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十八项反措电气二次部分
根据2014 年4 月发布的《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 1161-2014)的要求 ,补充该条文。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应采用双位置继电器扩展。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1.14 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110kV变压器、110kV 主网(环网)线路(母联)的保护和测控,以及330kV变电 站的110kV电压等级保护和测控应配置独立的保护装置和测 控装置,确保在任意元件损坏或异常情况下,保护和测控功 能互相不受影响。
5.3.1.13直流断路器不能满足上、下级保护配合要求时,应选 用带短路短延时保护特性的直流断路器。 5.3.1.14 直流高频模块和通信电源模块应加装独立进线断路 器。
防止站用交流系统失电
换流站
8.3.1.4 低压直流电源系统应至少采用三台充电、浮充电装置 ,两组蓄电池组、三条直流配电母线(直流A、B和C母线) 的供电方式。A、B两条直流母线为电源双重化配置的设备提 供工作电源,C母线为电源非双重化的设备提供工作电源。 双重化配置的二次设备的信号电源应相互独立,分别取自直 流母线A段或者B段。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2.1.1.6.4 新投的分相弹簧机构断路器的防跳继电器、非全相 继电器不应安装在机构箱内,应装在独立的汇控箱内。 12.1.1.7 新投的252kV母联(分段)、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 断路器应选用三相机械联动设备。(不得采用电气联动)
母联(分段)、主变、高抗回路不允许非全相运行,选用机械联动断路器有利于降低合闸涌流 。且电气联动开关需增加三相不一致保护,可靠性较差。
根据《智能变电站110kV 保护测控集成装置技术规范》(Q/GDW 1920-2013)等标准要求,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110kV 变压器、110kV 主网(环网)线路(母联)的保护和测控
。 应配置独立的保护装置和测控装置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1.19110(66)kV及以上电IS、开关设备事故
12.3.1.12 操动机构内应装设一套能可靠切断电动机电源的过 载保护装置。电机电源消失时,控制回路应解除自保持。
强调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中关于防止电动操作不停闸导致设备损坏,及防止某些情况 下操作后接触器未失磁时,投电机电源隔离开关误动的相关要求。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防止大型变压器(电抗器) 损坏事故
9.3.1.1 油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应选用油流速动继电器,不应采 用具有气体报警(轻瓦斯)功能的气体继电器;真空灭弧有 载分接开关应选用具有油流速动、气体报警(轻瓦斯)功能 的气体继电器。新安装的真空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宜选用具 有集气盒的气体继电器。
油流速动继电器:气体分解迫使油流冲击挡板,重瓦斯继电器 一种
故障录波远传至调控中心已经成为调度运行人员快速分析和处置故障的最重要技术手段,是尽 快恢复电网设备,提高电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110(66)kV 变电站目前均为无人值班站,配 置故障录器,将故障录波远传至调控中心,对调控人员快速恢复设备,提升供电可靠性更为必 要,要求110(66)kV 变电站配置故障录波器。
防止站用交流系统失电
5.2.1.1 变电站采用交流供电的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防误 主机交流电源应取自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5.2.1.2 设计资料中应提供全站交流系统上下级差配置图和各 级断路器(熔断器)级差配合参数. 5.3.1.1 设计资料中应提供全站直流系统上下级差配置图和各 级断路器(熔断器)级差配合参数。 5.3.1.2 两组蓄电池的直流电源系统,其接线方式应满足切换 操作时直流母线始终连接蓄电池运行的要求。 5 .3.1.3 新建变电站300Ah及以上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安装在 各自独立的专用蓄电池室内或在蓄电池组间设置防爆隔火墙。 5.3.1.4 蓄电池组正极和负极引出电缆不应共用一根电缆,并 采用单根多股铜芯阻燃电缆。
《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电气二次部分)》
XX公司XX院
20XX年X月XX日
加强防误操作管理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试行)》 [国网(运检/3)827-2017]第26 分册辅助设施验收细则 2.2.1,防误装置应与主设备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验收 投运。 4.2.6 防误装置使用的直流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回路的 电源分开;防误主机的交流电源应是不间断供电电源。 4.2.7 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电气闭锁回路应直接使 用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辅助触点,严禁使用重动 继电器; 4 .2.12 顺控操作(程序化操作)应具备完善的防误闭锁功能, 模拟预演和指令执行过程中应采用监控主机内置防误逻辑和 独立智能防误主机双校核机制,且两套系统宜采用不同厂家 配置。
防止站用交流系统失电
5.3.1.9直流电源系统馈出网络应采用集中辐射或分层辐射供 电方式,分层辐射供电方式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严禁 采用环状供电方式。断路器储能电源、隔离开关电机电源、 35(10)kV开关柜顶可采用每段母线辐射供电方式。 5.3.1.1 0 变电站内端子箱、机构箱、智能控制柜、汇控柜等 屏柜内的交直流接线,不应接在同一段端子排上。
13.2.1.8 变电站夹层宜安装温度、烟气监视报警器,重要的 电缆隧道应安装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并应定期检测。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14.1.1.10 变电站 控制室及保护小室应独立敷设与主接地网单 点连接的二次等电位接地网,二次等电位接地点应有明显标 志。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1.5 当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时,其电压切换箱(回路)隔 离开关辅助触点应采用单位置输入方式。单套配置保护的电 压切换箱(回路)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应采用双位置输入方式 。电压切换直流电源与对应保护装置直流电源取自同一段直 流母线且共用直流空气开关。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
12.1.1.5 户外汇控箱或机构箱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5W,箱 体应设置可使箱内空气流通的迷宫式通风口,并具有防腐、 防雨、防风、防潮、防尘和防小动物进入的性能。带有智能 终端、合并单元的智能控制柜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非一 体化的汇控箱与机构箱应分别设置温度、湿度控制装置。 根据2012 年版《十八项反措》12.1.1.10 修改。细化了机构 箱、汇控箱防护性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