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道客车空重车阀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铁道客车空重车阀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I
QCRXX-201X
前言
本标准是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铁宏、王翊、吴学斌、崔任勇、司丽。
II
铁道客车空重车调整阀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774-1993、QC/T 805-200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 下重复列出了GB/T 14774-1993、QC/T 805-200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空重阀
根据车辆载重变化,自动连续调整制动缸压力大小,以保持车辆在各载重工况下的制动率基本不变 的装置。
7.5 冲击和振动要求
在GB/T 21563规定的Ⅰ类A级试验工况条件下应能正常使用、无损坏。
7.6 制造要求
7.6.1 空重阀应符合本标准及经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7.6.2 机械加工件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应符合GB/T 1184-K,铸件未注尺寸公 差应符合GB/T 6414-CT10。 7.6.3 铸铝件应符合GB/T 9438的规定。 7.6.4 铸钢件应符合GB/T 11352的规定。 7.6.5 不锈钢件应符合GB/T 1220的规定。 7.6.6 弹簧用不锈钢丝应符合YB(T) 11的规定。
QCRXX-201X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空重车调整阀(以下简称空重阀)的术语和定义、使用条件、功能及组成、 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标准为一般通用技术条件,适用于采用空气弹簧的新造和检修客车用空重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QCRXX-201X
7.6.7 橡胶件应符合TB/T 2206的规定。各橡胶件禁止接触煤油、汽油及机油等油类及酸碱等腐蚀性物 质。夹心阀橡胶与金属的结合处不允许有开裂。 7.6.8 铝合金件阳极氧化按GB/T 8013.1进行防护性阳极氧化处理,膜厚0.008 mm~0.025mm,氧化膜耐 蚀性按Ⅱ级执行,也可按GB/T 10125进行144h的NSS试验后不得出现白色腐蚀物。 7.6.9 电镀件应符合GB/T 9799的规定,电镀后应进行除氢脆处理。 7.6.10 弹簧件应符合设计图样及TB/T 66中Ⅱ级的规定。 7.7 组装、涂装要求 7.6.1 空重阀组装时,在各滑动表面和活动橡胶密封圈处应涂以适量7057硅脂。 7.6.2 在非安装表面应涂防锈底漆和面漆,底、面漆干膜厚度均应不小于30μm,面漆颜色应符合所装 车辆美工要求。 7.6.3 涂装时各安装面及排气口应加以防护,各安装面及阀体内腔不得有油漆。
制动缸压力/kPa
≤120km/h
270~420
420
(230±10)~(330±10)
>120km/h
270~420
420
(260±10)~(360±10)
注:对新造客车用空重阀的输出压力如有特殊要求,须经规定程序批准。
7.4 低温性能
环境温度-50℃情况下,空重阀的气密性、灵敏度、调整压力应与常温下不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见第8 条的相应要求。
1
QCRXX-201X 4 使用条件
4.1 环境温度:-50℃~+50℃。 4.2 海拔高度:≤2500m。 4.3 相对湿度: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 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 25℃)。 4.4 使用环境:有风、沙、雨、雪天气,偶有盐雾、酸雨、沙尘暴等现象。特殊情况下会有长期持续 盐雾现象。
6 标识
空重阀应设置铭牌标识,内容应包含产品名称、制造序号、制造日期、制造厂家等内容。
7 技术要求
7.1 一般要求 7.1.1 应能适应制动主管定压 600kPa 的运用条件。 7.1.2 应不妨碍有无空重阀的车辆间的无条件混编。 7.1.3 应采用测定空气弹簧内的压力值的方式获得客车载重量变化信息。 7.1.4 应与104型、F8型等主型客车空气制动机及相应的电空制动机相匹配,能够根据空气弹簧压力和 分配阀输出压力对制动缸压力进行调整,而不影响制动机的性能。 7.1.5 应适应盘形制动多个单元制动缸的基础制动型式。 7.1.6 应能根据车辆的载重变化,自动对输出到制动缸的压力值进行连续调整。 7.1.7 应具有制动缸压力初跃升功能,跃升值为50kPa~70 kPa。
5 功能及组成
5.1 功能 空重阀采用空气弹簧压力作为车辆的载重信号,按照固有的压力特性曲线,自动连续地将分配阀的
输出压力调整为与车辆载重相对应的制动缸压力。 5.2 组成
空重阀采用天平支点式杠杆结构,主要由信号动作部、跃升部、作用均衡部、平均部和感载调整部 等部分组成。 5.3 接口
空重阀的安装接口及管路连接接口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a) 无结构缺陷或机械损坏和变形; b) 产品表面清洁,金属件无锈蚀; c) 标识应完整、清晰。
7.3 功能要求
7.3.1 空重阀的型式试验的压力特性曲线应符合附录 B。 7.3.2 空重阀的型式试验的输出压力值宜按表 1 设置。
表1 Hale Waihona Puke 重阀输出压力值车辆速度等级
空气弹簧压力/kPa
分配阀输出压力/kPa
2
QCRXX-201X
7.1.8 在空气弹簧破裂或空簧管路破损的情况下,空重车阀应使制动缸压力维持最小设定压力上。
7.2 外观及尺寸
7.2.1 各零部件安装、接口、外形尺寸均应符合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条件的规定。 7.2.2 相同型号的空重阀对应零部件应能互换。 7.2.3 空重阀应满足如下外观要求: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220 不锈钢棒 GB/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4549.1-2004 铁道车辆词汇 第 1 部分:基本词汇 GB/T 4549.3-2004 铁道车辆词汇 第 3 部分:制动装置 GB/T 6414 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8013.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 1 部分阳极氧化膜 GB/T 9438 铝合金铸件 GB/T 9799 金属覆盖层 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T 21563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设备 冲击和振动试验 TB/T 66 机车车辆制动机弹簧 6280 术条件 TB/T 2206 车辆用 103/104 型空气分配阀橡胶件 TB/T 3218 铁道车辆空气制动配件防护件 YB(T) 11 弹簧用不锈钢丝
ICS 45.060.20 S 33
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Q/CR XX-201×
铁道客车空重车调整阀技术条件
(征求意见稿)
(2014-11-30)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 发 布
QCRXX-201X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使用条件........................................................................................................................................................ 2 5 功能及组成.................................................................................................................................................... 2 6 标识................................................................................................................................................................ 2 7 技术要求........................................................................................................................................................ 2 8 检验方法........................................................................................................................................................ 4 9 检验规则........................................................................................................................................................ 5 10 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 6 附录 A................................................................................................................................................................ 7 附录 B ................................................................................................................................................................ 8 附录 C ................................................................................................................................................................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