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热、焓变PPT课件

反应热、焓变PPT课件

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3.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热效应是不同的
4 .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 △H数值不变,但符号相反.
5 .可逆反应中的△H数值是指该反应完全进行时的数值. 有机反应中的△H是指完全转化成该产物时的数值 (不考虑副反应)
.
15
复习六、反应热的测定
1、实验方法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可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使测得的热量更加准确。
.
23Biblioteka 概念辨析1、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
次是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氢
氧化钠,第二次是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1、常见放热反应 常见吸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 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 大多数化合反应
2、由信息判断
C+CO2 , H2+CuO
C+H2O
Ba(OH)2.8H2O+NH 4Cl
CaCO3高温分解
大多数分解反应
.
10
复习三、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变化的实质 及计算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旧键断裂需要 吸 收能量,新
.
16
1、实验药品5:0mL0.50 mol/L的盐酸和 50mL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
2、实验仪液器:简易量热计
.
17
3、计算公式:
ΔH=-
4.18 m△t×10-3 0.025
kJ/mol
说明:4.18——水的比热
m——反应溶液的质量和
△t——反应前后的温差
0.025——产物水的物质的量
键形成会 放能量出。
.
11
复习三、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变化的实质 及计算
△H=反应物键能 - 生成物键能 △H=E(生成物)- E(反应物)
.
12
复习四、反应热(焓变)的图像分析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生成物
吸收
热量
能 量 反应物
放出
热量
反应物
生成物
与化学平衡等知识结合的图像
.
13
复习五、热化学方程式(意义及书写)
3、衡量燃烧放热大小的物理量
各种常见元素完全燃烧的标准 ——生成稳定物质:
H——生成液态水 C——生成CO2
S——生成SO2
N——生成N2
.
7
复习一、概念辨析
4、反应热、焓变、中和热、燃烧热的关系
5、了解溶解热、物质状态变转化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是溶质微粒在水 的作用下的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过程(放热) 中能量变化的总效应。
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符号:△H △H >0或者值为“+”——吸热反应 △H <0或者值为“-”——放热反应
单位:kJ•mol-1或 J•mol-1
.
3
复习一、概念辨析
1、反应热与焓变
焓变: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 △H >0或者值为“+”——吸热反应 △H <0或者值为“-”——放热反应
.
18
4、实验步骤:
(1)组装量热器
(2)药品取用
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简易量 热计的小烧杯中,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测 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
.
19
4、实验步骤:
(1)组装量热器
(2)药品取用 (3) 酸碱混合
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注 意不要洒到外面)。立即盖上盖板,用环形玻 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 液的最高温度,记录终止温度。
.
20
二、中和热的测定
4、实验步骤: (1)组装量热器 (2)药品取用 (3)酸碱混合
(4)重复以上实验两次
(5)数据处理(注意取温差的平均值)
说明:整个实验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测量中和反 应前后的温度,计算出温差,进而算出该反应 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最后计算中和热
溶解过程中显著放热:强酸、强碱 溶解过程中显著吸热:硝酸盐
(如KNO3、NH4NO3)
.
8
复习一、概念辨析
5、了解溶解热、物质状态变转化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熔化:吸热 固态 凝固:放热
液态
升华:吸热 固态 凝华:放热
气态
气化:吸热 液态 冷凝:放热
气态
焓变的计算中可能用到。
.
9
复习二、反应热效应的判断
专题五 化学能与热能
.
1
复习一、概念辨析 复习二、反应热效应的判断
复习三、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变化的实质 及计算
复习四、反应热(焓变)的图像分析 复习五、热化学方程式(意义及书写) 复习六、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盖期定律)
复习七、能源的充分利用
.
2
复习一、概念辨析
1、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
单位:kJ•mol-1或 J•mol-1
.
4
复习一、概念辨析
2、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 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研究条件:稀溶液(aq) 反应物:酸与碱 生成物水的物质的量:1mol 放出的热量:强酸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热为
57.3kJ/mol 2、热化学方程式
H+(aq)+OH-(aq)=H2O. (l);H = -57.3 kJ/mol 5
复习一、概念辨析
3、衡量燃烧放热大小的物理量
(1)标准燃烧热
在101KPa的压强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 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
单位:kJ•mol-1或 J•mol-1
(2)热值 单位:kJ•g-1或 J•g-1
在101kPa时,l g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
H2的热值最. 高
6
复习一、概念辨析
.
21
问题探究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 的作用是什么? 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 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减少热量损失
.
22
问题探究
3、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为什么?
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
4、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 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
1.书写步骤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s、l、g)
(3)标明焓变△H (注意单位和+、-)☆要注
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中学一般不注明,表示 一个大气压,25 0C)
.
14
注意:
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简单分数。
2.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