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第02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第02章
环境。通常极端嗜盐菌的要求盐浓度下限为1.5mol/L
(约9%),大多数为2~4mol/L(约12~23%),甚 至高达5.5mol/L(32%,达饱和状态)。有的种类也 能在低盐浓度下生长。
这种细菌是英国微生物 学家安东尼· 瓦尔斯比于19 80年发现的,地点在红海 附近一个盐分含量很高的水 池里。它身长约0.15微米, 呈方形,样子有点像邮票, 这在细菌中极为罕见。
以游离状态或多聚核糖状态分布于细胞质中。
它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细胞质内含物 内含颗粒
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 颗粒。当细菌生长到成熟阶段,因营养过剩而形成。 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①异染粒 因其可用蓝色的染料(甲苯胺蓝或甲烯蓝)染成紫红色 颗粒大小为0.5~1.0μm,是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一般 在含磷丰富的环境下形成。 功能是贮藏磷元素和能量,在老龄细菌中,异染粒常被用 作碳源和磷源。
拟核
细菌的染色体和质粒
质粒 染色体
间体
是质膜向内延伸的膜结构,它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
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功能(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有如下一些功能: ①相当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②相当于真核细胞的内质网 ③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④可能与核分裂有关。
但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为间体只是电 镜制片时因脱水操作而引起的一种假象。
重点、难点、授课学时 重 点: • 细菌的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 • 细胞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 芽孢、荚膜的特性与应用 • 细菌与放线菌的形态与菌落形态差异。 难 点: • 细菌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 • 芽孢、荚膜的特性与在环境工程中的应 用 授课学时:4学时
细菌 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 具有细胞结 构的微生物
A
A
A B
B B
A
B
革 兰 氏 染 色 程 序 和 结 果
(3)脱色(95%乙醇10~20S)
(1)初染(结晶紫30S) (2)媒染剂(碘液30S)
A
(3)脱色(95%乙醇10-20S)
A
A
(4)复染(蕃红30 ~ 60S)
B
B B
A
B
革 兰 氏 染 色 程 序 和 结 果
(4)复染(蕃红30 ~ 60S)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 荚膜: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面存在被外多糖。如果具 有较好结构也不易洗掉,称为荚膜;如果薄并且容 易消失称为粘液层。
1.2细菌细胞的结构
一般构造
② ③ ④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间体 核区 内含物 核糖体
特殊构造
鞭毛 菌毛
芽孢
① ⑤
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荚膜
荚膜 粘液层
糖被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
的一层(一般结构)厚实、坚韧的外被,主
要成分为肽聚糖。细菌细胞壁可用电子显微 镜直接观察细菌的超薄切片。细菌细胞壁绝 大多数以肽聚糖为基本成分,但不同细菌, 细胞壁在结构和成分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在环境工程中,产甲烷菌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厌 氧条件下,产甲烷菌与其他菌(水解菌、产酸菌等)
共同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这就是所谓的“沼
气发酵”。
②嗜热嗜酸菌
包括古生硫酸还原菌和极端嗜热古菌。 这一类菌 的特点:好氧、严格厌氧或兼性厌氧,G-,杆状、 丝状或球状,专性嗜热(最适温度在70~105℃之 间),嗜酸性和嗜中性,自养或异养。大多数是硫 代谢菌。 ③极端嗜盐菌 这类菌对NaCL有特殊的适应性和需要性。栖息在高盐
②聚β-羟丁酸 为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很容易被脂溶性染料苏丹黑着 染,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当缺乏营养时,被用作碳源和磷源。
③硫粒 一些硫化菌如:贝日阿托氏菌可以利用H2S作为能源, 氧化为硫粒积累在菌体,当缺乏营养时,氧化体内硫粒 为SO42-,从中获得能量。 硫粒具有很好的折光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轻松看到。 ④肝糖和淀粉粒 均可用碘染色,前者为红褐色,后者为蓝色,二者可作为 碳源和能源。
①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水解菌、产酸菌)协同作用, 能使有机物甲烷化,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能物
质—甲烷。
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现把它分为3目、7科、19属、 70种。
产甲烷菌的培养方法: 由于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其分离和培养等要 求特殊的环境和方法。如厌氧的培养条件、厌氧的操
作条件(如厌氧手套箱)。
细胞质膜的超薄切片电镜照片(标尺:0.2μm)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选择性地控制细胞 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②含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合成细胞壁 重要基地;
③膜内陷形成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④膜上含有进行能量代谢的酶系,在细胞质膜上进行物 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 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放线菌
古菌
微 生 物 的 种 类
真菌
真核微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草履虫
第一节 古菌
过去,由于研究手段技术原因,对古菌的了解
很少,一直将它列入细菌范畴内。从1977年起,
人们改进了研究方法, Carl Woese和George
Fox发现这类菌在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生存
细菌细胞壁功能:
1.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作用;
2.维持细菌的形态。溶菌酶处理不同形态的菌 体细胞壁后,菌体均呈球状。 3.细胞壁为多孔结构的分子筛,可以阻挡某些 分子的进入。 4.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
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磷 脂 分子
水溶性甘油和磷酸 难溶于水的脂肪酸
双球菌
链球菌
四 联 球 菌 八 叠 球 菌
葡萄球菌
杆状
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
(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
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分有:单杆菌、双杆菌和链杆菌。
单杆菌 双杆菌 链杆菌
球杆菌
炭疽病的病原菌 -------炭疽杆菌
螺旋菌
螺旋菌呈螺旋卷曲状,螺纹不满一圈的称为弧菌。
( 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构造的比较)
革兰氏阳性细菌(G+) 革兰氏阴性细菌(G﹣)
肽聚糖
外膜
肽聚糖
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 构:
细菌 壁厚度 肽聚糖 磷壁酸 脂多糖 蛋白质 /nm /% /% /% /% 脂肪 /%
革兰氏 20~80 阳性菌
40~90
+
-
约20
1~4
革兰氏 阴性菌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问题
1、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3、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 4、古菌的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放线菌的形态及应用 6、蓝细菌的特点及在环境中的危害 7、其它原核微生物
主要内容
•了解细菌的个体形态、大小,掌握细胞一般 结构;理解细菌的培养特征;掌握细菌的染色 原理、方法 •了解古菌的特点及分类内容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大小、菌落特征及繁殖 方式 •理解蓝细菌的特点,了解其代表属 •了解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枝原体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µ m)计。 多数球菌的大小(直径)为0.5~2.0 µ m; 杆菌(长×宽)为(1~5)×(0.5~1.0) µ m; 螺旋菌(宽度×弯曲长度)为(0.25~1.7) ×(2~60)µ m;
另外,细菌的大小与个体的发育情况有 关,刚分裂的新细菌小,随发育逐渐变 大,老化后又变小。
黑暗食物链 :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
深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
质 。
深部生物圈 微小的原核生物 ,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但" 寿命"极长
三.研究古菌的意义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球状
基 本 形 态
杆状
螺旋状
球状
球菌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 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 排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分有: 单球菌、双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 菌、八叠球菌(甲烷球菌)、链球菌、 葡萄球菌。
革兰氏染色
1884年,丹麦医生C.Gram发明
程序:(1)初染(结晶紫30S)
(2)媒染剂(碘液30S)
(3)脱色(95%乙醇10~20S) (4)复染(蕃红30 ~ 60S) 结果判断: 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G+) 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G-)
革 兰 氏 染 色 程 序 和 结 果
弧菌
螺旋菌
螺旋体菌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 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蛭 弧 菌 霍乱弧菌
螺旋菌:
菌体回转如螺旋,螺 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 种而异。鞭毛二端生 细胞壁坚韧,菌体较 硬。
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是μm
大小的测量方法
显微镜测微尺
显微照相后根据放大倍数进行测算
拟核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
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仁。
它由DNA高度折叠组成。例如:大肠杆菌体长为1~2微 米,但其DNA长度为1100微米,等于菌体的1000倍,由 于高度折叠而只占菌体的很小一部分。 拟核携带着细菌的全部遗传信息,其功能就是: 决定着细菌的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是重要的遗 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