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网络实名制的看法

对网络实名制的看法

网络文化概论作业
学院:文法学院
班级:事业1001
姓名:唐亚雯
学号:20100134
对网络实名制的看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它为人民的信息搜索和交流、关系沟通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途径。

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诈骗、低俗信息传播、“人肉搜索”等危害个人和社会的现象在网络上频频发生,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定和谐,这使得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的匿名性被视为是互联网难以桂枝的主要原因,在匿名的状态下,权利容易被滥用,许多不负责任的行为无法查找到负责人,面对目前互联网用户各心理、行为问题,网络实名制作为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可以成为保护、引导互联网用户的重要手段和制度,并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因素影响。

但是该条件下,如何保证网民的监督权和言论空间,也产生了很大争议。

一、网络实名制的概念
所谓网络实名制是指将上网者的身份和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制度,目的是使网民在网络发言时增加责任感。

目前,网民在论坛发帖时可以使用三种身份标志:一是匿名,即网络用户无须事先注册即可以匿名的方式在论坛中发帖或留言,他们的身份识别标志为IP地址。

二是非实名或者假名,即一些网站并未严格实施网络实名制,网名既可用真名亦可用假名进行注册,而人们多愿意用假名进行注册。

在这类网站中,网名的身份真假难辨。

三是实名,即网名在网络注册时使用真实姓名与身份证号进行注册,但在网络中通常以其昵称出现。

二、网络实名制的起源
中国网络实名制的源头,一般都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在南方谈及新闻改革时提出建议“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

他认为,网络也应该受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在网上写东西要负法律责任。

”“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

…利用假名发表东西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

”由此,“网络实名制”这个新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
就明确提出:“高校校园BBS是信息交流的平台。

要严格实行用户名实名注册制度”。

从2009年5月1日起,杭州市开始实施《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

此举引起社会上对网络实名制的新一轮争议。

2010年3月19日,重庆市政法机关也提出了将逐步构筑该市的信息网络防控网,实施网络实名制。

2010年7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网上开店正式进入“实名制”的时代。

三、网络实名制的利弊
(一)实施网络实名制的积极意义
网络实名制最主要是为了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的一系列网络犯罪。

实施网络实名制,一方面有利于网络自身管理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息的准确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方便安全。

具体体现在:
1、规范网民行为,增强网络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有
利于净化网络环境,建立一个稳定的、健康的、有序的网络社会;
2、为青少年假期一张安全的防护网,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学习、生活
及成长的良好环境;
3、可以便捷的查询到在网络上散布虚假或有害信息,进行不良或违法
犯罪活动的人的个人信息,方便公安机关掌握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情
况,以便抓获犯罪行为人,有利于打击网络犯罪。

(二)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弊端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发布言论,越来越为人们习以为常。

人们可以愤世嫉俗地对某件事进行评论,也可以通过网络对某些如云南躲猫猫等案件提出质疑,进行舆论监督。

网络实名制将破坏网络民主、损害言论自由、监控网民行为、泄露网民隐私,这是广大网民所不愿接受的。

具体来看:
1、网络实名后,个人在网上的各种活动都将受到监控,不便各抒己见,
网民的言论自由或多或少会受到某种限制;
2、实行网络实名制后,个人的真实信息就可能暴露在网络上,一旦遭
到他人恶意利用,人们的隐私权将受到侵害。

3、即使是“前台匿名,后台实名”,也可能受到黑客攻击,当网民个人
的真实信息被不法之徒获取后,他们就会利用这些资料进行非法活
动,如诈骗钱财、签订虚假合同等。

四、网络实名制的推行
关于是否施行网络实名制,社会争论很大,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认为,现在人民网实行的实名制管理并不是完全的、纯粹的实名,而是有限实名,即在注册时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使用中可以有很多别名,也就是上文中所说到的“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式。

这一方式被很多网站所使用,也得到了一些网民的认可。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比较折中的方式既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网民的隐私,也能够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

然而,这一方式也仍然存在弊端,一方面,后台实名并不能得到准确的认证;另一方面,达到后台实名认证了,网民在发表言论时,实际上还是受到监控的,这就无疑将对网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积极性产生伤害,加上一旦后台信息被非法获取,网民安全将受到威胁。

网络实名制有利有弊,推行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值得探讨。

对此世界各国都在分析研究,谨慎慢行。

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韩国政府下决心将网络实名制付诸实施。

韩国信息通讯部调查发现,实名制实施后,诽谤跟帖数量从13.9%降到12.2%,减少了1.7个百分点;但是,以IP地址为基准,网络论坛的平均参与人数从2585人减少到737人,实名制明显抑制了网上交流沟通;同时也存在有人盗用他人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情况。

更大的问题是,实名制信息使韩国各大网站成了黑客们攻击的主要对象,2011年7月,韩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外泄案件,不少民间组织和专家认为是“互联网实名制”惹的祸,要求废除实名制的呼声高涨。

因此,如果我国需要推行网络实名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实行方式合法;2、所提供身份信息真实;3、保证实名信息的安全;4、成本不宜过高。

同时配套措施必须建立起来:1、建立完整规范的关于网络管理及网络实名制的法律;2、建立一种独立的行业自律模式,既保障公民的言论权,也实现网络环境的净化;3、加强对网民的教育与引导,提倡网民自律;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法德兼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