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农动物遗传育种学考博题

川农动物遗传育种学考博题

四川农业大学
201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简述现代畜禽品质育种的技术需求与发展趋势(20分)
1 优质畜禽新品种改良技术
(1)畜禽优良品种(系)的选育
以常规技术为主,结合高新技术的畜禽改良方法,提高育种水平,培育优质高产畜禽新品种(系),尽快解决良种问题。

通过畜禽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研究,探讨基因型育种的新途径。

关键技术:准确、系统的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体系;
遗传评定新技术、新方法;
大规模联合育种技术;
繁殖生物学技术。

(2)优质高效配套系的开发
杂种优势利用是畜牧生产的重要增产手段之一,在猪禽生产中广泛利用。

品种愈丰富,愈具多样性,就愈能适应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我国具有丰富的品种遗传资源,有很大的选育潜力。

关键技术:杂种优势设计和配合力预测新技术;
畜禽优势性状在配套系框架中的利用技术;
繁育体系优化育种规划研究;
适合不同需要的品系配套、产业化研究。

2.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调查、收集优良畜禽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研究种质资源保存新技术,建立优化包种方案,为保种和利用提供依据,使许多独特的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得到完整保存;
保护好畜禽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为畜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技术:畜禽品种特性、特异性状及遗传基础研究;
遗传资源保护技术的研究包括:冷冻精液、冷冻胚胎、冷冻卵细胞技术
及其DNA文库研究;
遗传资源管理技术和多样性保护监测程序研究;
畜禽遗传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3. 动物品种遗传监测技术
畜禽遗传种质监测是品种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也是我国良种工程的基础。

对整个畜牧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技术:新的畜禽品种标准的修订和制定;
个体水平监测的特征特性的选择及其测定方法;
群体水平的先进的参数估计方法;
细胞水平监测的规范化的实验室分析技术,细胞染色体的计算机图象
分析技术;
可用于品种监测的生化及免疫遗传标记筛选;
分子水平监测的分子遗传标记测定技术。

发展趋势:常规育种技术在今后相当的时间内仍是畜禽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技术为畜禽改良提供新的途径,可创造携带优良基因
的新品种;
畜禽主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定位与利
用技术的发展,将使畜禽育种不再是单纯的提高生产性能;
抗病育种、品质育种将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四、简述畜禽育种工作中主要的非遗传因素及其与动物育种的关系(20 分)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植被结构
直接对动物的影响: 温度
间接对动物的影响: 饲料原料的种类和品质,
经常取决于以下因素:1. 降雨量 (饲料产量)
2. 温度 (生长季节)
3. 土壤比例
4. 植被结构
经济因素:企业条件—规模, 所有制关系,内部交通状况,土地的数量和大小,居住条件外部因素—外部交通状况(销售市场, 原料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