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诊断治疗新进展
穿孔 畸形
癌变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粘液血便提示为活动期,
大便次数及血便程度反映病情轻重
腹痛:轻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
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其他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部体征:左下腹压痛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见于中、重型患者,高热、衰弱、贫血、 低蛋白血症
肠外表现
性别:无明显差异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
感染因素:病原微生物;食物抗原 遗传因素:种族间的差异;直系亲属发病率高 免疫因素:促发因素 易感者 肠粘膜免疫反应亢进
精神因素:紧张、劳累可诱发发作
病理特点 充血、水肿、点状出血
隐窝脓肿(小凹陷,腺口) 复发
浅溃疡
愈合
大片坏死
增生性肉芽肿(假息肉)
女,45岁。 从直肠至横结肠的左半段,可 见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 糜烂溃疡,覆污苔和脓性分泌 物,渗血,脆性增加,其中从 距肛门25至40cm处可见大小 不等、数目较多的圆形或卵圆 形隆起,并见粘膜桥形成。 病理检查诊断:溃疡性结 肠炎,部分腺体增生。
女,39岁。 反复便脓2年。 肠镜下见直肠粘膜弥漫性 充血水肿、点、片状糜烂 溃疡,覆污苔和大量片状 白黄色脓性分泌物,粘膜 脆性增加。
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与治疗
【定义】
•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titis, UC)和Crohn病(crohn’s disease, C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Ulcerative colitis(UC) ---Crohn’s disease(CD)
• 我国初步统计UC患病率约为10-13/10 万
1989-2007年中国UC患者每5年病例数增加情况 患病率: 约10 /100 000 人
病例数
140000
120000
Total 100000
number 80000
of
60000
patients 40000
20000
0 19891993
溃疡性结肠炎
并发症
中毒性结肠扩张:国内少见,见于暴发型和重症患者, 一般以横结肠最严重, 诱因多为:低钾、钡剂灌肠、抗胆碱药 或鸦片酊, 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 预后差,易发生急性穿孔
直肠结肠癌变:5%~10%发生癌变, 见于全结肠炎、幼年起病且病程漫长者
其他并发症:大出血、肠穿孔、肠梗阻、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表现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 CD:
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 炎症累及管壁全层 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
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 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 病变,肠外表现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UC流行病学
• 欧美UC患病率 200/10万 发病率10-20/10万
IBD
Undeterminated colitis
UC 病因
遗传 易感性
环境 促发因素 UC
精神因素 免疫因素
• UC: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直肠和结肠炎性 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范围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
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肠外
实验室检查
Hb
血液检查
WBC ESR CRP
活动期标 志
粪便检查:粘液脓血便;镜检有红、白细胞
重点:为病原学检查,连续3次, 目的:排除感染性结肠炎(痢疾杆菌、沙门菌、 阿米巴、血吸虫等)
粪便特点
一“有”:可有红、 白细胞或脓细胞
一“无”:无病原 微生物(镜检、培 养等均无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
结肠镜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
粘膜上多发性浅溃疡
特征性病变
粘膜粗糙,细颗粒状, 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
假息肉
女,48岁 直肠和横结肠粘膜 分别可见弥漫性充血水肿、点、 片状糜烂溃疡,覆污苔和脓性 分泌物,渗血,脆性增加
女,42岁 循腔进镜至结肠 脾曲,可见直肠、乙状结肠、 降结肠弥漫性充血水肿,糜 烂溃疡。表面覆白苔脓液病 理结果:1.溃疡性结肠炎; 2.腺瘤型息肉,伴慢性炎
1994- 19991998 2003
Year
20042007
Qin Ouyang, Falk Symposium 163, Hangzhou 2008
概述
病因未明 病变部位及范围:结肠;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 临床特点: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轻重不等,病程为慢性反复发作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
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灌肠 多发性浅溃疡:管壁边缘毛刺状或锯齿状,小龛影或条状
存钡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粘膜粗乱,细颗粒状改变
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呈 铅管状
重型或暴发型不宜作钡剂灌肠
诊断标准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中1、2、3三项中 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
(2)根据临床表现及钡剂灌肠检查中1 、2或3项之一者 可以诊断
(3)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结肠镜或钡剂灌肠 典型改变者可以诊断
(4)临床表现典型或有典型的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 钡剂灌肠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
完整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 疾病分期
临床诊断前三排除 A B C
排除: 特异性结肠炎 A 其他非特异性结肠炎 B 非炎症性结肠病 C
A
– 细菌性痢疾 • 阿米巴痢疾 • 血吸虫病 • 肠结核 • 霉菌性结肠炎 • 厌氧菌性结肠炎 • 药物、放疗引起的结肠炎等
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 巩膜外层炎等
按病程分型:
初发型 慢性复发型
慢性持续型
临床分型标准
急性暴发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轻型
按病情程度分型 中型
重型
按病变范围分型
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区域性结肠炎
按病期
完整诊断须综合以上四种分型
活动期 缓解期
Truelove 和Witts临床分型标准
轻型: 腹泻<4次/天,不含或仅含少量血液, 无全身表现,ESR正常
中型: 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腹泻>4次/天, 伴有轻度全身症状
重型: 腹泻>6次/天,明显的血便和粘液脓血便, 全身表现显著,T>37.7℃持续2天以上, P>90次/分,Hb≤75g/L,ESR>30mm/h, ALB<30g/L,体重短期那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