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4 月 29 日,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在市政府大楼二楼西会议室召开,以下 为张兵市长在本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一、适应新常态,切实增强加快台州金融创新发展的使命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源头活水",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活则经 济活,金融稳则社会稳。

去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扩大信贷投 放,改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了金融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是各项金融指标表现出色。

金融总量实现稳健增长,截止今年 3 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 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 124 和 132014 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94,对全 市财政收入贡献率不断提高。

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2014 年已连续六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保险、证券业保持稳步发展,银行业资产质量良好,信贷资产质量居 全省第 2 二是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率先探索建立 " 一平台一基金 ", 面向优质成长型小微企业开展担保服 务,成效初显。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涵盖 12 个部门和 45 万多家市场主体,累计收集信 用信息 2900 多万条,累计查询量突破 13 万次。

信用保证基金已为市区 106 家小微企业累计担保授信金额 212 亿元。

成立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小微金改探索得到李克强总理、马凯 副总理和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等领导批示肯定。

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三是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至 2014 年底,全市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达 180 家,实现了村镇银 行县域全覆盖。

产品创新不断深化,推出还款方式创新产品 41 个,惠及 124 万户中 小微企业。

法人城商行获全国级荣誉 7 项、省级荣誉 10 项。

四是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成效明显。

上市公司总数达 33 家,居全省第 4 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 217 家, 总量居全省第 2,新三板挂牌 15 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 11 家。

2014 年度全市直接融资增长 695,逐步形成企业上市与上柜、 股权与债 券、公募与私募等多头并进的良好势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信贷后续增长和小微金融服务 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要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促进我市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一金融改革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内金融业变革正扑面而来。

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给地方金融机构完善定价机制、经营模式转型、 内部风险管控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是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后,存款利率活动区间上限放宽且今年可 能完全放开,对地方小法人银行而言既是巨大挑战,也是良好发展机遇。

三是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截至 2014 年底, 全国 2 网贷平台数量达到 1500 家, 规模已经突破 10 万亿,去年累计成交额超过 3000 亿元,几乎是 2013 年的 3 倍。

而浙江的互联网金融优势在全国更是独一无二,李强省长在 3 月底召 开的"2015 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上提出,浙江要加快发展非银金融,特 别是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争取坐上"首班车"、步入"快车道",力争在 中国金融版图上出现一块"浙江高地"可以说,我们正迎来国家金融改革新 一轮浪潮,地方金融业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

二金融改革是加快台州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

当前,市委提出"一都三城"战略目标,台州发展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 新阶段,而且区域竞争压力大。

从发展经济学看,发展阶段分为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 富驱动四个阶段。

新常态下,台州经济将从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向投资拉动、创新驱动 并重转变。

而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技改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 要靠有效投入来支撑。

投资关键在资金,靠自我积累,速度太慢、效率太低,必须立足台州 自身优势,借助金融杠杆作用和资金纽带作用,放大投资能力、加快投资 进度、提高投资效率,用人家的钱办我们的事,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加强金融保障,助推台州产业转型升级。

三金融改革是解决"两多两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台州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

撤地建市 20 年来,台州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累计增幅 53 倍;而固定资 产投资额累计增幅仅为 19 倍。

这说明金融机构贷款资金进入企业投资领域仍然不够。

另一方面,台州小微企业多而融资难。

"两多两难"问题不加以解决,极易造成有钱的没地方投,要钱的没地 方融,最终出现局部金融风险,而中间这道墙就是体制问题。

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步伐,不仅能有效破解新常态下 "两多两难"问 题,更可以助推台州抢占新一轮区域发展制高点。

二、明确新任务,积极构建与台州发展相适应的区域金融体系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要素的支撑,金融发展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 壮大。

实体经济是"肉",金融是"血脉",两者互促共济、相辅相成。

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金融服 务体系,真正做到"四两拨千斤",推动台州形成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

各位银行行长也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主人翁精神,热爱台州、坚守 台州、发展台州,共同分享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胜利果实。

关于今年金融工作,要重点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一抓改革,在激发金融活力上下功夫。

李克强总理 4 月 17 日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调研时指出, 要根据需要创新推出针对性强的金融措施,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相互 配合,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支撑。

就台州而言, 要积极深化"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争创"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努力打造一批改革亮点。

一要加强"一平台一基金"建设,提高改革红利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普 及面,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二要加快推进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常态化运行,努力打造成为省 内乃至国内有影响力的小微金融创新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探索建立"台州小微金融指数"三要积极推进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改革, 争取信贷资产证券化、同业大额定期存单可转让、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 债等扩面增量。

四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政策环境,争取更多新的改革试点落地台州。

台州要立足建立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规则,充分发挥现有政策优势, 结合扩大民间资本投入改革,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设立、重组金融机构。

二优服务,在保障实体经济上下功夫。

密切关注国家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走势,用足用好货币政策,进一步 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一要推动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重点做好向上争取、外部引进、内部盘活的 文章,努力优化新常态下的信贷结构,突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要服务企业转型发展。

建立健全重要产业发展的信贷引导和协调机制,各金融机构要优先支 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 精品农业发展, 加强对企业"机器换人"、 "腾笼换鸟"、节能减排、技改研发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

结合央行连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导向,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 新和还款方式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上周,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指导意见, 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以专利权、股权、林权、排污权等资 产进行质押融资的更多途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三要服务省市重点工作。

围绕"一都三城"建设,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战略性产业项目、 重点区块开发、重大改革事项等融资服务,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 多城同创"、 "交通治堵"等方面给予更多信贷支持, 推动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四要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热潮涌动, 新市场主体需要新型的金融服务。

各金融机构要多想些办法,对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进城创业 农民等提供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扶持。

要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发展多种担保形 式的农村金融产品,深入做好"三农"、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

三拓渠道,在扩大直融规模上下功夫。

加快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直接融资扶持政策的激 励作用, 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力争 2015 年新增上市企业 3—5家,全市直接融资超过 150 亿元,争取达到 200 亿元。

一要密切关注发行、 注册制改革等新动向, 抓住当前股市的有利时机, 积极推进一批成长型、 科技型、 创新型企业加快股改, 支持优质企业上市,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融资。

二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定增、发行 股份、公司债等再融资,把上市公司净资产做实做大。

三要加快培育引进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利用私募股权发展,有效拓宽 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探索设立并购基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并购重组。

四要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企业债 等多种工具,努力争取债券融资有新突破。

四补短板,在丰富金融业态上下功夫。

新金融是当前发展的大风口,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人民 币国际化、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化、资金配置方式多元化,以及互联网与 金融的深度融合,新金融业态将大量出现,金融会加速"去中心化",传统意 义上的金融中心可能或者正在发生位移。

4 月初,李强省长来台州调研时也讲到,台州有能力也有条件在新金 融、 小微金融上做些文章, 把"草根金融"做大做强、 做出名气、 做出品牌。

一要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发展,探索研究利用互联 网推动金融业自身的优化转变,继续创造条件引进信托、金融租赁等一批 专业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业务创新。

二要继续重视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引 导。

探索创新民间资金管理手段和路径,加强风险防范,稳健推进民间融 资管理试点。

三要积极推进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形成各类金融 机构较为齐全、金融服务体系完备的金融发展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