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疏干水处理方案说明书

煤矿疏干水处理方案说明书

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二级标准。 本方案主要针对水质悬浮物指标:SS≤500mg/L,浊度≤300NTU
第三节 设计依据
3.1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疏干水处理工程设计委托书 3.2 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及水质标准 3.3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疏干水基础资料
第四节 设计内容
3.3 低脉动斜管沉淀池
3.3.1 净化工艺参数: 斜管沉淀池设置钢结构设备一台,设计参数: 设计进水水量:10 m3/h 设计出水水量:10m3/h 设计进水浊度:C4≤:500NTU 设计出水浊度:C5≤10.0NTU 设计进水最大浊度:C6:1000NTU 设计絮凝时间:≥15min 设计沉淀区负荷:3.0m3/m2·h 外形尺寸:长*宽*高=3600*1600*3600(mm) 3.3.2 混合工艺 本工程采用管式栅条混合器。该设备具有混合迅速、药剂扩散均匀,后续混 凝效果好,节约药耗等优点。 设计水量按 10m3/h,管式栅条混合器型号为 DN80,L=1.0m。 3.3.3 反应工艺 本工程设计为高效低脉动斜管沉淀池,采用二级搅拌反应工艺,设计水量按 10m3/h 计。为强化混凝反应效果,设计 2 个絮凝反应区, 每个反应区设置浆式 搅拌机一台,采用二级搅拌完成混凝反应过程。反应时间 15min。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处理
10m3/h 煤矿井下疏干水处理 设计说明书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 3 第一节 工程概况........................................................................................ 3 第二节 工程规模及水质........................................................................... 3 第三节 设计依据........................................................................................ 3 第四节 设计内容........................................................................................ 3 第二章 井下疏干水工艺设计 .................................................................. 4 第一节 设计依据........................................................................................ 4 第二节、工艺设计要求 ............................................................................. 5 第三节 疏干水净化水处理工艺............................................................ 6 第四节供配电设计 ..................................................................................... 9 第五节、自动控制 ...................................................................................10 第六节、厂房建筑 ...................................................................................10 第七节、水处理直接成本分析 ..............................................................10 第八节、工艺设备表 ...............................................................................11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疏干水处理系统
3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第二章 井下疏干水工艺设计
第一节 设计依据
设计基于减少投资、降低运营成本、维护及保养简便、运行安全等角度,同 时结合多年设计经验设计优化组合。
1.1 水质设计依据
井下水水质依据甲方提供的“井下疏干水原水水质报告”。
名称 PAM 溶液箱 搅拌器
计量泵
就地控制柜 管路阀门 底座
单 数量
位 台2 台2
制造商
台2
LMI
1 1 1
备注
规格:200L,PE 功率:0.37KW 电磁计量泵:P086-368TI 最大流量:12L/H 最大出口压力:1.5BAR 泵头材质:PVC 一用一备 控制加药泵及搅拌器的开停 PVC 系统管路 1 套 公用底座材质:碳钢、防腐
6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反应池到沉淀池间采用稳定反应配水区,配水区采用穿孔配水墙配水,配水 孔洞流速低于 0.1mm/s。
配水区为稳定反应,增大矾花凝聚反应的速度,减少细碎反应矾花,设置紊 流反应网箱,上部设置浮渣排槽,定期排除反应浮渣。设置排渣槽一根,DN100 手动排渣阀一个。
1.4 处理规模的设计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疏干水处理规模:设计 10m3/h 每天工作 24 小时, 日处理量 240m3。
第二节、工艺设计要求 2.1 废水来源:煤矿井下疏干水是指在煤矿采掘中,由于地层构造在井
下涌出的废水,为保证采煤工作安全,将井下废水提升至地面排放。
2.2 水源水质:由于是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含有较高的悬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10m3/h井下疏干水处理
1.2 主管单位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3 建设场址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规划区域
第二节 工程规模及水质
2.1 处理规模 240m3/d,按日运行 24 小时计算,按 10m3/h 计算 2.2 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黄河流域(陕
浮物,水质较浑浊,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
2.3 关于净化处理工艺:对于井下疏干水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净化处理
工艺;设计采用混凝反应,采用高效稳定的低脉动斜板沉淀净化工艺,到达净化 水质净化的目的,满足水质排放要求。
2.4 关于加药设计
采用成套加药设备,药剂的投加实现自动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设备器材选型及材料选型方面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满足工艺选型条件、在工艺使用条件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选择国产优质器 材;加药计量泵选择进口产品或合资产品。
8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节供配电设计
4.1 用电负荷
系统负荷:三级,总装机容量:7.17kw,常用工作容量:2.14kw,同时需要
系数:K=0.65。用电负荷统计:见下表:
序 设备名称

电动机规范 额定功率 kw 额定电压
1 原水泵
1.1
380VAC
数量 连 续
3.3.4 沉淀工艺 本工程采用低脉动斜管沉淀工艺,该工艺无侧向约束、不积泥。较小的间距 可以保持矾花的高去除率。同时,低脉动斜管间阻力增大使配水更趋均匀,避免 短流,其独特的排泥特性使浅池的优化运行得以保证,有效保证了水厂出水浊度 指标。 沉淀区池底设置集泥斗,每斗设置排泥管和排泥阀,采用重力排泥,泥砂经 排泥管自流排出。排泥管型号:DN80,L=2.0m,共 2 根,排泥管上设手动排泥 阀,沉淀池排泥和反应池排泥一起汇入排泥浓缩箱; 沉淀池出水设 1 条淹没孔出水槽,孔径 25mm。 出水浊度:5.0NTU 以下。
5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第三节 疏干水净化水处理工艺 3.1 工艺流程
井下来水— 集水池—提升泵—混凝剂、助凝剂投加—搅拌反应池 —低脉动高效沉淀池 —达标排放
污泥浓缩— 压滤脱水—固废处理
3.2 水量核算
疏干水处理量 Q=240m3/d,每天工作 24h,则每小时进水量为 Q=10m3/h。
加药装置 PAC 系统设备配置表
名称 PAC 溶液箱 搅拌器
计量泵
Y 型过滤器 就地控制柜 管路阀门 底座
单 数量
位 台2 台2
制造商
台2
胜日兰
台2 1 1 1
备注
规格:200L,PE 功率:0.37KW 隔膜计量泵:RM0025 最大流量:25L/H 最大出口压力:10BAR 泵头材质:PVC 透明 PVC 控制加药泵及搅拌器的开停 PVC 系统管路 1 套 公用底座材质:碳钢、防腐
4
陕西仓村煤业有限公司 10m3/h 井下疏干水工程初步设计
1.3 设计理念 1.3.1 针对目标水质及国家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考虑并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排
放; 1.3.2 设计科学、合理的处理工艺,经过国内外验证、成熟的水处理工艺,适应 水质波动变化,水处理系统经济安全运行; 1.3.3 工艺设备配置齐全、紧凑,满足现有场地占地要求; 1.3.4 结合实际,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取水构筑物; 1.3.5 完成新建井下疏干水净化处理,满足排放要求,工程具有科技示范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