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脑多媒体已进入了教学领域。

不少老师在教学之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观摩课,课件展示和评比等活动也产生了。

近年来,各校举行了此类活动,老师们各显其能,制作课件各有特色,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与学生认识发展的吻合程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该如何来充分运用好媒体,如何恰当的用好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体会:
一、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

可有的老师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

他们没有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电脑,整堂课不管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等,一切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

电脑就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依赖于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

使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本教学课。

可见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如在机械制图的“三面视图”一堂课上,为让学生建立视图的概念,先呈现出一个实物,再把实物放到立体标系中,进行三面投影,再展开,这样使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过程中正确建立了视图的概念。

比如,我们有位老师在教学名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他不是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精巧的结构布局,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彤云密布,飞雪纷扬的苍凉、悲壮、渺远的意境中去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作者的运心独造,人物形象刻画。

而是通过拮取电视剧《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个长断,给学生一放,然后分析小说与影视剧创作的民同之处,便了事。

且不说电视剧改编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不能很好地展现原作的风貌,而且更为可惜的是电视剧中那个并不成功的林冲形象的打斗场面以及景象展示,深入学生的头脑中,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只能定格于一个苍白的画面。

另一方面则学生根本体悟不到作品所展示的人物的人格美,景物的意境美,结构布局的运心美,凝练厚重的语言美。

如此的多媒体教学,我看还是不用为佳。

因此,我认为从实际出发,处处不能滥用。

二、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教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

如有些语文课件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时,大量调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

某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剪辑,人物讲话录音、图片文字资料等。

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

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课上,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数学课上的教学“中心对称”的概念时,若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较难讲清,若利用CAL让几个图形各自绕着某一定点旋转180度的运动过程保留在屏幕上,在旋转时可以把
速度放慢些,并配以适当的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兴趣地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

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的效果。

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竟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

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

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效果,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

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美学性。

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三维把立体模型做成一个动态图,加上色彩和闪烁效果,配上一定音乐可以合成一个较好的演示过程。

这样运用电脑媒体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营造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

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