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主题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主题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主题和意义
迄今最重要的一次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当时邓小平带领下的中国第二代核心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并使中国的焦点从内部斗争及革命转为发展和开放。

并审查和解决了中共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一次的三中全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大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那一年,中国开始允许公司发行股票。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

为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深入下去,这次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
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这八个方面可以归纳为“八柱”,支撑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个大厦。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这次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十六届三中全会还明确了
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

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均衡的发展观,同时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高中华表示,从每次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对于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十七届三中全会,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高中华表示,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具有纲领性意义,分别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阶段,即改革的启动阶段、改革的展开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议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外国专家学者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为中国经济转型、改革深入发展指引明确的方向。

会议成果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坚持改革的勇气和决心,相信中国的改革一定会成功,中国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和中国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俄罗斯不仅可间接获得经济发展动力,而且也可获得非常有益的发展经验。

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夫谢耶夫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分水岭,其目标是实现富民强国、社会和谐。

一个强大开放、稳定和谐的中国,有益于地区发展和世界和平。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学者哈里森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中国重要,对世界也很重要。

中国历时35年的改革现已进入深水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重大决策,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改革深入发展指引明确的方向。

中国的重大经济决策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更加强调资源分配上的市场作用。

只要中国成功按照本次会议制订的方针路线向前发展,中国经济就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同时对全球经济增长继续做出积极贡献。

美国《外交政策》评论说,本次全会已经传递出中国“正面、积极、持久和新颖的”改革之风,中国正在形成的“改革势头”将会对市场进行改革,这是民众乐于看到的,不再只对“经济数字”较真,中国政府正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日本时事社报道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深化改革和开放的蓝图。

中共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指明了以行政体制、金融系统、土地制度和国有企业等经济方面为主深化改革的方向。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共产党12日出台了指导未来10年发展的改革蓝图。

报道引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说,中国决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日本共同社报道说,以“深化改革开放”为主题,讨论中长期经济政策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闭幕。

改革的前景将对世界经济和日本企业的战略产生影响。

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考虑通过放宽限制来搞活经济,实现重心由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转变。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

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

中国领导人必须承担风险,加紧推动亟须的改革。

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教授杉田欣二:35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中国的繁荣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定,通过大胆的改革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海外怀疑的目光变为羡慕的目光,这就是中国梦实现的时候。

美国《外交政策》评论:本次全会已经传递出中国“正面、积极、持久和新颖的”改革之风,中国正在形成的“改革势头”将会对市场进行改革,这是民众乐于看到的,不再只对“经济数字”较真,中国政府正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