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选修1高考总复习ppt
高中历史选修1高考总复习ppt
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
概况: ①迁都洛阳是孝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改革大 事,之前的改革决策者是冯太后 ②设巧计迁都洛阳 ③为何迁都洛阳会成为改革的一项内容?
迁都原因: ①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②经济上——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落后 ③军事上——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很不安全 ④地理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⑵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 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 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职 期间比较短。
⑶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 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必修(1)P36.P38
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 均田制:①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 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 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政治 ①三长制 ②整顿吏治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文化 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 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认识北魏均田制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机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法庭 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 会制比例代表制、陶片放逐法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必修(1)P36.P38 4、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参见必修(1)P36.P38
• 积极: • ⑴促进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对外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1、雅典贵族政治的确立
2、雅典贵族政治的特点
3、雅典贵族政治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进步性:①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建立了 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②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 于谋求主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 提供了可能。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 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 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 化)
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 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
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2、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 时代发展的潮流 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 民族大融合。
四、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
2、孝文帝胆略和卓识。
局限性:①是少数贵族集体统治,普通民众没权力参与;②缺 少民众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侵吞平民财产,激化了社会 矛盾,导致贵族制危机
一、古代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二、梭伦改革
1、改革的背景 (1)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社会矛盾,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主要原因。
(2)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动荡,严重阻碍雅典 工商业的发展。
发展: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 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
核心内容:政府将国家控制的荒地授 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 和兵役,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
意义:均田制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 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3)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 上贸易---外部环境。
(4)公元前594年, 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 的重任。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二、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
2.改革的内容:
经济领域: ⑴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 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 ⑵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 ⑶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太学生优异者直接任官
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结局
1、历史作用: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
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2、最终结局:失败 原因:
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③新法变质,徽宗时蔡京以新法之名行聚 敛之实
贸易迅速扩大); ⑵科学文化的繁荣(民主政治下形成的自由宽松的学术 条件和允许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地发展的氛围); ⑶公民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 • 消极: ⑴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奴 隶、外邦移民,女性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⑵一切公职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 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 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二积”原因: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 贫局面的形成。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 的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降低,导 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 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 具体措施?
措施
内容
特点与成效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
募役法
以钱代役
最具争议(负担沉重)
农田水利 法
方田均税 法
市易法
均输法
鼓励兴修水利
按土地多少收税
设市易物稳定市场
就近采购,节省货款 和转运费等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措施
内容
特点与成效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局限: (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二、梭伦改革
三、克里斯提尼改革
北宋初期: 背景:自唐朝至五代十国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目的: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强化中央集权。 内容: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中期: 背景:宋初以来形成的“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改革。
内在联系是,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造就了“三冗”问 题,并激化了社会矛盾。这迫使北宋中期的统治者不得不 进行改革,以扭转积贫积弱引发的危机。
答:关键问题:财政危机,国家财政人不 敷出。
指导思想;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 政收入,减少和节省开支。
具体措施: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农田 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 施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精减军队,缩减编制 等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保马法也节省了 国家的开支;改革科举制度,考经义策论.
(3)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 失败了?
四、 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五、小结: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 (奠定基础)—— 克里斯提 尼改革( 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促 进完善)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⑴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公 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 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历史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复习提纲 A
第1课 梭伦改革
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回顾
表现
职位
阶段
代表
君主制 政权属个人专有 世袭制和终身制 爱琴文明与 希腊 荷马时代 各邦
贵族制 民主制 认识
集体领导 平等协商
选举制和任期制 城邦时代 雅典
公民大会决定国 公民都可参加行 城邦时代
家大事
政司法
雅典
君主制:是人治 贵族制:少数人(贵族)掌握国家权利,由人治向法治转化; 民主制:合法公民掌握国家权利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1、雅典贵族政治的确立
①年代:公元前7世纪城邦时代希腊君主制瓦解 ②贵族制确立:雅典的贵族制也在此时确立起来
2、雅典贵族政治的特点
①权力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有9名(从贵族中选出, 任期1年);战神山议事会的集体决策 ②政治特点:选举制,任期制;贵族集体当政;平等协商、少 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 因答。:“三冗”原因:
①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实行“恩荫”制度,对象 过滥。官员数量剧增,成为“冗官”的主要原因。
②为防御辽和西夏,大量扩充军队,同时还采取
“荒年募兵”的办法,将大量青壮年流民招进军队。形成 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③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 争耗费及高额“岁币”,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财政负担, 形成“冗费”。
3、认识: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 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 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 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 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 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 魄力。
北宋建国之初就有重大社会改革。结合史实说明,北宋 初期的社会改革和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各针对什么问题? 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
精简军队
精减军队
减少军费开支
保甲法
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