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2019.04
中国水仙花文化
【起源与传播】中国水仙是一种外来归化植物,传入时间在五代时期或稍早一些的唐末。
水仙传入我国后,首先落地湖北荆州一带。
宋代以后水仙栽培盛极一时。
北宋时,河南洛阳有水仙花种植。
南宋时期,水仙栽培中心转移到了都城临安(今杭州)和福建、浙江沿海地区。
明嘉靖之后,苏州嘉定、吴县一带成了水仙著名产地。
明隆庆三年(1569年),漳州水仙花已开始销往东南亚、日本、欧美。
清代光绪年间,漳州水仙已实现规模化出口。
【文学价值】水仙因“色、香、姿、韵”四绝,成为文人骚客吟咏的绝妙题材。
宋代黄庭坚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中写道:“凌波
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
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自此“凌波仙子”便成了水仙花的别名。
明代李东阳写有:“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
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
”这是赞水仙朴素无华的品行。
近代女革命家秋瑾赋诗咏道:“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这是赞水仙高洁的气质。
当代诗人艾青对水仙咏道:“不与百花争艳,独领淡泊幽香”。
【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水仙根味苦,微辛,寒滑无毒,治痈肿及鱼骨颜。
花作香泽涂身,理发去风气。
又疗妇人五心发热,同千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热自退也。
”《岭南采药录》《妙药奇方》《本草再新》等典籍对水仙花的应用与处方都有比较细致的记述。
现代科学家发现水仙鳞茎内有含量较多的伪石蒜碱和石蒜碱,具有抗癌和抗病毒活性的疗效。
水仙花朵含芳香油、丁香油酚、桂皮酚等,经提炼可调制高级香精、香料,还可配制香水、香皂和高级化妆品等。
(苏咏农)
·
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建设美丽乡村。
农家生活NONGJIASHENGHUO
编辑:沈村蔚(91534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