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技术】第1章 概述(讲授)
【广播电视技术】第1章 概述(讲授)
• 多和少、宽和窄之间构成本课程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特点。
5
学习建议:
1. 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 2. 及时进行小结和归纳 3. 记好重要笔记,注意平时积累 4. 突出对重点和基本功的掌握 5. 注意各章难点的理解 6. 提高作业质量,重视预习,课后、期中和期末的复习环节
6
第1章 概述
1 广播电视的特点 1.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MZTV 博物馆 的 J.L.Baird Televisor
15
1939 年前后使用电视显象管 和摄像管
16
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PAL (Phase Alternation Line-by-Line)制。
17
1.2.3 中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 •1959年,实验调频广播 •1964年开始利用调频广播将中央台广播节目传送 到各地的转播台和有线广播站。 •1979年,立体声广播在哈尔滨试验成功,随后开 始了调频立体声广播。 •1958年,黑白电视广播正式开播。 •1973年,彩色电视广播正式开播。 •1999年,试播高清晰度电视(HDTV)。
18
电视广播技术发展沿革 •电视广播: •(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1936年 •(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1954年 •(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 电视广播-1990年
19
1. 3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P5)
• 三大组成部分: • 节目制作与播出 • 发送与传输 • 接收与重现。
20
1.3广播电视系统组成部分的作用(P5)
直播。 • 3、广泛性: • 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可深入到其服务区域中的每一
个家庭。
9
广播电视现代发展的“四化”
1. 数字化:通过科技创新,拓展广电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实现 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 。
2. 网络化:通过网络整合,推进网络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更加 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和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Conspectus for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technology
教师: 郑利浩 第一实验楼326 zlh3065 163 663399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 教学目的: • 1、全面认识广播电视技术和系
统; • 2、提高通信类广播电视专业的
1. 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 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 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 送传输端。
兴趣; • 3、为后续广播电视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要求:
1、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 状;
2、掌握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 部分的主要作用;
3、了解声音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制作、 播出、发送及接收过程,并掌握其中 主要环节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4、了解广播电视领域中的新技术及其 应用情况。
程,包括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和数据广播等。 • 特指:声音广播-广播电台向广大听众进行的节目传送过程。
8
广播电视的三个特点(P1)
• 1、形象化: • 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接收信息时既能“闻其声”,又
能“观其貌” 。 • 2、及时性: • 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可在某一事件发生的同时就现场
3. 产业化:通过企业改制,推进集约化经营,更加有利于广电 业务的经营和开发。
4. 信息化:通过充分发挥广电作为最普及信息工具和最好信息 载体的优势,全面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全面建设 小康服务。
10
1.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1.2.1 声音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1893年,有线广播,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将700 多条电话线连接在一起进行定时新闻广播。 •1920年,调幅广播,在美国的匹斯堡诞生了世 界上第一座定时AM广播的无线电电台。 •1941年,调频广播,第一个FM广播电台在美国 开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声音广播,出现了 数字调幅、数字调频、数字音频广播(DAB)等。
13
188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 P.Nipkow)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 ”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 图像传送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 行扫 描线,图像相当模糊。
14
1925 年10月2号,苏格兰人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 ),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 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被称为“电视之父”。
11
声音广播技术发展沿革
•有线广播 •无线广播: •(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 •(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 •(第三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AB-数字声音广播
12
1.2.2 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1884年,德国发明了机械电视的扫描盘。 •1897年德国发明阴极射线管。 •1925年英国实用的机械扫描电视。 •1930年左右英国、前苏联等国家进行了机械电视的广播。 •1933年美国发明光电摄像管。 •1936年英国开始黑白电视广播。 •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NTSC兼容制彩色电视。 •1967年前联邦德国正式广播PAL兼容制彩色电视,同年,法 国和前苏联开播了SECAM兼容制彩色电视。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如欧洲 的DVB系统、美国的ATSC系统、日本的ISDB系统等。
1.2.1 声音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1.2.2 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1.2.3 中国广播技术的发展历史 3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
1.3.1制作声音节目技术手段和设备(P5) 1.3.2广播电视的三种传输方式和特点 1.3.3节目接收与重现
1、广播电视的特点 广播的两层含义:
• 广播: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 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
3
主要教学内容:
• 简介:系统、全面地介绍广播电视系统及广播电视技术。 • 内容:10章,两大部分: • 声音广播技术 • 电视广播技术 • 注重: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关键技术。
4
课程内容特点:
• “多而宽”:概念多、名词多、术语多、原理多、系统多、设备 多、涉及面宽。
• “少而窄” :课时少、实践少、习题少、复习少、归纳少、知识 面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