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卫生宣传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摘要:伴随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纵向推进,我国的卫生宣传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加强,卫生宣传作为有效提升人们疾病预防意识,完善实现医疗组织目标的方法手段,在当前的疾病控制机构改革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
因此在当前针对性的利用新闻报刊等舆论宣传载体,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做好疾病预控,成为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卫生宣传;疾病预控;工作应用;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68-02
1卫生宣传的内涵意义分析
卫生宣传,作为一项介于群众与组织目标间的重要桥接工具,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将健康理论知识传播到群众之间,促进各项疾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达到各项疾病预控目标的实现,为疾病预控机构在发展改革中,营造出良性的社会舆论环境氛围。
因而受到广泛运用。
其具体是通过新闻宣传而做出舆论导向,使群众明白领悟卫生知识,并广泛参与到健康知识的传播中,以此实现疾病预控的目的,获得社会大众对卫生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2当前卫生宣传工作开展所面临的问题
2.1基层疾控机构卫生宣传工作缺乏必要的实际保障:在当前的疾控体系部门构建改革中,存在着诸类现实的因素,诸如在基层疾控机构中的新闻宣传部门设置不全面、卫生知识理论教育推广设
施缺乏,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甚至存在着由非专业人士人员兼职的现象。
这类因素的存在对于卫生宣传工作的开展明显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因为宣传人员数量不足必定会造成宣传覆盖区域的局限。
其次专业宣传设施及手段的匮乏也必将导致宣传层次的浅薄,无法使公众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
2.2卫生宣传的信息渠道来源不够通畅:疾病控制系统内,缺乏专业的写稿人员进行卫生稿件撰写,导致宣传文稿的数量提供不足,同时对于稿件信息的收集整合度也不够充分,没有专门的卫生宣传信息提供渠道,导致宣传信息方面时有断续,没有形成良好的连贯体系。
2.3缺乏健全的卫生宣传激励机制:在部分基层疾控机构部门,没有就卫生宣传人员工作良性的构建激励制度,导致卫生宣传工作者在工作上的懈怠,参与卫生宣传工作培训学习的意识普遍不高,不能良好的就国家卫生部门的新型政策体制做到了解,自然也未就自身的工作职能做到充分发挥。
3卫生宣传在疾病预控工作中的应用及策略分析
3.1做好长远发展规划,实现疾病预控宣传管理形式转变:在疾病预控机构传统的卫生宣传中,多以粗放式的卫生宣传作为主要的宣传形式,其内容简单、宣传方式机械被动,多是以活动完成后才进行宣传或以宣传辅助活动进行,所取得效果也相对微弱。
因此在当前改变此宣传方式,加诸其向策划宣传的衍变势在必行。
通过在宣传活动开始前,做好对各部各项的策划,联系相关的媒体,集中
进行卫生宣传,对于宣传工作的整体推进具有着绝对的优势。
其能够自正面准确的体现出宣传侧重点,营造出优质的疾控机构品牌与社会形象,构建出疾控中心和社会大众之间的信息互动通道,达到以疾控机构为中心和外界信息交换的沟通网络,解决卫生宣传信息获取渠道不足的问题。
3.2打造健康自主的宣传载体,提升社会公众关注度:健康宣传的载体选取是多方面的,其能够通过电子媒体的形式及纸质媒介的形式来完成。
而疾控机构所需的卫生宣传载体,需要完善做到对二者的统筹进行首先利用电子媒体如电台、广播、网络或手机报与短信等形式,进行覆盖其所能扩散到的范围。
而纸质媒介的卫生宣传是通过报纸及健康手册与宣传单页等形式完成,其通过对卫生信息宣传稿件的精心撰写,选取优秀的稿件进行在纸质媒体刊登,来达到与读者的互动共鸣。
综合来看二者都能发挥出对社会大众的健康提示和常识性的病理知识提供等作用意义,以此达到卫生宣传的最终效果。
3.3卫生宣传应具针对性,结合社区公园等人员密集地域进行:卫生宣传在疾病预控工作中的应用,应当具有针对性进行,其宣传的服务对象是针对于社会大众,因此应在宣传中加大社会区域的集中宣传。
诸如以健康促进与行为干预作为基本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
在社区和公园等人员密集且结构稳定的区域,进行卫生宣传工作的持续开展,适当的建立疾病预控卫生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宣传咨询服务。
并通过组织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居民健康生活的质量
意识与自我疾病防控能力。
在此类措施实施的前提下,还应完善保证基层疾控机构单位的人员结构配置合理,做到宣传教育推广设备的完善,以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宣传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卫生宣传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松.充分发挥卫生宣传作用积极推进疾控和谐发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1):408-409
[2]孙宝春.石油企业卫生防疫机构开展基层创建活动的几点体会[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3):372-373.
[3]许筱如,甘毅伟.信息化条件下的卫生新闻宣传工作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3):70-71.
[4]刘辉,李善鹏,綦斐等.青岛健康教育基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c].//2008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论文集.2008: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