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皮类中药

中药鉴定皮类中药

第七章皮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

这类中药称皮类中药。

它由外向内包括周皮、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

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等。

第一节皮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

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的。

现分述如下:(一)形状由粗大老树上剥的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数呈短片状或筒状。

一般描述术语如下。

1.平坦状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

如杜仲、黄柏。

2.弯曲状皮片多向内表面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的程度不同,又分:(1)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如企边桂。

(2)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心的皮类中药。

如牡丹皮。

(3)单卷状皮片向一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

如肉桂。

(4)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

如厚朴。

(5)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如锡兰桂皮。

(6)反曲状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

如石榴树皮。

(二)表面1.外表面指皮的外面。

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

多数树皮尚可见到皮孔,是鉴别皮类中药的特征之一;如合欢皮的皮孔呈红棕色,椭圆形;牡丹皮的皮孔呈灰褐色,横长略凹陷状;杜仲的皮孔呈斜方形。

少数皮类中药的外表面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等。

2.内表面颜色各不相同,如肉桂呈红棕色,杜仲呈紫褐色,黄柏呈黄色,苦楝皮呈黄白色。

有些含油的皮类中药,内表面经刻划,出现油痕,可根据油痕的情况结合气味等,判断该药材的质量,如肉桂、厚朴等。

一般较平滑或具粗细不同的纵向皱纹,有的显网状纹理,如椿白皮。

(三)折断面皮类中药横向折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特征主要如下。

1.平坦状组织中富有薄壁细胞而无石细胞群或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妇,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2.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3.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合欢皮。

4.层状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黄柏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

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

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四)气、味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它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

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后者气味均较微弱。

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二、显微鉴定皮类中药的构造一般可分为周皮、皮层、韧皮部进行观察。

(一)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木栓层细胞多整齐地排列成行,细胞呈扁平形,切向延长,壁薄,栓化或木化,黄棕色或含红棕色物质。

有的木栓细胞壁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增厚并木化,如杜仲木栓细胞内壁特厚,肉桂的最内一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别增厚。

木栓层发达的程度随植物的种类不同有较大的区别。

木栓形成层细胞常为扁平而薄壁的细胞,在一般的皮类药材中不易区别。

栓内层存在于木栓形成层的内侧,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不栓化,亦不含红棕色物质,少数含叶绿体而显绿色,又称绿皮层。

栓内层较发达时,其内方的细胞形态,多为不规则形,此时常不易与皮层细胞区别。

(二)皮层(三)韧皮部韧皮部束和射线两部分。

韧皮部束外方,有的为初生韧皮部,其筛管群常呈颓废状而皱缩,最外方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形成环带或断续的环带(过去也称为中柱鞘纤维)。

次生韧皮部占大部分,除筛管和伴胞外,常有厚壁组织、分泌组织等,应注意其分布位置、分布特点和细胞特征,有些薄壁细胞内常可见到各种结晶体或淀粉粒。

射线可分为髓射线和韧皮射线两种。

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两者都由薄壁细胞构成,不木化,细胞中常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

射线的宽度和形状在鉴别时较为重要。

第二节皮类常用中药桑白皮【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衍生物,如桑皮素、桑皮色烯素、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环桑皮色烯素、桑酮A、B及桑根酮C、D等。

②香豆精类化合物,如东莨菪素及伞形花内酯。

③另含挥发油、谷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

饮片桑白皮:呈丝状,宽0.3~0.5cm。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质韧,纤维性强,撕裂时有白色粉末飞出。

气微,味微甘。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韧皮部射线宽2~6列细胞;散有乳管;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非木化至微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②较老的根皮中,散在夹有石细胞的厚壁细胞群,胞腔大多含方晶。

粉末:淡灰黄色。

①纤维甚多,壁厚,非木化至微木化。

②草酸钙方晶。

③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或极厚,纹孔和孔沟明显,胞腔内有的含方晶。

另有含晶厚壁细胞。

④淀粉粒甚多。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

牡丹皮【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产地】主产安徽、四川、河南及山东等省。

主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化学成分】①酚类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

②萜类化合物,如芍药苷等。

③挥发油。

④苯甲酸及植物甾醇等。

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连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

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

饮片呈圆形或卷曲形的薄片。

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

有时可见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或灰白色,粉性。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2.显微鉴别横切面:①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壁浅红色。

②皮层菲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③韧皮部占大部分。

④射线宽1~3列细胞。

⑤韧皮部、皮层薄壁细胞以及细胞间隙中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含色素或淀粉粒。

粉末:淡红棕色。

①淀粉粒甚多。

②草酸钙簇晶甚多,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

③连丹皮可见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在显微镜下呈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成暗紫色(检查丹皮酚)。

【质量评价】1.经验鉴别药材以条粗长、皮厚、无木心、断面白色、粉性足、内表面结晶多、香气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药材及饮片含丹皮酚均不得少于1.2%。

厚朴【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及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和枝皮。

【产地】主产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

多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油中主要含α-桉油醇、β-桉油醇。

②新木脂素类,如厚朴酚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三羟基厚朴酚、去氢三羟基厚朴酚、三羟基厚朴醛等。

③生物碱类成分,如木兰箭毒碱、氧化黄心树宁碱等。

④鞣质。

α-桉油醇及β-桉油醇有镇静作用;厚朴酚有抗菌作用。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于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

气香,味辛辣、微苦。

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

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枝皮(枝朴):呈单筒状。

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余同干皮。

2.显微鉴别干皮横切面①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可见落皮层。

②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环带,内侧散有多数油细胞和石细胞群。

③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多数个成束;亦有油细胞散在。

厚朴粉末:棕色。

①石细胞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有时可见层纹。

②纤维甚多,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木化,孔沟不明显,③油细胞呈椭圆形或类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

凹叶厚朴:粉末与以上区别点为:纤维一边呈齿状凹凸;油细胞直径27~75μm;木栓细胞壁菲薄而平直,常多层重叠。

3.理化鉴别化学定性鉴别:取粗粉3g,加氯仿30ml,回流30分钟,滤过。

取滤液,在紫外光灯(365nm)下,顶面观现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棕色荧光。

【质量评价】1.经验鉴别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色紫棕而有发亮结晶物、香气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药材及厚朴片均不得少于2.0%,姜厚朴不得少于1.6%。

肉桂【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云南、福建等省亦产。

多为栽培。

【采收加工】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

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桂通(官桂):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为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