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代表性整车企业情况介绍(1)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2018年上半年全球销量第一,销量71328辆,占市场份额9%;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1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
连续三年排名全球销量第一。
比亚迪是一家拥有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特种汽车制造能力的车企,成为动力电池、整车垂直整合的标杆企业。
从比亚迪布局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来看,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产品阵容涵盖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技术种类。
乘用车型包括主流插电式的秦、唐、宋等,纯电动的 E6、E3、E5;在公共交通领域,比亚迪则坚持公交电动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纯电动大巴K9;物流领域电动车T3、T5、T7。
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各领域的布局,产品线覆盖主流细分市场,同时积极在中国以及海外市场应用和推广。
目前,比亚迪集团新能源汽车已推广至深圳、南京、大连、杭州等国内十多个城市,并实现了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逾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运营。
(2)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新能源2018年上半年销量60791辆,其中乘用车销量达到54458辆;2017年实现了产销“双十”零突破,全年销售纯电动汽车10.32万辆,同比增长98%,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10万辆的纯电动车企。
北汽新能源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形成EC、EU、ES、EV、EX、EH六大产品系列。
北汽新能源自主掌控了集“三电”技术之大成的 e-Motion Drive
超级电驱技术,具备“高性能、高集成、高可靠、低成本”四大特点,已形成一体化动力总成(EDS)、高压系统(PDU)、高性能电机(Super motor)和高速减速器等系列化产品,覆盖北汽新能源全系整车产品,并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同时,北汽新能源还基于国际化通用 AUTOSAR 标准,开展自主软件平台的开发,并携手国内外一流供应商开展颗粒化合作,整合全球优质供应商资源,打造易拓展、高质量、低成本、强竞争力的三电控制产品。
北汽新能源成立至今,历经 3 代更新,构建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三大“黑科技”,即同时满足欧洲标准的正向开发流程EVDP2.0、覆盖国际试验标准的 ETVS 和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 ETSM。
在此体系保障下,北汽新能源 EV 系列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LITE 产品也率先获得欧盟出口认证。
同时,北汽新能源在 2017 年中不断完善的超级轻量化技术、先进智能网联技术,将能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
(3)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6.4万辆,同比增长156%。
从去年开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不只是自主乘用车,自主商用车、合资企业也开始发力,其中上汽大通的FCV80燃料电池轻客率先在上海、抚顺、佛山等地实现商业化运营;上汽通用五菱的E100在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全新的新能源商业模式。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汽集团积极贯彻国家能源战略,瞄准汽车驱动电力化趋势,重点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产业化,并持续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升级和示范运行。
目前,上汽集团在国内新能源技术水平中居于领先地位,上市整车产品性能优异、安全可靠。
同时,已
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全方位布局。
上汽集团是当前国内全面实施“纯电动、插电混合、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的汽车集团。
上汽集团也是我国最早进军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企业,2007年07月19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入股辽宁省燃料电池企业新源动力,成为新源动力第一大股东,二者合作的上汽大通燃料电池汽车已正式上市销售。
2017年,上汽集团与CATL 宁德时代在资本和产业两个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不仅成为CATL第五大股东,而且成立了“时代上汽”和“上汽时代”两家合资企业,成为CATL目前在国内唯一合作生产电芯的企业。
上汽新能源车型近 60 款。
上汽在纯电动车型方面拥有荣威 E50、上海通用赛欧SPRINGO、大众朗逸;混动车型方面包括混动版荣威550、荣威新 750Hybrid 以及申沃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等;燃料电池汽车车型有上汽大通的FCV80和荣威750燃料电池轿车等,其中我省的新宾县购买上汽大通FCV8040辆。
(4)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华晨发展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自2004年起,开始连续承接多个国家“863”科研项目和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专项课题,在微混、纯电动、增程式插电混动、动力电池低温应用等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推广经验。
拥有尊驰-ISG (2008)、国内首款启停量产车型骏捷FSV-启停(2010)、国内首款低温运行车辆第一代H230EV (2013年全运会实现示范运行)、大海狮EV (2013年沈阳交警系统示范运行)、国内首款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H530增程式(2015)、量产版H230EV等新能源车型。
依托集团产品多元化的优势,近三年华晨推出了多款纯电动物流
车及纯电动公交车。
纯电动物流车:领顺微卡系列,骐运轻卡系列、运盈轻卡系列、韩森云豆(合资车型)。
纯电动客车:10.5米城市公交系列。
华晨集团是国内最早推广微混技术的自主厂商,其中FSV-启停车型成功运用在沈阳出租车市场,并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上实现试乘试驾,是国内首款成功量产的启停车型;中华H530增程车型,也是国内首款突破增程式混动技术并成功运用水冷电池的新能源车型,因此华晨也是国内增程技术标准重要的制定者和参与者。
作为国内唯一于寒冷地区示范运行并实现量产的纯电动车型的厂商,动力电池低温保护技术领先全国,利用电池包热管理技术,成功解决低温充电和低温放电的实际应用难题,动力电池应用可以覆盖的环境范围在-30℃—45℃之间,完全经受住三高、耐久、电安全等苛刻的验证试验。
近年华晨集团与新能源领军企业北汽新能源、合资合作伙伴雷诺及优质民营企业新日集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作为华晨专用车绿色发展理念的代表性产品,10.5m纯电动巴士车由华晨客车自主研发生产。
2018 年 11 月27日,华晨专用车与安捷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内安捷集团将采购500辆华晨新能源巴士,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纯电动公交车辆推广、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此举也是华晨专用车对《辽宁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的积极响应。
华晨客车一直将新能源作为产品战略布局的主要方向,以集团资源整合、产学研用联动、产业链整合为模式,研发生产涵盖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及清洁能源客车三大类产品,制造技术和产品实力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是宝马集团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
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从事 BMW 品牌汽车的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根据宝马集团2004 年对宝马品牌全球工厂质量审核结果,华晨宝马沈阳工厂以完善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精湛的生产工艺,完全达到了宝马全球工厂统一的质量标准。
2017 年华晨宝马全年销量为 295180 辆,同比增长15.67%。
经统计整理,华晨宝马在轿车销量方面整体来看比 2016 年略有增长。
主要车型为宝马X1、宝马5系及之诺 60H。
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启动,对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提出要求,并且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越长、能耗越低,获得积分就越多,若车企不能达标,则需要从富余积分的企业购买积分来填补自身的差额,否则将面临停产(暂停部分燃油车型生产等)限制和罚款风险。
该政策倒逼整车生产企业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用于平衡积分。
对与我省华晨集团而言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比例已经从主动选择变为“被动”接受。
(5)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宇通客车 2017 年25411 辆,同比增长19.57%,达到新能源客车24%的市场份额,其中纯电动汽车2088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4554辆。
2012 年新建成投产的新能源厂区占地 2000 余亩,建筑面积达 60 万平方米,具备年产 30000 台的生产能力。
公司新能源以混合动力、插电式、纯电动客车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线,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电驱动、电控、电池”的自主攻关为切入点,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开发理念,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在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高效动力系统、动力电池集成与管理、整车控制与节能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新能源客车的关键零部件中,整车控制系统为自主研发自主生
产,动力电池系统、电机和集成式电机控制器均与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供应商联合开发,且与宁德时代、苏州汇川等电池、电控方面的知名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整合行业资源,研制出技术领先有竞争力的零部件,支撑公司新能源客车的技术领先。
(6)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8 年 1-8 月,奇瑞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 49,646 辆,同比增长231%。
其中 6、7、8 三个月更是实现136.8%、147.8%、236.2%的加速增长态势。
作为国内较早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企业,奇瑞集团一直将新能源、智能互联作为推动未来发展的“双驱动”。
除新能源乘用车外,集团还布局了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巴士,以及与美国REV 集团合资的新能源专用车等,形成了全面发力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