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保健品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刘思屹2015年1月一、保健品概述1、保健品的起源与发展保健品,尤其是保健食品的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自古就有一套独到的养生观念,结合平衡阴阳、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滋补脏腑、培元固本等一系列传统中医理论,形成了以“药食同源”为代表的保健养生理论,并整理了诸如人参、鱼翅、燕窝、枸杞等天然滋补品的性质及使用方法。
随着近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病理学、药理学以及成分分析等学科陆续建立,保健养生也由基于中医传统的养生学逐步被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为代表的西方养生理论所取代。
但随着近年来绿色环保、天然等概念的提出,相应产品也不断地被引入保健品行业。
因此,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保健养生理论以其原料取自天然、古方历经验证等优势,重新焕发了青春。
加之现代的有效成分分析、提取工艺,使得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美容护肤产品的保健功效加强,并更有针对性。
此外,其他工业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保健用品、家居用品、美容护肤品等一系列保健类产品的出现与普及,完善了保健品整体结构与组成,并可从多个方面为不同人群提供保健支持。
2、保健品的作用保健品,从最初仅限于保健食品,发展到今天成为集美容护肤、家居用品、保健用品等门类齐全的产品,为人类追求自身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起到了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预防医学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因此中青年人群普遍因工作压力、缺乏锻炼等原因,面临“亚健康”的威胁,而老年人因身体素质的下降,也多受到老年病的困扰。
我国中医自古就有“上医治未病”的理论,近年来预防医学的再次兴起,也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花大钱治病不如花小钱防病”的必要性。
保健品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预防医学的有益补充。
在功用方面,保健品有着诸如改善睡眠、补充营养成分、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等作用,针对不同人群,特别是“亚健康”人群起到改善、调节的作用。
(2)提高生活质量如今人们对生活早已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追求生活的乐趣成为个人的追求。
在这种社会潮流的推动下,有着美白护肤、减肥塑形、提高生活品质等效用的保健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因此发掘、抢救了一大批散落民间的中医古方。
(3)辅助医学治疗保健品本质上并不是医疗产品,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此方面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
但由于保健品在增强体质、调理身体机能等方面有着医药品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保健品完全可以作为医学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有益补充,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加快创伤的愈合,另一方面还可以辅助医生用药,增强药效,使患者尽快摆脱病魔的折磨。
此外,保健品针对患有诸如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人群,也有特定效用的产品推出。
二、国外保健品行业现状1、国外发达国家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的保健品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在民众接受程度、行业企业规范程度上,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近20年来,发达国家仅保健食品的销售额就增长了近30倍。
近年来,由于益生源(Oligo)、益生菌、辅酶Q10等新概念的推出,更是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据估计,2014年发达国家的保健品行业销售额超过6000亿美元,约占全球保健品行业销售总额的80%。
(1)在保健品行业企业方面,由于多年的市场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数家巨型跨国公司统领市场、数十家大型企业参与竞争、千余家中型企业作为补充的格局。
其中,根据市场定位及运作特点分将这些保健品企业分为三类:①销售主导型:这类企业大多以直销为销售手段,有着出色的物流体系及销售网络,同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以优秀的产品配合迅捷的销售网络。
其中,作为核心销售手段的直销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通常是由销售人员直接在消费者家中、工作地点或商店以外的地方进行服务或销售消费品,并于现场对产品或服务做出详细说明或示范。
直销具有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防止假货渗透、有利于灵活创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特点。
这类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占据了发达国家保健品行业销售份额的60%以上,主要代表企业包括美国安利公司、雅芳公司等。
由于销售方式灵活、产品效果优异,这类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及部分保健品新兴市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也在世界保健品行业中位居前列。
②研发、生产主导型:这类企业主要来自日本、法国、德国等生物及工程技术发达的国家,依靠企业自身生物发酵技术、分离提取纯化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在氨基酸、功能性糖醇等依靠生物技术生产等类型产品方面主导、甚至垄断初级原料市场,同时利用在原料市场上的优势,在法律法规、功能功效等各个方面着手,打造出从原料、专利、产品等各个环节均处于企业实际控制的高附加值保健产品,而其他企业根本无法复制出类似的产品。
但这类企业需要雄厚的实力作为基础,同时也需要企业领导具备良好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判断。
目前这类企业大多来自日本,如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日本大冢制药、明治制药公司等,还有法国乐斯福集团、德国德固赛公司、美国ADM等大型跨国企业。
③补充型企业:由于大型企业在市场、品牌方面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因此大批新兴企业依据其在新兴产品概念或原料加工等方面的优势,或为大型跨国企业进行OEM加工,或成为某种原料的生产商或经销商、或在某一种或数种产品是推出自有品牌与大公司一较高下。
这类企业作为保健品市场的基础性企业,既完善了保健品行业的结构,又分享了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成果,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2)在产品方面,由于理念方面有所区别,欧美国家与日本在保健品行业的产品,尤其是营养保健食品方面有所区别。
欧美国家民众普遍要求效果快速且明显,也就是要快速“治标”,这与我国对保健滋补品的概念有较大不同,因此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产品也难以在国外打开局面;而日本因历史上受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影响,其国民对“固本强基”等滋补理论认知程度较高,因此日本一方面对欧美快速起效的保健品持接纳的态度,另一方面,自身对其传统保健品,如纳豆、魔芋、芦荟等进行深入开发。
(3)在保健品法律法规方面,发达国家向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发达国家的保健品企业在利用专利技术保护研发成果的同时,也通过申请专利等手段,提前布局,将有潜力的产品纳入保护体系,使竞争对手无法使用。
此外发达国家在保健品宣传、推广、销售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及严密的体系,既保证了守法企业在有序的竞争中进行优胜劣汰,又对违法企业采取严厉打击,维护了保健品市场的良好信誉,也为保健品市场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在民众对于保健品的态度方面,由于多年来保健品市场的稳定运行,保健品在发达国家民众中普通有着较高的信誉,大多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有平日里服用营养保健食品的习惯。
此外,发达国家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将保健品,特别是营养保健食品作为预防医学的一部分,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中,这也促使发达国家民众普遍接纳保健品,同时也大大地推动了保健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的保健品行业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在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强大的国力基础上,建立起了以一批具备雄厚实力的跨国大型保健品企业和由数千家中小型企业组成的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
与此相对应的是,发达国家的民众对保健品持积极态度,多数民众都有使用保健品的习惯,同时,保健品的大范围使用,也对民众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
2、国外发展中国家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中国家的保健品产业起步较晚,而且因为国民收入普遍不高,保健品不菲的身价,使大部分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但保健品的概念,特别是营养保健食品,在东南亚的华裔文化圈以及中亚部分国家深入人心,传统滋补品在这些国家中存在着较大销量。
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法规普通不健全,这给了少数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虚假宣传、激素等违禁品滥用等情况屡禁不止,这一方面使守法经营、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难以扩大市场份额,甚至纷纷倒闭,另一方面也使民众心目中的保健品形象大打折扣,使本就不大的保健品市场萎靡不振。
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些负面影响难掩保健品自身的魅力,保健品行业的发展速度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发展中国家广阔的市场也吸引着国外大型跨国保健品企业纷至沓来,抢占市场份额,这虽然带动了这些国家国内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国际保健品行业巨头的到来,也为其民族大型保健品企业的崛起增加了较大困难。
(1)在保健品行业企业方面,与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为主导,分工明晰的格局不同,发展中国家仍以中小型为主,企业间的分工不明晰,大多均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企业本就不充裕的资金不得不分配于多个环节,只能在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竞争中苦苦挣扎,而大部分小型企业仅有一种或数种产品,根本无法在专利、研发、销售网络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抗争。
仅有极少数的企业在这种不利的境况下,凭借出色的经营理念以及优秀的产品异军突起,但这些幸运儿仍在发达国家优势企业的重重围困中奋力拼搏。
(2)在产品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研发方面投入的严重不足,很难在分子水平的营养保健品方面与发达国家匹敌,因此其产品一方面集中在生产水平较低、附加值也较低的钙产品、维生素类产品等低端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也都存在着其特有的养生保健理念和系统,据此所开发出的保健品(主要是保健营养食品)在原料、配方、成本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相关机理研究、成分分析、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欠缺,这类产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销售。
(3)在保健品法律法规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法规大多不完善,甚至严重缺失,在保健品方面更是如此。
法律法规的缺失使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有损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保健品信誉度也随之受损。
法律法规的缺失看似减少了保健品企业在产品注册、专利申报、进口检验等方面所需的精力与财力,但是也就此造成了低级产品过渡竞争、高端产品无人研发、保健品行业整体信誉降低等问题。
(4)在民众对于保健品接受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对保健品总体上持谨慎接纳的态度,但由于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竞争,尤其是部分公司打着“来自发达国家”、“先进”等概念进行虚假宣传,因此部分基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研制的高级保健品难以被受众接受,而传统的保健滋补品反而备受青睐。
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地不断提升,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保健品行业也趋向规范化发展,部分国家已经成为了保健品行业的新兴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综上所述,发展中国家目前在法律法规、民众接受程度方面较发达国家有所差距,但其庞大的人口规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而发展中国家保健品行业多以中小型企业经营的低端、初级产品为主,这为发达国家的跨国保健品企业进入并占据这些市场创造了机会,部分国家的保健品企业已经在跨国大型企业与不法企业的双重夹缝中苦苦挣扎。
同时,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利用自身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传统保健养生产品或滋补品进行成分分析,分离提取出其中的有效成分,再制成效果更显著、服用更方便的保健品,变相掠夺了发展中国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