量的15%,2015年下跌了20%。
再次,在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冲击下,以肯德基为代表的快餐店中国同店销售额持续下滑,特别是2014年三季度起,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降14%,2015年二季度降幅缩减至12%。
餐饮业使用鸡肉量占25%,2015年用量下跌20%。
另外,个人消费方面占鸡肉量20%,2015年下降5%。
以上4个部分的消费比2014年合计减少约21%,2015年白羽肉鸡鸡肉产量862万t,虽同比下降13%,但消费量下跌更多,从年度看,供大于求依然严重,造成鸡肉价格低迷,库存量增加。
从2015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四季度鸡肉产量较2014年同期下降了28%,鸡肉价格也在2015年底和2016年初开始稳定上涨。
因此分析,目前白羽肉鸡市场供需可能已经处于基本平衡的态势,据此测算,白羽肉鸡鸡肉市场的真实消费需求可能在800万t左右。
目前产量已基本下探到底部,加上适量的库存,未来白羽肉鸡产业将逐步实现供求平衡,并达到产业链全面盈利。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黄鸡市场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挤占白羽肉鸡白条市场。
从2013年“H7N9流感”之后,黄羽肉鸡开始推出冷/生鲜鸡产品,经过2年培育,黄羽肉鸡以冷鲜鸡产品形式销量增加,替代了部分白羽肉鸡的白条鸡市场,黄羽肉鸡北上扩展市场之势愈发明显。
养殖模式及养殖水平提升饲料成本有效下降白羽肉鸡是我国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养殖品种,加上育种水平与饲料技术进步,饲料转化率较2013年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当前主流水平的养殖户,体重2.5 kg料肉比在1.6~1.7左右,甚至更低。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最终决定养殖者能否生存和盈利的还是饲养管理水平。
过去几年,白羽肉鸡产业在房舍设计和建设、鸡舍内环境控制、养殖设备升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物质基础。
据博亚和讯跟踪测算,在2015年白羽肉鸡行情极差的情况下,一般网养日龄在42 d以内的欧洲指数能达到380以上,可盈利1元/羽左右;而当欧洲指数达420以上的养殖户,在近几年低迷行情下,没有出现过亏损。
当前跟踪养户中,欧洲指数最高记录者为450。
另外,因料肉比、节约土地、环保等优势,笼养模式发展势头迅猛。
除养殖户涌现一批平养/网养改笼养外,2015年仙坛股份发布公告,募资5.25亿元用于商品鸡立体养殖技术改造。
该项目可使年出栏量由改造前的2 519万羽增加到改造后的5 068万羽,且平均每只鸡节约养殖成本约1.35元。
鸡肉进口和加工鸡肉出口同时下降纵观我国鸡肉产品出口情况可知,近年来,我国加工鸡肉出口处于增长态势,出口量已超过冷冻产品;但2014年遭受“福喜事件”影响,出口到日本的加工鸡肉量下降,2015年加工鸡肉出口量进一步下调。
2015年全年,预计我国共出口鸡肉量37.09万t,较2014年同期下降13.79%。
其中,加工鸡肉预计出口18.55万t,较2014年的25.93万t约下降30%;预计出口加工鲜冷冻鸡肉18.53万t,鲜冷冻鸡肉出口量较2014年增加8.46%;但其中因有出口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的冷鲜鸡,此部分鸡肉主要为黄羽肉鸡,占冻鲜鸡肉出口量的30%左右。
进口方面,我国鸡肉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和巴西。
2014年,从美国与巴西进口量占比均在45%左右。
而2015年,因美国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国对美封关,鸡肉总进口量明显下降,从巴西进口量占比增加至70%以上。
2015年1—11月,我国共进口鸡块及杂碎冻鸡肉35.26万t,2015年全年预计进口量为37.64万t,较2014年下降14.45%。
(注:我国鸡肉进口主要是鲜冷冻及食用杂碎,加工鸡肉进口量不足1%,本文中忽略。
)产业整合,升级销售渠道与终端市场对接2015年,多家企业前期签约项目投产,据不完全统计,产能增加3.5亿羽。
另外,企业新签约大型亿只项目,上市、重组、转型齐上演。
2015年白羽肉鸡企业新增一上市公司仙坛股份;而福建森宝食品则走向转型之路,更换公司名称为乐游科技;正大集团亦将重组随州同星农业;更有百胜餐饮拆分为百胜中国和百胜餐饮两大部分。
在国内,白羽肉鸡产品仍以冻品形式销售为主,而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冻品已被超市淘汰,市场上仅销售加工鸡肉产品和冰鲜鸡肉,且产品多样化。
我国白羽肉鸡企业亦需加大与终端市场的对接,加大商超渠道的开发力度,引导消费习惯,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家庭消费中对白羽肉鸡产品的采购力度。
2015年,圣农发展已在大力开发商超渠道,推广冷鲜产品,“为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拟5年建2万冰鲜鸡专营店”;新希望六和从2013年起,亦在进行“冻转鲜、生转熟、贸易转终端”的战略转型,加大食品深加工业务的比重,推动产品升级;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销售终端的对接,改变过去主要依赖批发市场的传统贸易模式,推动渠道升级。
2016年:消费群体重构减量后寻求平衡商品鸡供应能力下降2015年祖代鸡引种总量下降40%,2016年父母代鸡苗供应能力及商品鸡供应量均下降,但随产能利用率回升,短期内对市场影响力度有限。
从祖代鸡引种量对市场影响上来看,因为祖代鸡引种量减少,祖代鸡企业可以采取强制换羽措施且父母代鸡苗销售率将提升,部分弥补引种量减少带来的产能下降。
加上2015年祖代鸡引种量月度分布差距大,后期产能不平衡,因而2016年白羽肉鸡市场将是复杂的一年。
因2015年祖代鸡产能利用率较低,父母代鸡苗供应能力未得到发挥,据博亚和讯家禽生产统计和产量预测系统的测算,2016年,祖代鸡企业如果提升产能利用率,父母代鸡苗理论销量较2015年实际销量下降4%,有望改变供应过剩的局面,祖代鸡企业可逐步摆脱困境。
以此计算,2016年理论商品鸡出栏量较2015年实际出栏量约下降9%。
消费遇阻基本触底后市存上涨期望2015年白羽肉鸡几大消费渠道均已逐步触底,2016年,在中国经济增速仍放缓的情况下,白羽肉鸡的集团消费渠道难有明显回升,但也难再度大幅下跌;而快餐企业已逐步企稳;出口方面白羽肉鸡企业加大协调力度,已触底回升中。
因而2016年在消费有望逐步企稳恢复的情况下,供应下降无疑会提高价格上涨预期。
产业链享受去产能红利产业走出深度困境2016年父母代鸡苗将首先享受产能下降带来的价格上涨红利,父母代鸡苗价格将回升至12~15元/套,后期随下游市场波动,祖代鸡企业将走出困境。
经济增速放缓的大形势下,2016年鸡肉产品的销售整体仍在低位运行,难以达到往年的高价,但是在新增量下降的基础上,鸡肉产品售价有望逐步重回10 000元/t。
毛鸡与鸡苗市场在实际供应量偏大之下,继续偏低价位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的毛鸡与鸡苗供应能力较2015年已经下降,市场主动调节将减少,因而2016年的市场价格较2015年将有很大改观,毛鸡价格可摆脱长期的6元时代,回至7~8元/kg,鸡苗价格亦可重回2~3元/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