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卫提函[2014]250号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522号(医疗体育360号)提案答复的函
袁伟霞等5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调整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切实保障“失独”父母合法权益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务院法制办,现答复如下:
如你们在提案中指出的,独生子女家庭为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作出了贡献,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部分家庭在养老照料、亲情慰藉等方面面临着特殊的困难。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

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从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认真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一、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
原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
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2011年建立了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自2012年起,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110元。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国卫家庭发[2013]41号),决定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

同时要求做好养老保障工作,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开展社会关怀活动。

《通知》印发后,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贯彻措施。

目前全国2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特别扶助标准都高于国家标准。

15个省(区、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对符合条件的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按照规定给予参保缴费补贴。

17个省(区、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将符合低收入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帮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4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计生协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社会关怀的通知》。

提出从生活、养老、健康、精神、生育等5个方面开展关怀活动,特别强调从建立联系制度、进行心理疏导、开展亲情牵手、组织联谊活动等方面,对特殊困难家庭给予精神慰藉。

二、关于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关条款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关规定,是地方立法的重要依据。

在地方条例修订过程中,湖北、河南、广东等许多省份将特别扶助制度纳入地方法规,并明确扶助资金来源,提高了政策的执行力和稳定性。

关于你们提出的“政府承担失独家庭赡养人义务”、“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补偿基金”、“在集中养老、大病救助、住院护理、医药费报销比例和殡葬服务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等具体意见。

我委将认真研究,在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时,予以统筹考虑,争取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府的责任。

三、关于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给予补偿
长期以来,计划生育部门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提出的各种诉求非常重视,特别是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提出的行政补偿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并广泛咨询了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意见。

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多数部门和专家认为,对这部分家庭给予行政补偿尚缺乏法理基础。

行政补偿要求行使行政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与造成的后果之间具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但有关部门及专家认为,独生子女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不幸遭遇,是各种
社会风险因素共同叠加造成的,从“失独”本身来看,目前缺乏行政补偿需具备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后果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对此,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同时,卫生计生部门将严格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扶助政策,确保及时覆盖所有符合政策的对象。

我们也将继续加强部门协调力度,争取在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出台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处境。

感谢你们对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9月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