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管理水平实施方案

学校管理水平实施方案

XXXXXX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为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规范和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陕教职办成〔2015〕37号,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国、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和职业教育管理的政策规定,遵循《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围绕提高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具体任务,强化过程督导,完善保障措施,注重整体提升,为全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点任务1.开展诚信招生(1)实行学校招生报备制度,学校招生计划、招生简章应向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报备,坚决杜绝未备案先招生和不备案招生等问题。

(2)规范招生行为。

学校对招生人员及生源学校相关人员实行招生工作“七不准”,即:不准采用虚假宣传或欺骗手段招生;不准无理刁难考生;不准向学生作违背国家现有政策规定或无法兑现的承诺;不准涂改考生的报考志愿及其他档案材料或制作假档案材料;不准通过买卖等不正当渠道索取、提供考生档案或相关信息;不准向考生家长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任何其他费用;不准向考生、招生学校索取财物或让考生家长、招生学校承担应由本人自己承担的任何费用;不准提供、接受任何妨碍执行招生政策规定和纪律的宴请或贵重礼品。

学校与招生人员签订以“七不准”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招生承诺书。

2.开展学籍信息定期核查清理活动(1)学校明确学籍员、管理员、分管领导及工作职责,规范使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用户账号,做到分开管理,各负其责。

(2)加强学籍管理。

严格执行《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办法》等学籍管理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籍电子注册、在校生学籍(异动、变更)、毕业就业、问题学籍等信息进行网上管理,并及时向市、县学籍管理部门报备注册、异动、变更学生信息,杜绝虚假学籍、重复注册等现象。

(3)定期核查清理学籍。

学校学籍和资助管理部门每月20日前分别对在校生学籍和免费资助学生信息进行核查比对,处理不在籍和不享受资助免费学生信息。

(4)及时维护毕业信息。

学校每年春、秋两季办理毕业证书时,按程序同步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对毕业生信息做相应处理。

3.组织开展教学标准落地活动(1)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本专业教学标准,开展讨论交流,组织相关教师开展研讨活动。

(2)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学校组织教师和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制定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实施,创新教学评价。

(3)完善专业实训室功能。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校内实习实训设备设施类别、数量要求,配足配齐专业校内实训室设备设施。

(4)组织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按照标准选聘、管理和培训教师。

每个专业至少配备两名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教师。

(5)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学校每年重点支持开发一本校本课程、教材,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本课程、教材评选活动。

(6)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常规管理自查,组织开展全校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和研讨活动。

4.组织开展实习管理规范活动(1)落实实习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责。

学校明确实习分管领导、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工作职责。

根据实习专业、地点、人数、岗位等情况选定实习管理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并进行培训,明确工作任务,掌握基本方法,熟悉工作流程。

(2)制定顶岗实习实施方案。

每期顶岗实习,学校都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实施方案,并于实习前一个月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岗位等应严格遵守《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应与所学专业对应(或相关),杜绝岗位不对口(不相关)、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等行为。

(3)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学校应与实习企业、实习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权责。

学校与实习企业、实习学生三方公开确定实习报酬和支付方式,严禁学校借学生实习与企业、劳务中介之间进行利益输送,收取劳务费中介费,以及克扣拖欠学生实习报酬等行为。

(4)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学校要制订顶岗实习考核办法,校企共同加强对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技能训练、安全纪律等方面的过程管理,并按考核办法进行考核鉴定。

(5)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学校要必须对所有顶岗实习学生全部购买实习责任保险。

5.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建立符合校园安全管理规定的“人防、物防、技防”安全防范体系,安全教育常态化,学校每学期安全专题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

(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应急演练,至少开展两次安全大检查,发现排查安全隐患。

(3)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单位)等创建活动,积极参与配合所在县、镇、街区平安、文明创建活动。

6.组织开展财务管理规范活动(1)规范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符合要求,财务制度健全。

(2)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科学编制预算,依法依规收支,按规定公开财务信息。

(3)加强免费资助资金管理。

学生免学费、助学金管理规范,相关信息真实有效、档案完整详实,杜绝虚报冒领等违规行为。

(二)管理制度建设行动7.制定学校章程。

(1)制定学校章程。

学校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规定的框架要求,制定学校章程,报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

(2)完善学校内部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建立由行业企业、社区代表参与的决策咨询制度,对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8.完善管理制度。

(1)健全学校管理内设机构。

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和学校办学功能需要,健全学校内设机构和人员配备,修订完善各内设机构及各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

(2)完善管理制度。

以服务师生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教研、行政、后勤、财务资产、安全稳定等各项管理制度。

(3)强化目标管理。

明确学校各项主要工作的要求标准,完善学校内部各机构及人员的评价考核。

(4)规范管理工作流程。

结合学校管理工作实际,编制《学校管理制度汇编》,规范管理工作流程。

(三)管理队伍能力建设行动9.提升管理队伍能力素质(1)制定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

制订并实施学校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细化学校领导、中等管理干部能力素质要求、能力提升目标任务、路径和具体措施。

根据不同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和性质确定能力素质要求,对中层管理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定期轮岗。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以管理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学校每年至少专门组织一次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每年至少选派10%管理人员到校外(培训基地、企业等)参加培训。

(3)完善并强化激励保障机制。

学校要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和职业学校办学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激发内在动力。

(四)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10.加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1)制定并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参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基本建成数字校园。

及时对数字校园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升级完善,搭建运行畅通的教育教学、日常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学生管理、后勤财务管理等信息管理平台。

(2)加快教学信息化步伐。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有偿使用等途径丰富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教育资源总量年增长10%。

11.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落实信息化管理人员。

落实信息化管理各平台管理人员,建立信息提供上传、审核、发布管理办法,保证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和网络安全。

(五)文化育人创新行动12.凝练学校核心文化(1)凝练学校核心文化。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总结提炼学校办学特色优势,设计、修订学校校徽、校歌、校旗、校报等标识,传承和发展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

(2)制定校园文化(硬件)建设规划。

整体规划设计校园内建筑、场馆标识和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等文化设施,重点加强教室、寝室、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利用好校园广播、电视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校园文化平台,积极创建美丽新校园、文明校园。

(3)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对师生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教育,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活动,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3.开展传统优秀文化和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

(1)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大讲堂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2)弘扬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

开展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进校园活动,与师生互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

14.创新德育工作(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三进”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主题实践活动。

(2)培育学生社团。

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发展,支持学生社团依法自主开展校内校外公益性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学生参加社团人数应不低于10%,每个社团至少有1名指导教师。

(3)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每年组织一次文明风采竞赛,学校初赛学生必须全员参与。

(六)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行动15.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把学生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建立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技能鉴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2)建立有效课堂评价制度。

建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量化评价体系,完善听课评课制度,学校教师人均每学期听课不低于10节,调动教师自身、教师之间、学生等有关各方面的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6.完善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1)编制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信息采集、汇总和分析,按时完成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编制等工作。

17.完善技能大赛制度(1)完善技能大赛制度。

制定支持鼓励教师、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办法和奖励政策。

(2)创新丰富校级技能大赛内容形式。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校级技能大赛,校级技能大赛选拔赛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参加,校级竞赛参赛人数不少于在校生数30%。

附件:XXXXXX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任务一览表工作任务一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