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首都贫困带问题现状与对策思路

环首都贫困带问题现状与对策思路

环首都贫困带问题、成因与发展思路韩劲(石家庄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目录1环首都贫困带现状 (2)1.1京冀总体经济差距 (3)1.2小口径环首都经济圈 (5)1.2.1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各项收入总量变化直观比较 (5)1.2.2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平均数对比 (6)1.2.3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京冀差及变化 (9)1.2.4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京冀比及变化 (11)1.2.5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农村发展与民生状态 (12)1.3结论 (13)2环首都贫困带成因机制 (14)2.1环首都区位自然条件 (15)2.2“贫困是因为贫困”(回波效应/集聚效应) (15)2.3京津对河北的索取与限制开发(发展机会不平等) (16)2.4河北自身的问题 (18)3环首都贫困带发展思路 (19)3.1是合作还是合并? (19)3.2谁更需要谁? (19)3.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首都经济圈? (20)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公布《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概念,并立即引起了京津冀三方的高度关注。

但是,三方的合作之路却颇多坎坷。

截至2011年初,“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首都经济圈的唯一核心——北京也于2010年正式提出建设世界城市。

但是,历史形成的“环京津贫困带”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问题不解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建设“首都经济圈”就是空谈。

本文考察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原因有三:首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首都经济圈”。

这个新提法突出强调首都在该经济圈中的核心地位,北京在区域中作为唯一核心的区域统筹责任更大了,长期以来努力追求的三方合作可能会被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京冀、京津和津冀双边合作所替代。

因此,依托“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考察“环首都贫困带”就比考察“环京津贫困带”显得更为切中要害。

其次,天津与河北同样受到北京的首都政治地位压抑,所谓京津冀区域的京、津双核是不平等的,传统的港城互动关系在这里由于政治上的不平等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京津经济相互掣肘进而使双核带动能力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遭到削弱,天津作为历史悠久的天然良港的经济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弭。

因此,本文将剔除区域内的双核关系而单独考虑河北与北京之间的“环首都贫困带”问题。

其三,大多数经济大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庞大的都市圈,如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首尔等,只有中国的首都周边形成了庞大的贫困带。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等都市圈,也只有在首都北京的周围形成了大面积的贫困洼地。

“环首都贫困带”是长期以来横亘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上的“壕沟”,自2005年该现象被公之于众之后又经历了“十一五”计划周期,贫困带是否依然贫困,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考察“环首都贫困带”的演变和现状。

1环首都贫困带现状“环首都”分两个口径:一是大口径,包括廊保张承四个市(或廊沧保张承唐秦七个市);一是小口径,即与北京交界的分别隶属于河北省廊保张承四个市的14个县(市、区),包括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固安、涿州、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和兴隆,即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范围。

以往对环京津贫困带范围的界定重点考虑的是把河北省环绕京津的连片的贫困地区都包含进来,强调这个环京津贫困带的广度和贫困程度。

这里考察的“环首都贫困带”与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相吻合,重点是以直接环绕首都的河北与北京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反映京冀之间尤其是京冀相邻边界两侧的县(市、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在近年的变化情况。

当然,以“环首都贫困带”接替“环京津贫困带”,虽考察县(市、区)个数减少或范围缩小,但口径不变,因而不妨碍对“环京津贫困带”现象的连续观察。

本文以收入指标衡量北京与河北之间的经济差距。

选择的指标主要有三个:人均GDP 表示地区国民收入总量;地区财政收入代表政府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代表民间收入(因京冀边缘地区以农村为主,则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能更准确地代表大多数人的民间收入)。

使用的方法总体上是动态比较方法,主要包括平均数对比法和差异趋势法等。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基本来自于《北京统计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

1.1京冀总体经济差距本文关注重点在于小口径环首都经济圈。

但是在考察小口径之前,作为大背景,先总体观察京冀之间在近年的总体经济差距。

由图1、2、3、4和表1可见,河北与北京两个省(直辖市)之间的总体经济差距,即各项收入指标的京冀差和京冀比在2004-2010七年内的变化情况:七年内,①各项收入指标的京冀差(北京与河北之间各项收入的绝对差距)基本呈逐年扩大趋势(唯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在个别年份有所跌宕),只是各项收入京冀差拉大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人均GDP京冀差距减速拉大,地区财政收入京冀差距快速拉大,城乡居民收入京冀差距均缓速拉大。

②从各项收入的京冀比来看,人均GDP京冀比呈显著下降趋势,地区财政收入的京冀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京冀比变化不明显;与上述京冀差变化形态基本吻合。

③各项收入指标的京冀比(北京:河北)处在1.64-3.29之间,其中人均GDP的京冀比最大,七年平均3.02,其次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小(1.83),即北京农民的收入是河北农民的2.26倍,北京城里人的收入是河北城里人的1.83倍。

图12004—2010年人均GDP京冀差异变化图22004—2010年地区财政收入京冀差异变化图32004—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京冀差异变化图42004—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京冀差异变化表12004~2010年各项收入指标京冀比变化收入指标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七年平均人均GDP 3.29 3.12 3.12 3.10 2.92 2.88 2.68 3.02地区财政收入 1.83 1.78 1.80 1.99 1.92 1.98 2.03 1.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 1.94 1.94 1.64 1.68 1.82 1.79 1.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26 2.26 2.27 2.23 2.24 2.33 2.23 2.261.2小口径环首都经济圈此处对小口径环首都经济圈即对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之间进行经济对比分析。

北京一侧涉及的县(区)有: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顺义和通州,共10个;河北一侧涉及的县(市)有:涿州、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和固安,共14个,其中广阳和安次两个区属于廊坊市区,没有独立的统计数据,这里的分析作剔除处理。

1.2.1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各项收入总量变化直观比较图5、图6、图7分别表示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2004-2010年人均GDP、地区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情况。

图5京冀交界各县(市、区)人均GDP总量(2004-2010)图6京冀交界各县(市、区)地区财政收入总量2004-2010图7京冀交界各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2004-2010)由图5、6、7可见,①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三个收入指标的总量差距显而易见,河北一侧(左半边)各项收入总量均显著低于北京一侧(右半边),其中京冀边界两侧的地区财政收入差距最大,其次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②各县(市、区)的三个收入指标在近年均呈递增趋势;③河北一侧的个别县市(如京东的三河、大厂和香河)的人均GDP 指标值高于北京一侧的个别县(如延庆、密云和平谷),尽管总体上的京冀边界两侧收入差距十分显著。

1.2.2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平均数对比图8、9、10显示京冀边界两侧各县(市、区)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平均值(边界一侧各县收入总数/县个数)。

京冀边界两侧各项收入落差一目了然:各项收入差距七年平均都在2倍以上,其中地区财政收入差距最大,七年平均9倍以上,2010年达16倍以上(参见表5)。

图82004-2010年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人均GDP对比图92004-2010年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地区财政收入对比图102004-2010年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上述事实可以从表2、3、4数据得到支持。

表3、4进一步表明:河北一侧每项收入平均值环比增长率六年平均值都低于北京一侧,即北京一侧各项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超过河北一侧,其中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比河北一侧高近20个百分点。

可见京冀边界差距继续拉大不仅是目前的事实,而且是未来的趋势。

表22004~2010年京冀边界两侧各项收入指标平均值地区收入指标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河北一侧人均GDP(元)11543.4212047.8313966.9216938.9220719.3321272.5824917.58地区财政收入(亿元)9573.2513617.1718029.25264693504642857.256220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412.173724.3340534469.4249925393.255822.5北京一侧人均GDP(元)24477.0426432.2728956.3933453.6640071.5246782.2855232.6地区财政收入(亿元)86785.597572.4114986.2199610.5268623.3410854.610116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6863.97543.282469099.810177.711329.512323.8表32005~2010年京冀边界两侧各项收入指标平均值环比增长率单位:%地区收入指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六年平均河北一侧人均GDP 4.3715.9321.2822.32 2.6717.1313.95地区财政收入42.2432.446.8132.422.2945.1436.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58.8210.2711.698.047.969.32北京一侧人均GDP7.999.5515.5319.7816.7518.0614.61地区财政收入12.4317.8573.634.5752.95146.2356.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9.3210.3511.8511.328.7810.25表42005~2010年京冀边界两侧各项收入指标平均值环比增长率之京冀差单位:%收入指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六年平均人均GDP 3.62-6.38-5.75-2.5414.080.930.66地区财政收入-29.81-14.5526.79 2.1730.66101.0919.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750.50.080.16 3.280.820.931.2.3京冀边界两侧县(市、区)各项收入京冀差及变化由表5和图11、12、13可见,各项收入指标京冀边界差距(京冀边界两侧收入平均值之差)变化及差距环比增长率变化趋势:①近年来三项收入指标京冀边界两侧的巨大落差都在继续扩大,且差距增长率呈大幅上升趋势:地区财政收入京冀差距近六年平均每年递增达48.19%,人均GDP为21.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