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四年级李叶蓓前些日子,学校组织教师们学习了顾晓鸣教授的课题,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做了一些讨论。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形势,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孩子们的压力也在无形中显露出来,甚至使孩子们本该纯净快乐的生活变的阴霾,有的孩子还走上了极端。
打架、群殴、杀老师、杀父母、自杀等事件频频发生。
对此,我感悟很深,在此,我来说说我的几个看法。
一、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是最初对儿童平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我认为,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和睦温馨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父母的表率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儿童品德的形成。
而且,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如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获得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他们成长;对孩子的品德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除此以外,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子女的品德也有一定得影响。
二、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影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学校
教育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我认为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品德的发展。
(1)校风和班风的影响。
好的校风一经形成,就有很大的免疫力,不但能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反过来
还能把学校里的新风尚带到社会上,推动时代前进,(2)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
教师对学生有一定得权威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
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德作为自己的标准,因此,
教师本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性格形成
尤其有意义。
(3)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也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过程当中,这是一个个体加入社会系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人格尚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定型,在学会适应环境和形成人格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生活、社会信息有着特殊的敏感,对新鲜事物接收得很快,因此,社会环境、各种信息对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发展有着一定得影响。
青少年对于教育的选择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
社会上的名人传闻,英雄人物宣传报道的力度,都会引起青少年的
模仿意向。
例如,2009年10月下旬发生在湖北荆州的三位英雄少年事件,在新闻中滚动播出,而且对三名同学的光荣事迹做了宣传。
这些都是使孩子们的意向发生变化。
知道什么事情是光荣,什么事情是可耻。
辨别是非,认清黑白,是孩子们在品德教育上的关键。
并且,孩子们所在的社区的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身见到的现象、听到的传闻,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些来自于直接观察的信息对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响。
例如,发生在广东的严重学生群殴事件,我认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一些暴力的电视剧,加上一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宣传,扭曲了暴力的真面目,使孩子们误以为这是“哥们义气”而引起的。
所以我认为,害的社会导向,也是影响孩子们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在品德的发展过程中,家庭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三管齐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氛围,社会氛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来品质良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