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

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

意尊重其生活习惯,掌握适当的速度与其相互配合。
上肢障碍者的护理
老年人愿意自行进餐,可以自制或提供各种特殊的餐具。可将普通勺把用纱布或布条缠上即可; 有些老年人的口张不大,可选用婴儿用的小勺加以改造; 使用筷子的精细动作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因此应尽量维持老年人的这种能力,可用弹性绳子将
两根筷子连在一起以防脱落。
进餐时的护理 上肢障碍者 视力障碍者 吞咽能力低下者
老年人的饮食护理
进餐时的护理
室内空气要新鲜,必要时应通风换气,排除异味; 和他人一起进餐则会有效增加进食量; 鼓励自行进食,对卧床的老年人要根据其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帮助其坐在床上并使用特制的餐
具(如床上餐桌等)进餐; 在老年人不能自行进餐,或因自己单独进餐而摄取量少,并有疲劳感时,照顾者可协助喂饭,并注
蛋白质
占总热量的15%。1.2g/kg/d 还应尽量供给优质蛋白,应占摄取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如豆类、鱼类等可以多吃。
脂肪
占总热能的20%~30% 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花生油、豆油、菜油、玉米油等植物油, 减少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猪油、肥肉、酥油等动物性脂肪。 SFA:MFA:PUFA=1:1:1
老年人每日饮水量(除去饮食中的水)一般以1500ml左右为宜。 饮食中可适当增加汤羹类食品,补充相应的水分。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影响老年人营养摄入的因素
生理因素
➢ 味觉、嗅觉功能低下→老年人嗜好味道浓重的菜肴; ➢ 握力下降,同时由于关节病变和脑血管障碍等引起老年人自行进食的困难; ➢ 牙齿欠缺以及咀嚼肌群的肌力低下; ➢ 吞咽反射能力下降,容易误咽而引起肺炎,甚至发生窒息死亡; ➢ 摄取大量蛋白质和脂肪时,易致腹泻; ➢ 便秘可引起腹部饱胀感,食欲不振等,对其饮食摄取造成影响。 ➢ 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疾病恶化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排泄
排泄过程是维持健康和生命的必要条件,而排泄行为的自立则是保持人类的尊严和社会自立的重要 条件。 ➢安排规律的排便时间 ➢安置合适的排便环境 ➢采取舒适的排便0/11/26
21
无机盐
1.钙质食物摄入↑,应选择容易吸收的钙质,如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以及坚果如核桃、花生 等。
2.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黑木耳、紫菜、菠菜、豆类等。 3.维生素C可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 4.钾补充,钾的缺乏则可使肌力下降而导致人体有倦怠感。
维生素
富含维生素A、B1、B2、C的饮食,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特别是B族维生素能增加老年人的食欲。 蔬菜和水果可增加维生素的摄入,且对于老年人有较好的通便功能。 (5种蔬菜+500g薯类+100g水果)/d
心理因素
➢ 厌世或孤独者,住养老院或医院而感到不适应者,精神状态异常者等。 ➢ 排泄功能异常而又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往往自己控制饮食摄入量。 ➢ 对于痴呆老年人,如果不控制其饮食摄入量将会导致过食。 ➢ 有时痴呆的老年人还可出现吃石子、钉子等异常饮食的现象。
社会因素
1.生活困难导致可选择的饮食种类、数量的减少; 2.营养学知识的欠缺可引起偏食或反复食用同一种食物,导致营养失衡; 3.独居老人或者高龄者,即使没有经济方面的困难,在食物的采购或烹饪上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4.价值观对饮食的影响也同样重要,有“不劳动者不得食”信念的老年人,由于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在
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
1
2020/11/26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营养需求 维生素 膳食纤维 水分
碳水化合物
占总热能的55%~65%。 老年人摄入的糖类以多糖为好,在摄入多糖的同时,还可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素。 过多摄入单、双糖能诱发龋齿、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
视力障碍者的护理
首先要向老年人说明餐桌上食物的种类和位置,并帮助其用手触摸以便确认。 要注意保证安全,热汤、茶水等易引起烫伤的食物要提醒注意,鱼刺等要剔除干净。 食物的味道和香味更加重要,或者让老年人与家属或其他老人一起进餐,制造良好的进餐气氛以增进 食欲。
吞咽能力低下者的护理
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比较安全, 偏瘫的老年人可采取侧卧位,最好是卧于健侧。 进食过程中应有照顾者在旁观察,以防发生事故。 进餐前应先喝水湿润口腔,对于脑血管障碍以及神经失调的老年人更应如此。
膳食纤维
摄入量以每天30g为宜。 包括淀粉以外的多糖,存在于谷、薯、豆、蔬果类等食物中。 这些虽然不被人体所吸收,但在帮助通便、吸附由细菌分解胆酸等而生成的致癌物质、促进胆固醇的 代谢、防止心血管疾病、降低餐后血糖和防止热能摄入过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分
水分不足,很容易使老年人发生便秘,严重时还可发生电解质失衡、脱水等。但过多饮水也会增加 心、肾功能的负担。
饮食上极度地限制着自己的需求而影响健康。
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1.平衡膳食 保持营养平衡,适当限制热量摄入,保证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的含 钙、铁食物。 2.饮食易于消化吸收 食物应细、软、松,便于消化。 3.食物温度适宜 饮食宜温偏热,两餐之间或入睡前可加用热饮料。 4.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膳食内容改变不宜过快,要照顾到个人爱好。两餐之间可适当增 加点心。晚餐不宜过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