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家电行业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制造部门之一。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家电行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开始和阶段,将会全面推动家电行业的发展。
家电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特征非常明显的行业。
伊莱克斯、通用电器、惠而浦、西门子、日立、松下、夏普等发达国家的家电巨头们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其全球性制造和研发基地。
中国以其低廉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等综合优势成为它们心中最理想的投资场所之一。
随着中国家电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一些大的国内家电制造商在全球化阵营当中也开始扮演主角,如海尔集团在美国设立子公司,针对美国市场的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等活动。
从市场需求上看,发展中国家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必然会进入家用电器大规模消费的时代。
自上世纪80 年代初以来,家用电器进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步伐就始终没有停止。
最初是日本产的家用电器蜂拥而入,随后是国内大规模投资热潮,上百条彩电和冰箱生产线在中国各地生根开花。
经过20 多年的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国家电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2000 年海尔、科龙、美菱、新飞等4家企业占据了中国电冰箱总产量的近60%,而10 年前这个数字尚不足30%。
国内家电企业引进的先进流水生产线,和随外资而来的先进制造设备,使得中国家电制造技术实现了彻底革命。
1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简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全球化和多元化己经成为主体,产品创新、意识创新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在努力取得良好的经营成果的同时,必须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所带来的分析结果和警醒作用。
1.1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是为了说明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同时也能够发现问题。
企业通常向外部公布的财务报表,是考虑到所有人的共同要求特点制作的,并不能满足有些特定人的要求。
因此,每一个使用人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报表分析的通常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企业以前的经营状况;第二,掌握企业目前的财务情况;第二,预先了解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
1.2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分析主体是指和企业有着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组织或个人。
包括股权投资者、债券投资者、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客户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主体。
他们都有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需求,他们通过对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详尽的分析为他们各自的需要提供依据。
1.3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关于报表分析的方法有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3.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报表中的各个会计项目以及财务指标变化来做比较,计算差异额,以此来对比分析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总量比较:这里的总量通常足报表各个项目的总金额。
有时我们会用这种方法进行同行业之间的比较,以此分析出企业的竞争规模和行业地位。
(2)结构百分比比较:此种方法就是将:-:大报表表示成结构百分比格式的报表。
转换后的报表有利于我们分析一搜有问题的科目,可以指导我们作深入分析的方向。
比率分析法,是在会计报表上将一些相关的会计科目相除,将各个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得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常涉及到的比率有:(1)偿债能力比率(2)营运能力比率(3)盈利能力比率1.3.2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就是把相关的指标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异及原因,并掌握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趋势分析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比如文字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分析变化和发展方向。
1.3.3杜邦财务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以权益净利率为首,通过将反映企业的三大财务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1.4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虽然在现实当中财务报表分析有许多优势,能够对各方需求者带来指导意义,但是依然还有许多的问题和_限,主要表现为以下儿个方面。
1.4.1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对于分析企业的会计报表而言,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企业通常在完成报表之前都会对不同的使用者做一个调查,对他们所关注的地方进行分析研究,尽量满足他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这样导致的结果就很可能让使用者看到的与现实不符合,因此就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
1.4.2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由于报表编制可以有许多的选择,根据会计原则、政策等作出的不同的选择,就会造成一定的错误--报表信息被粉饰。
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明确了同一经济业务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而选取符合自己的处理方法,因此可能造成人为的更改数据,这样可比性就会受到质疑。
比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都可以根掘自己的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一些指标。
所以,这些因素势必可能会造成报表提供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4.3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会计分析方法有许多,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对企业以前经济的一种反映,伴着所处环境的变化,标准也会随之变化。
但在分析的时候,我们通常只是对数据的比较,没有重视经背环境发生的一些变化,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就不那么完整。
1.5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理论方面,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引进和借鉴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用于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企业的发展情况也有较大的不同,所以应该结果我国实际国情,建立符合我国世纪需要的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模式。
国内很多学者,如吴少平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楼德华、傅黎瑛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李凤鸣的《内部控制学》等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指出,必须突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合并、精简管理部门,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预算体系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孙学敏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了中小企业如何在当前既定的融资环境下,通过对融资渠道的研究和改善管理水平,来提高融资效率。
1.5.2 国外研究状况西方国家在1958年由Miller和Modigliani提出了着名的M-M定理,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目前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生产和发展给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信的课题。
财务管理的目标的选择是基于企业理论的选择,现代企业理论中有两个主要的学术派别,即新古典产权学派和利益相关学派。
从新古典产权学派衍生出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有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其中,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较全面地体现了新古典产权学派的理论特征。
对二者内涵的界定,国内财务学界有诸多表述,有的认为二者名异实同,内涵一致;有的认为二者各具特征,层次各异。
美国学者 HaimLevy和MarsharlSarnat曾对此不同表述方法作了专门研究,通过严密的数学证明论述了这两种“最大化”的表述实质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国内学者余绪缨也认为两者实质是一致的。
利益相关学派反对出资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应由出资者、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M.mair、我国的杨瑞龙和周业安等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
由利益相关者学派衍生的财务管理目标称为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或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等。
它研究的是在所有权一控制权两权分离和利益分割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及行为动机与规则等问题。
它指向一个代理人能否按照契约规定的权限和委托人的意愿,来代替委托人采取行动。
2青岛海尔集团背景环境简介2.1行业背景简介中国家电工业发展是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受高额利润和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集中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引进了大批家电生产线,使家用电器的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1986一1995年的10年期间,我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2.1%。
发展到1996年,中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已经进人到世界前列,如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风扇、电饭锅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空调器和电视机的产量也已进人世界前列,并且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的年产量约占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1/5。
1998年,中国家电工业销售额实现了1320亿元,约占世界总量的7%,仅次于美、日两国,居世界第三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家电行业进入产业结构整合阶段。
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市场内在要求的推动下,中国家电行业逐步从前期多而松散的企业结构向大型企业集团的方向迈进。
到1998年,中国家电行业己有1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有6家企业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
目前,中国家电行业形成了以海尔、海信和TCL为代表的一批能够主导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品牌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家电企业集团。
国产家电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确立了优势地位。
据对中国35个城市百家大型商场家电产品销售情况中国家电行业基本上形成了规模经济,并己开始进入产业升级的结构整合阶段。
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多元化经营,其经营优势和品牌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不少企业已从单一的产品扩大到多品种。
白色家电和黑色家电有交叉也有结合,海尔、海信以及TCL等家电企业纷纷进入信息产业,许多综合型大公司正在发展形成。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避免的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以及消亡期等五个阶段。
判断一个产业所处阶段的标志是看其利润水平、增长速度以及竞争状态。
由此来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己经进入到了产业的成熟期。
中国家电产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行业平均利润率在20%一30%。
在高利润的吸引下,中国各省市重复引进了大量的家电产品生产线。
在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时间里,中国家电工业的总产值平均以每年32.1%的高速度在增长,从而使中国家电产品的社会拥有率迅速提高。
彩电、冰箱等大家电从高档消费品逐步变成了日用必需品。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整个家电行业的利润开始大幅度下滑,利润率逐渐降到了3%一5%,有的产品甚至于利润为零。
从彩电的价格大战开始,彩电、影碟机等产品陆续出现行业亏损。
在2001年,又出现了家电发展史上的首次全行业亏损。
与此同时,大家电产品。
例如电冰箱的增长率从1995年的20%逐步下降到1999年的5.45%;空调器的增长速度从1995年的40%逐步下降到了1999年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