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规及案例解读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规及案例解读
也可以同时采取上述方式 和途径取得上市公司控制 权。
控制权标准界定
成为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实际支配表决权超过30%; 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 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依其可实际支配的股份表决权足以对 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10
一、基本概念及原则
与主要收购人负有相同的要约义务、信息 披露义务,并执行相同的持股锁定期(法律 后果);
(一)上市公司收购
收购分类
协议收购 要约收购
直接收购 间接收购
权益收购 其他方式
解读
权益收购——指基于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或者上市 公司母公司的股权,而形成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其他方式—— 通过协议安排、表决权信托或委托 等方式,控制足以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 要影响的表决权数量或者控制半数以上董事的当选, 虽未持有股权但可以实现实质控制。(实质性的兜 底条款)
(二) 规范上市公司重组的规则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53号令) 信息披露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
6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规体系
二、国有资产及股权变动监管规则
1、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 2、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国有股东标识管理
起来
➢2005年下半年至今,规范与创新并举 ——股权分置改革后,长期制约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障碍逐步消除 ——《公司法》、《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及《上
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先后修订或发布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追求市值最大化的行为模式确立,要约收购、
吸收合并、定向发行等创新不断出现。
通知 3、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4、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解读
一、基本概念及原则
(一)上市公司收购(广义)——取得及巩固上市公司控制权
收购方式
以取得股份的方式成为一 个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可以通过投资关系、协议、 其他安排的途径成为一个 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一)上市公司收购
收购分类协议收购Biblioteka 要约收购直接收购 间接收购
权益收购 其他方式
解读
协议收购——收购人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以协 商方式,与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签订收购其股 份的协议,从而达到控制该上市公司的目的。 (目前国内的主流模式)
要约收购——收购者以同等价格、同等比例 等相同的交易条件,向不特定的多数股东发 出收购其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约, 通过促使股东接受要约条件实现股份收购的 行为。
暂行规定 3、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 4、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 5、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
干问题的规定
7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规体系
三、外资并购(股权变动)监管规则
1、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2、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
11
一、基本概念及原则
(一)上市公司收购
收购分类
协议收购 要约收购
直接收购 间接收购
权益收购 其他方式
解读
直接收购——指收购人直接取得上市公司的股份, 进而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的收购行为。
间接收购——指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其上 级股东公司,以间接控制股权的方式,形成对上市公 司的实质控制。
12
一、基本概念及原则
-2-
1-20
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大致历程:孕育、发展、规范与创新
➢1993年-1996年,萌动期 ——“三无”(无国家股、法人股和控股股东)公司的概念性收购,
典型案例:宝延之争
➢1997年-2002年,超常发展期 ——1997年出现23起,超过此前四年的总和;协议转让为主,多
种方式并存 ——国有股权转让是焦点,“国退民进”成为主旋律,一批民营公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规体系
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
证券监管规则体系
公司法
证券法
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征)
部门规章 自律制度
收购管理办法 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财务顾问管理办法
配套披露准则 配套披露准则
交易所业务规则 登记结算业务规则
其他法规
外资相关法规 国资相关法规 特殊行业监管
5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规体系
13
一、基本概念及原则
(二)一致行动人——概括法与列举法(12种情形)相结合
概括界定
一致行动是指投资 者通过协议、其他 安排,与其他投资 者共同扩大其所能 够支配的一个上市 公司股份表决权数 量的行为或者事实。
解读
存在一致行动关系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 动人,合并计算所持股份且一并进行披露, 可委托其中一人披露(合并披露);
司系诞生:复星、德隆、格林柯尔等 ——市场混乱,“虚假并购”大案要案频发:中科创业、亿安科技
-3
1-20
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大致历程:孕育、发展、规范与创新
➢2002年-2005年,调整规范期 ——2002年9月,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收购市
场逐步规范 ——交易数量未再有显著增加,但实质性的“借壳”重组开始流行
基本概念
并购重组并非准确的法律概念,只是市场上的通常说法,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主要包括控制权转让(收购)、资产重 组(购买、出售或置换等)、股份回购、合并、分立等对 上市公司的股权控制结构、资产和负债结构、主营业务及 利润构成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
并购与重组可大致区分,并购主要涉及公司股权结构的调 整,其目标大多指向公司控制权变动,核心内容是“股东 准入”;重组则主要涉及公司资产、负债及业务的调整, 其目标是优化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质量、产业或行业属性, 核心内容是“资产业务准入”。但是,自出现以股权类证 券作为交易支付手段后,两类“准入”可通过一项交易同 时完成,因此二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一、证券监管规章
(一) 规范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则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35号令) 信息披露准则第15号——权益变动报告书 信息披露准则第16号——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 信息披露准则第17号——要约收购报告书 信息披露准则第18号——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 信息披露准则第19号——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