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课件
自发的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与界否
的均衡,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一直对个人 收入分配变化趋势进行追踪研究,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 国范围的住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 大。2001年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 数相对于1995年上升了大概两个百分点。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 城乡收认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2、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的上升幅度最大,农村的基尼系数反 而有所下降,然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城乡之间人均收入比率由 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3、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 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现为高 收入人群收入的超高速增长。值得欣慰的是,农村的低收入人群组的状况都有 某种程度的改善。 4、落后地区收入差距最为明显 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高达58.3 %,而东部 地区最低,37%。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加 明显。 资料来源:李实、岳希明(2004 )。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 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但此举 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 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 离出去。原中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 星通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月, 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的电信企业进 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 信公司归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在收入中所 占的百分比 A H
2.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分割性
——不愿意供给:无法克服搭便车问题
——不能供给:如国防
3.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含义:某些市场信息并没有反映到价格中去。 外部经济: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但自己并 没有因此而获利。(损己利人)
外部不经济:行为没有使自己成本增加,而
政府经济的特点
1.主体。各级政府。 2.客体。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3.形式。政府收入、政府支出、宏观经济管理。 4.依据。社会公共权力。 5.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二、政府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 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小结
掌握:政府经济、政府经济学的概念 理解:政府经济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
二、 政府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
三、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
一、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 场利用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行为,调节市 场供给和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 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有效调节经济运行,达到 供求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不需要政府干预。但 是到了1929年以后,爆发了“经济大危机”(1929-1933), 表明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资源配置中的所
有问题,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 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份人 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帕累托改善:在达到帕累托效率之前,如果资源配 置能够在不降低其他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 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
政 府 经 济 学
赵彩红
课程介绍:《政府经济学》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的专业学位课。
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知 识;系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 我国现行政府各项财政及宏观经济管理制度,把握 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学 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增加国民财富(古典经济学); 关于资源配置的学问(新古典经济学);
对稀缺资源的配置与选择(当今主流思想);
关于选择的思维方式(张维迎)。 经济学的真谛,在于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去改变世界以
满足人的需要,或者说,是人们为了使资源的稀缺性和 人需求的无限性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处理能符合人 的本性,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能够保证人类持续 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部人类经济学史,就是人类不断 解决资源稀缺性和需求无限性这一基本矛盾过程的记录。
(2)西方政府经济职能发展历程:
• •
• •
• •
古典自由主义(18.19世纪) 1776年亚当· 斯密《国富论》 主张“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 凯恩斯主义(20世纪20.30年代) 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货币学派(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主张政府注重通过利率而非税收和开支监管经济。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
二、 政府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 政府经济与公平
1.公平
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的两层涵义: a.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公平) b.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公平) 2.洛伦茨曲线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 距,以及分配不公的状况。
4.信息不对称
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
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
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市场的不完整性
保险市场
资本市场
6.收入公平分配 含义:市场不能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部 门、各地区、各阶层和各成员之间合理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 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政府经济学,也被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就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 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政府经济学 Government Economics 公共经济学 Public Economics 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这三个概念的内容差别不大,都以政府财政收支活动为主 要研究内容,只是政府经济学视野更广,增加了公共生产、 政府管制等内容。
(二)政府经济的定义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 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政府经济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1)夏朝: “以九贡致邦国致用”(即诸侯以九种形式向国家纳贡) “以九式均节财用”(以九种途径满足国家需要)。 (2)周朝 政府预算的雏形 …… 除财政收支外,还从事其他一些经济活动。
(二)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1.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3.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4.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三)政府经济职能
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 税收制度 • 社会保障制度 • 工资制度 • 财政补贴
•
•
2. 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政府的四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狭义政府:中央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
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事业。 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事业 +政策性金融机构。
三、政府经济学学习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经济学。 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是什么” 和“应该是什么” )。 3.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一)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1.含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 缺陷性,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从而不能实现 预期的社会经济目标。 市场垄断 2.表现: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外部效应 信息不对称 市场的不完整性 收入公平分配 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1.市场垄断(monopoly) ① 完全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厂家,可以完全操纵市场 价格。 ② 寡头垄断:几个厂家联合起来垄断市场。 ③ 垄断竞争:介于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状态。 垄断形成的原因: 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过度竞争/技术进步产生的垄断 自然垄断:供水、煤气管道、铁路等只有达到一定规模
一、政府经济的表现形式及概念
(一)政府经济的表现形式(请做选择)
家庭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政府征收汽油税、个人所得税。 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上。
政府管制企业污染物排放。 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央行加息。 降低失业率、控制通货膨胀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 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 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 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 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 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 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 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 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 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 Explorer) 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 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