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宋散文.ppt
• 一、领袖地位的确立和文学主张 • 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变革中的领袖地位,是由多方
面原因造成的。 • 1、政治地位。 • 这一场文学变革作为宋王朝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
分,既与当时政治方面的改革相互关联,又是自 上而下、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的。 • 范仲淹早就提出过“时之所尚,何能独变”,希 望朝廷“敦谕词臣,兴复古道”,而朝廷也确实 几次下诏,从政治意义上提出改变文风的问题, 如仁宗天圣年间曾诏斥文人“竞为浮夸靡蔓之 文”,要求学者“务明先圣之道”,并指令从朝 廷文件入手“矫文章之弊”。 • 领导这种性质的变革,当然需要相当高的政治地 位,而欧阳修具备这一基本条件。
• 石介的观点对太学生的影响很大,于是以太学生为主 的青年士子随之而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 文风,学习韩愈,走上了险怪艰涩的道路,形成了风 行一时的“太学体”。 “太学体”虽然提倡古文反对 骈俪,但其自身怪僻生涩,也不是健康的文风。
• 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 密切相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 于世者。”
•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他认为“道纯则 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 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 彰。”
• 再次,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古 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 未尝相似。”
• 五、南宋后期
• 南宋后期,国家将亡,慷慨激昂的救国精 神,血战复国的坚韧意志,忌恨新朝的民 族气节,怀念故国的沉痛情感,构成了宋 代亡国前后散文的基调。其中以文天详的 《指南录后序》、《已未上皇帝书》、 《癸亥上皇帝书》和谢翱的《登西台恸哭 记》等为代表。
• 第二节 欧阳修
• 欧阳修早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 初仕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等人就曾提倡 文学变革。逐渐成为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坛 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文革新运 动。
• 南宋前期散文,多抗战内容和黍离之悲,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胡铨《戊午上 高宗封事》,是以呼吁抗战,反对投降为 主题;
• 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则通过北宋汴 京的繁华景象的描写,表达时事沧桑的黍 离之悲。
• 另外,南宋前期的散文家及代表作还有陆 游《入蜀记》,朱熹《百丈山记》,陈亮 《中兴五论》等等。
• (2)持论公允。
•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 初西昆体的,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 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
• 宋仁宗曾三次下诏诫斥浮靡文风,而当时任国子监直 讲的石介更是对西昆体视若寇仇,他专门写了《怪说》 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 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wán削,刻。sōu )圣 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
• 三、北宋后期:
• 北宋后期散文,主要是沿着欧苏体系发展 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少游、张耒、 晁补之等等,虽以诗词闻名,但其散文也 不乏佳作,尤以议论见长,文风平易自然, 理明辞畅,深得欧苏文风。
• 另外,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从洛阳名 园盛衰论及天下的兴亡得失,颇也颇具欧 苏文风。
• 四、南宋前期
• 二、北宋中期: • 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的繁荣期。此期唐宋八大家
中的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都相继驰名 文坛,然而,他们还只是北宋中期散文流派的一 支,我们将之称为欧苏体系。除了欧苏体系之外, 还尚有理学体系,史学体系等等。 • 1、欧苏体系: • 北宋中期的散文家,绝大多数都是学者。因而, 他们不仅能以锐利目光关注时政,而且还能从历 史事件中总结出历史教训,警醒当局,告诫后代。 欧苏体系中的欧阳修,三苏、曾巩和王安石等都 是此期的代表作家。像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 序》、苏洵的《六国论》等等均是。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秋声赋》,苏轼的 《前后赤壁赋》,曾巩的《墨池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等都是优秀文艺散文。
• 2、理学体系
• 除了欧苏体系外,还有理学体系的散文也 值得珍视。其代表人物是周敦颐、二程、 朱熹等,其中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代 表。
• 3、史学体系
• 史学体系的散文也值得一提,其杰出代表 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此书持论公 允,忠于史实,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的 描写生动形象,情节曲折。如《赤壁之 战》、《淝水之战》等等。
• 如梅尧臣、苏舜钦、曾巩、王安石、三苏 等等或是其门生,或是得到过他的举荐帮 助。
• 3、文学修养
• 欧阳修不仅本人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在诗歌、散文、词的创作方面有特出成就, 而且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还有着比较合理, 富有调和性、包容性的文学主张。
• (1)文道并重。
• 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和韩愈一脉相承 的。
• 一、北宋初期
• 北宋初期的散文名家有柳开、王禹偁和范仲淹。
• 柳开和王禹偁的作品多针砭时弊,反映民瘼,现 实意义很强,他们推崇韩愈,反对六朝、残唐五 代的浮艳文风,力求立意高远、平易朴实,是北 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先驱。
• 范仲淹为北宋初年散文的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 主张革新,在文学上仍然主张革新,其散文与政 治革新联系紧密,要求革除弊政,政变国家的积 贫积弱现象,反映到文章中,便是诸多的政论、 文赋及散记。其中以《岳阳楼记》为代表。其文 风是叙事简明、议论精辟,结构严谨,文气通畅。第二章 宋散文• Nhomakorabea散文概况
• 北宋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名家辈出,佳作如林。相较而言,南宋散 文成就相对低一些。
• 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北宋出现了欧阳修, 三苏,王安石等名家,他们倡导和参与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古文改革方面,以其 丰富的创作业绩,不仅扭转了晚唐、五代 以来的浮靡文风,而且还纠正了唐代后期 散文中出现的艰涩古奥的弊端,奠定了宋 代散文指切时政,平易畅达的新文风。
• 2、道德修养。
• 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 召力。他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的人格修养 既为重视道德节操的士大夫所尊重,同时 他又喜扬人之美,并利用其知贡举的权力 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的文 学家都曾得到欧阳修的帮助,因此在他周 围形成了集团性的力量,从而更便于扩大 影响,推行他们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