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的抗战(共29张PPT)
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件: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的抗战(共29张PPT)
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 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 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 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 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革命军提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终于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 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 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 任,邓子恢为副主任。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 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 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 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 战军。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挡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崇 高 的 爱 国 主 义 精 神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 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 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 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 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应当以死报国。”
士兵失踪是真实的原因吗?
1937年6月, 东京军政界消息灵 通人士中,就盛传: “七夕晚上,华北 蓄谋已久 将重演柳沟一样的 事件。”
在演习中失 踪的日本士兵叫 志村菊次郎,秋 田县人。据考证, 事变后被送回家 纯 1941 属 借年,再 口 乡。 次入伍。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时间 地点 北平卢沟桥 日本 发动者 简单经过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 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 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四、南京大屠杀
1、背景: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中 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 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罪行:
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 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 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万人以上。
日本的残暴罪行
被杀害的中国婴儿
日军屠杀被俘中国军人
1937年8月——11月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2、主要战役: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3、结果: 4、意义: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 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 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卢 沟 桥 事 变 后 日 本 加 紧 侵 略 中 国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 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二)工农红军的改编
西北工 农红军 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 总 指 挥:朱 德 八路军 副总指挥:彭德怀 军 长 :叶 挺 英
新四军
副军长 :项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日军将抓到的中国人驱赶至 一处后准备集体屠杀
日本侵华期间,中国军民伤亡 3500 万人,经济损失达5620亿美元 。
80多年过去了, 日本忘记了吗? 我们记住了吗?
思维拓展
战后日本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并多 次篡改历史教科书,其首相也多次参拜靖国神 社,我们应怎样认识? 1.应有认识: (1)作为中国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2)历史不容否认与篡改。 2.现实意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探 究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 事变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
九一八事变
日本 中国
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全面抗战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三、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到南京,局势愈发严峻 ,为此国民政府迅速下达总动员,与日军展开了 殊死搏斗,即淞沪会战。
中 国 军 民 奋 起 抵 抗
1、时间:
一面旗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大政党: 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北京——卢沟桥事变 三座城市: 上海——淞沪会战 南京——南京大屠杀
启示: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C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 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A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 是由( ) 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 B.社会性质决定的 C.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D.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
新四军军长叶挺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 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 讲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 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 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只有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进行抵 抗,才能有救国的前途。统一战线集政 府、党派、军队、人民为一体,汇合全 民族的力量进行全面抗战,为争取抗战 胜利奠定了深厚基础。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 景: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
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一)抗战宣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 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 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
一、七七事变
(一)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卢沟桥背靠宛 平城,扼平汉铁路,
是北平通往南方等
地的唯一通道,中 日军事上的必争之 地。
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 因为:1、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 踪的借口留下伏笔。 2、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 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 3、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 扩大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