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现代教学手段变迁的五十年我国现代教学手段萌芽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局震荡时期,发展进程缓慢。
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现代教学手段的新篇章。
回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既走过曲折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新中国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从时间上来看,经历了1949——1966年的初步发展、1966——1978年的停滞发展、1979——80年代末迅速发展和90年代初——至今的深入发展四个阶段;从技术发展和教学特征来看,经历了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四个阶段。
(如下图所示)一、视听教学阶段(一)视听教学的发展状况视听教学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它包含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教学、电影教学、广播录音教学、广播电视教学及各种手段组合的复合手段等。
在我国,视听教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连年的战乱动荡,发展举步维艰。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尽管也因受到“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冲击和遭到挫折,仍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购买先进设备,学习国外技术。
视听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学设备的保障,尤其是硬件。
建国初期,国家一方面拨专款从国外购买幻灯机、电影机、录音机等硬件设备和大批影片磁带等软件设施,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到国外学习相关的技术,以期服务于国内视听教学的需要。
2.自行研究和生产设备。
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我国视听教学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况且国外的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有些质量并不高。
因此国家组织一些公司改进和生产教学设备,以改善设备短缺和质差的现状,如白昼放映箱、白昼放映柜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同时,为配合教学需要制作了大量的教学幻灯片和影片,其内容涉及面广,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
另外,为扩大教学规模,打破教育范围,全国各地建立起教育广播电台和农村广播网,甚至在一些大城市实行电视教学,以满足知识青年学习的需要。
即使到今天,这些教学手段仍然还有它们的应用价值。
1949年 1966年 1978年 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3.组织和培训教学技术人员。
由于视听教学硬件设备和调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放映效果。
因此1培训教学技术人员便成为教学手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譬如,1951年8月湖南省长沙市举办幻灯人员培训班。
另外,为了使教师能够自制教学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样也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技术手段培训。
总的来说,以视听媒体为特征的视听教学在我国从由简单媒体的应用到高档媒体的使用,由城市到农村,由点(星星点点)到面(全面铺开)逐步发展的。
(二)视听教学的教学特征1.以形象直观为基本教学原则。
视听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学习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
广播、幻灯、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视听媒体或以形象的画面或以真实的声音或者两者的结合展示知识,使直观对象本身和人感官本身的局限有了重大的突破。
由于视听教学手段的使用与发展,使直观教学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而“形象性、直观性”成为指导视听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2.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
视听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操控教学设备,通过借助视听媒体使讲解更加清晰、明了;同时,教师通过借助视听媒体,能同时传授更多的学生,甚至打破学校围墙,走出校园。
但是无论是哪个方面,视听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教”的集中性、大批量和统一性等特性,而这些正是集体教学的体现。
3.以硬件为教学媒体中心。
视听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呈现的教材清晰、准确、生动、形象。
因此,它重点依靠器材而非教材来实现。
技术设备是视听教学的主要标志。
这是人来教育史上技术设备首次昂首阔步地走进了学校课堂,并引发了后来教学的现代化。
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视听教学的开展与效果,因而当初培养了大批的电教设备维护人员。
而对于教学软件由于其包含的信息量较少,它的制作与硬件相比显得有些单薄。
4.以教师为教学主体。
视听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既是课堂的中心,也是教学的中心,因而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使传统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心地位得到了巩固。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一)CAI的渊源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
它的前身是机器教学,其思想来源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是作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视听教学的对立面发展而来。
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依据其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机器教学的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机器。
该机器教学具有自定步调、小步子前进、积极反应、即时反馈四大特点,表现出教学的交互性,这是以往任何教学媒体无法做到的。
我国于1962年底引入程序教学法,在中小学数学、语文和英语课程同时开始进行试验,第一个学期试验成绩还是可以的,但由于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的作用有些忽视,加之教师也无法驾驭这种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效果不如教师教得好,因此各科程序教学到1965年上半年都被教师停下来了,但其教学思想还是保留下来了。
后来,这一思想和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思想一道成为CAI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及其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则为CAI的出现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二)CAI的发展我国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研究是从80年代开始的,1981—1982年我国开始研制CAI系统,如华东师大的“微机辅助BASIC语言教学系统”。
1986年以后,国家计委将CAI作为“七五”重点攻关项目,为CAI的研究提供一些资金,加上国产的中华学习机开始批量生产,计算机的应用进一步增多,中小学的CAI得到较大的发展;1987年成立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中心和全国中华学习机教育软件评审委员会,组织出版和发行了大量的CAI软件。
至1998年,我国中小学CAI的发展经历了4次全国性的评审活动,全国开展计算机教育的中学剧增。
至2002年9月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84万台(即每3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
(三)CAI的教学特征CAI始终是围绕着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对话”展开的,与以往的教学手段相比,它具有不同的教学特征:1.以交互作用为基本教学原则。
程序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即时反馈,表现为学习者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者与机器在行为主义的指导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机器呈现问题→学生做出反应→机器及时给予反馈并加以强化。
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它继承了程序机器教学的特征,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并及时地对反应信息进行诊断和评价,反馈给学生。
CAI总是围绕计算机与学生的对话过程进行教学,如果没有交互作用,计算机媒体就谈不上教育性和经济性。
2.以个别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
CAI是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设计的,它为学生中心的教学活动创设环境,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按照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因而适应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真正实现了体现因材施教思想的个性化教学。
3.以教学软件为教学媒体中心。
CAI中,软件是教学媒体的中心。
通过人机交互完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人机互动如何实现、教材如何组织、采用哪种教学策略都是由软件控制的,因而软件成为衡量其它量的主要指标。
因此使用和编制教学软件成为CAI的关键。
教师和学生要与计算机进行有效的对话,必须学习一些新的语言和操作命令;如果教师要自编课件或软件,则需要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4.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CAI是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机器自定步调进行学习。
他们或者有教师的指导,或者没有教师的指导完全依赖机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教学的主体。
三、多媒体教学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迅速发展,扩大和深化计算机应用领域,从而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出现的背景多媒体(Multimedia)一词源于“复合、多样”(Multiple)和“媒体”(Media)的组合。
广义的多媒体是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
早期的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Instruction ,缩写为MMI)系统是指视听媒体复合系统,主要有录音—幻灯组合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微格教学系统、语音实验室等,但录音—幻灯组合系统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被淘汰。
狭义的多媒体教学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由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合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是在CA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克服了CAI系统存储量小,传输速度慢,只局限于处理文字、数据和图形,交互式对话手段简单等弊端,使师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进行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是计算机与视听媒体的简单组合,虽然形式上似简单的组合,但功能上远远大于媒体叠加功能的总和。
(二)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情景,并很快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新型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发展很快,现在几乎全部的大学、大部分中学、部分小学都建立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更加成熟,多媒体教学编著工具不断升级完善、从成套的系列教学软件到某一学科某一节课的课件、积件如雨后春笋般地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应有尽有,一时间多媒体教学呈现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多媒体教学的教学特征1.直观和交互的融合为基本教学原则。
多媒体教学不仅继承了CAI的交互性优势,而且兼容了视听教学的优势,集交互性与形象直观性于一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主要应用于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分析疑难点。
因此,多媒体教学主要还是在班级教学情境中,这使得它难免有些班机教学的弊端,如教师地位强势、忽视学生个性差异、满堂灌输等。
但这并不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班级集体教学制度的局限。
随后的网络教学以“虚拟班级”和个别化教学突破这一局限,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3.教学媒体中心为硬件软件双中心。
多媒体教学由于信息量大,不仅对硬件设备(如声卡、显卡、内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有各类软件(如解压软件、播放软件等)作支撑。
4.教学主体为教师学生双中心。
多媒体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操控机器,因此常常被看作是教学的主体。
其实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把素材丰富的教学课件看作是多功能型的教学材料,时而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时而是内容的展示,时而是练习与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也是今天班级教学中改变整齐划一教学方式的主要手段。
因此,多媒体教学并不完全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而应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教学的主体。
四、网络教学阶段无论是CAI还是多媒体教学,都只是计算机的单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