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梳理
(一)行政许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
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例如:专利许可、驾驶许可、
医师执业许可等。
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省级地方
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自治区政府规章只可以设定有效期为
一年的行政许可,国务院部门及规范性文件无权设置行政许可。
(二)行政处罚。
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
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
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
只有法律、
法规和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措施。
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
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
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措施的
种类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强制拘留、强制戒毒、强制扣留、
强制管束、强制约束、强制隔离、强制治疗等);查封场所、设
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只有法律、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
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
履行义务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
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只
有法律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执行。
(五)行政确认。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
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审
核、鉴定,给予认定、证明并予以宣告的行为。
例如:道路交通
事故责任认定、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伤残等级认定、对结婚或离
婚的认定、身份证的办理、房产证明的认定、土地使用权确认、
司法部门所做的公证、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科学技术成
果鉴定等。
行政确认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自治区人民政府
和国务院各部委的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
(六)行政给付。
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
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
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给付主要包
括:抚恤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金、自然灾害救济金等。
地方
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给付。
(七)行政奖励。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
励的行为。
行政奖励主要分为直接奖励和间接奖励两大类:一是
由政府直接向行政相对人发放的奖励,如科学技术奖励、节约能
源奖励、消防奖励、植树造林奖励、见义勇为奖励等;二是政府
赋予相对人一种特定的荣誉或者权益,作为一种变相或是间接的
奖励,如政府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对投资人给予的土
地减价政策,对宾馆酒店的星级评定,对企业或产品的特殊荣誉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绿色食品认证)等。
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奖励。
(八)行政征收。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
收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益的行为。
行政征收主要
分为:税收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实物(如土地、房屋)的
征收三类。
行政征收应当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作为依据。
(九)行政监督检查。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
织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具体行政行为处理
决定的情况,采取的强制性调查或了解的行为。
例如:交警在道路上对机动车进行的检查,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进行的税务检查,
消防部门对重点防火单位进行的消防检查。
行政监督检查应当有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作为依据。
(十)其他行政权力。
指除了上述9 类以外的其他依法设定
的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裁决、行政征用、行政指导、行政备
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