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由于人们对黄河中下游的不合理开发,造成黄河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黄河泥沙淤积严重。
洪涝的原因,可分为深浅两个原因。
浅者,豆腐渣的防洪措施;深者,环境恶化也。
而高温,谁都知道环境恶化是其根源。
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泥沙淤积,湖容缩小。
大量洪水,带来大量泥沙,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
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的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由于人口膨胀,向森林、湖河争地,过度采伐森林,破坏植被,侵占河道等人类掠夺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洪涝的发生几率。
森林的破坏降低了人类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对全世界的降水资料进行汇总,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世纪,由于地球温度升高约0.5℃,许多干旱地区变得异常干旱,而湿润地区则洪涝灾害明显增多。
自然因素:
1.黄河流经中国三大地形阶梯,东起青藏高原,西至华北平原,海拔相差大,流速大
2.黄河下游地区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有明
显的季节性,在雨季往往会降雨过于集中综上所诉,黄河流域会经常因为排水不畅而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植被破环严重。
黄河中游途经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致使中下游河床增高。
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黄河入海口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容易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