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赏析电影《美丽人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赏析电影《美丽人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赏析电影《美丽人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摘要: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引领学生赏析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探究影片的文学表达之美和艺术表现手法之美,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增强人文素养,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启发。

关键词:《美丽人生》赏析审美能力题记:对于一部戏剧作品,头脑简单的人,可以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和性格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多理解力和敏感性的观众,则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内涵和意义。

——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声画结合,亦静亦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影视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看懂优秀影视作品,接受文化传承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眼下青年人,喜欢看娱乐片,恐怖片,用他们的话说,电影要带点儿刺激才有意思,看着才过瘾。

对于经典名片缺乏认识,观看兴趣也不高。

怎样引导青年学生观看优秀作品,使他们真正获取影片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在选片时,笔者注意选择切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的优秀影片,因为学生一般只对他们认为有意义而且重要的事物感兴趣;在引导学生赏析过程中,从文学层面和艺术表现手段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在《影视作品分析》课上,我选择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法国恺撒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等在国际上获得多项奖项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供学生赏析,开启审美教育之门。

《美丽人生》主要是通过二战期间一个犹太普通家庭的人生遭遇和悲欢离合来展示战争所带给人们的深重灾难,并且用一种喜剧的手法来表达,是一部观赏性及艺术表现力都很强的优秀影片。

对于本片,我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让学生进行赏析。

一、探究影片文学层面之美电影艺术的文学因素层面,主要包括题材、故事、人物、结构、细节、主题、视角、思想、意境等,对于非影视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从文学层面入手,去分析一部电影,学生更便于理解,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根据《美丽人生》这部影片的文学特点,我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美丽人生》中的人性之美在对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进行分析时,我是首先从片名入手的,提问学生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美丽人生》?学生很快答出,因为主人公的人生是美丽的。

通过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使学生真正体会出电影片名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切合影片内容,另一方面要能够帮助观众理解该片的主题。

紧接着我又问同学为什么说他们的人生是美丽的,请举例说明。

学生例举了如下电影片段:(1)在黑暗恐怖的集中营,人们每天除了不得不忍受非人的折磨和摧残,还随时有丧命的可能,死亡的阴影笼罩其中。

但是基度冒着生命危险充当了纳粹翻译,将纳粹残忍的制度美化编造成一个适合小乔舒亚的游戏规则——不能哭,不能找妈妈,不能要小点心。

(2)基度每天忍受非人的折磨后,回到房子里,便装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告诉儿子今天又得分了。

让儿子彻底打消了对这是一场游戏的怀疑而充分地享受游戏的快乐,充满了对游戏成功的期待,从而让儿子天真的童心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并且也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3)基度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妻子,后被抓去枪毙的路上,看到藏在铁柜里的儿子,依然荒诞夸张地迈着大步逗儿子,自始至终,从生到死都在向儿子证明这只是一场严肃的游戏,惹来铁轨中乔舒亚充满童真的笑声。

(4)原本具有人身自由的妻子多拉主动要求跟随丈夫、儿子到非人的集中营……这些精彩片段都被学生一一例举出来,根据学生对电影片段的精彩描述以及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很自然地看到了一个至爱妻儿、幽默乐观、充满智慧、坚忍勇敢的父亲和丈夫,一位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的妻子和母亲。

从他们身上折射出人性之美——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这种人性之美,包括着情感之美、智慧之美、人生的乐观态度之美,从而使师生达到统一的认识:人类在面对苦难时的一种积极、乐观、忘我的态度就是美丽的人生态度。

(二)文学手段运用之美1、选材的独特之美笔者让学生课下通过观看其它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比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师》、《逃离苏比波》,进而与电影《美丽人生》相比较,引导学生探究出《美丽人生》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全片没有宏大的场面和夸张的音乐特效,也没有直接展示战争的暴虐血腥、极端残酷与惨无人道,而是选择以一个普通家庭的小人物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人生遭遇和悲欢离合来展示战争所带给人们的深重灾难。

并且用一种喜剧的手法来表达。

这正是他选材的独到之处,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

2、细节的设计之美看过影片后,教师把如下片段按时间顺序连贯回放:(1)影片开始,基度和朋友驾着失去控制的汽车冲入正在等待欢迎一位纳粹将军的队列,那些人手舞鲜花列队在路旁。

他们把基度的车当成了迎接对象,所有人都举起手臂,作纳粹军礼状,基度也跟着模仿。

(2)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向同学们发表一篇关于“种族优越”的演讲。

(3)一匹属于犹太人的马被纳粹染成了绿色,并在上面写下了侮辱性文字。

(4)基度带着儿子经过一家商店时,商店门口写着“犹太人与狗不许入内”。

看后让学生发表感受,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1)当时的反犹气氛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浓。

(2)所有细节安排的绝妙——环环相扣,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暗示了情节的走向。

(3)逐步推进形成了前后呼应,为后半部分集中营的场景做了水到渠成的铺垫。

这些都让学生体味到细节设置的匠心独运,显示影片的设计之美。

3、文学手法的巧妙运用之美影片中巧妙地运用了隐喻与反讽的文学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是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得出结论。

针对一场游戏的说法我设计如下三个问题:(1)基度告诉儿子集中营的生活是一场游戏,为什么?(2)一场游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一场游戏的的说法还有没有更深的用意,编剧导演还想告诉观众什么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为了让儿子天真的童心不受到战争的伤害,同时也为了保全儿子的性命。

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能较快答出:父亲把集中营的生活说成是一场游戏,从而得出了“一场游戏”的说法是一种隐喻的结论。

在回答完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游戏”过后人们的生活应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游戏结束,一切都还是美好的。

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编剧导演最终要告诉观众:“集中营的日子不过是一场噩梦,一个游戏;二战也是一场噩梦,一个游戏。

人类不希望历史的悲剧还有重演的一天,和平才是人类的最好出路。

针对“小儿子向爸爸讲述纳粹将犹太人做成肥皂和扣子的传闻时,父亲的反应是向儿子解说这一传闻是多么的荒唐和残忍。

”我设计如下问题:(1)父亲为什么这样回答?同学们说是怕儿子害怕。

(2)父亲这样回答儿子能够相信吗?同学们想了想说,可以。

因为这样的事确实不应该发生。

(3)事实上这样的事发生没有?同学们回答,发生了。

(4)这说明了什么?通过上述问题的铺垫,同学们很快得出了这样的答案:纳粹是野蛮、荒唐、残忍的,通过父亲欢乐的表情和轻快的语调构成了对纳粹集中营残酷野蛮的行径的巨大反讽。

通过教师对上述电影片段的分析,可见导演的用心良苦,设计巧妙,使学生体味出文学手法在电影中的巧妙运用之美。

4、思想的深刻之美任何在艺术上有成就的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个无论在思想上或哲学上都引人注目的鲜明主题。

《美丽人生》也不例外。

通过对前面影片的分析,此时让学生思考探究分析本片的主题。

下面是学生们的发言归纳如下:影片从一个小人物入手,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法西斯的暴虐,人民的苦难,激发观众对纳粹分子的憎恨;同时影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悲剧、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唤起人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告诉人们:只要爱与希望存在,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学生们的发言准确而精彩,此时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基度相比我们身上缺乏什么?我们应该从基度身上学习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影片中解读出时代的新意来:作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基度面对苦难甚至死亡威胁时的坚忍、不屈不挠、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勇于承担责任,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人,成为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有识之士。

二、探究影片艺术手法之美电影是一门融汇了众多艺术元素的现代艺术,要真正读懂并获得极大的审美乐趣并非易事。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欣赏者,就必须了解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

马克思说,欣赏音乐必须有音乐的耳朵,就是这个道理。

在赏析电影《美丽人生》时,我着重抓住该片艺术表现手段精妙之处让学生进行赏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色彩的变化之美通过对影片上、下两部分片段的回放,让学生体会影片上、下部分色彩的不同,上半部分色彩温暖明亮,背景是典型地中海风味;而当纳粹屠杀往南蔓延,主角因意大利犹太人裔的身份被逮捕送上火车并开往集中营,此时色彩开始泛白变淡,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被从影像中删除,仅有偶尔几抹苍白的肤色色调点缀集中营和其中的囚犯。

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导演要这么做呢?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答案:前半部分讲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内容轻松、欢快,所以色彩明亮;而后半部分描写在集中营的生活,集中营的生活是严酷、冷峻、苦难的。

进而使学生体会出导演有意地进行色彩变化的目的是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进一步深化影片的主题——使观众更加痛恨那个黑暗的岁月,对纳粹灭绝人性的暴行的否定。

使学生感觉到色彩运用的妙处。

2、镜头的处理之美本部影片有许多拍摄成功的镜头。

对于非影视专业的学生,对于镜头的理解能力较低,我主要通过举例,对精彩片段分析,来提高学生对镜头处理的理解,体会镜头的妙用。

例一:寂静阴森的夜晚基度自己掉在墙上逃避纳粹的灯光,在他被发现的时候,镜头中观众只看到那一圈灯光上下移动了一次,没有任何声音和语言。

看过这个镜头让学生谈感受。

学生说(1)暗示着基度的自由已经走到了尽头。

(2)沉寂的状态下显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例二:在基度被枪毙的镜头处理上,观众只看到两面破败的墙壁,随后听到一阵急促清晰的枪声,就这样宣告基度生命的结束。

避免直接看到主人公死去的镜头。

让同学想象基度临死前的表情。

有的同学说是大义凛然的。

有的同学说是对生命充满了留恋。

有的同学说会有一丝恐惧的……通过讨论让同学感受到导演这样处理镜头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限制观众的感受。

通过上述举例分析,使学生体会到镜头处理之美。

后记:赏析一部优秀电影可以使学生思想得到净化,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赏析一部优秀电影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提高内在修养。

通过电影作品分析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影视艺术的同时,挖掘出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对于青年学生大有脾益。

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钻研。

参考文献[1]李标晶,《电影艺术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2]涂晓,《影视鉴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