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综述当代西方哈代研究综述3何 宁 内容提要 西方哈代研究在近十年里得以繁荣发展,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突破。
当代西方哈代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哈代生平研究的深入,奠定了理解哈代、评论哈代作品的基础;二是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出现,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者的视野更为开阔,出现了不少具有新意的对哈代作品文本的诠释;三是研究范围的拓展,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逐渐由原来有限的主要作品转向次要作品。
当代西方哈代研究的发展,可以为中国的哈代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哈代 当代 西方 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西方的哈代研究的繁荣发展,对哈代生平的研究日趋深入,对哈代作品的阐释也出现了不少新方法和新思路,研究范围也由原来有限的主要作品向哈代的全部作品拓展。
在经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之后,西方的哈代研究遭遇了研究发展的瓶颈,未能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有所突破,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一度沉寂,直到80年代末,随着一批新的学者的涌现,这才为哈代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在这些学者中,最受关注的是乔・费雪、罗杰・艾伯森和彼得・伍多森。
乔・费雪的《不为人知的哈代》(The H idden Ha rdy,1992)论述哈代对传统社会叛逆的一面,罗杰・艾伯森以哈代的次要小说为重点,阐释文本隐含的哈代思想,这些论著都是对80年代西方哈代研究界重新认识哈代思潮的延续。
①彼得・伍多森的《历史中的哈代》(Ha rdy in H istory:A S tudy in L itera ry S ociology,1989)从文学研究流变本身来审视评论界和大众视野对作家哈代所进行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指出评论界只关注哈代的的主要小说,而忽略他的次要小说,只突出作品的悲剧色彩,而不深究其它,这是由于文学研究本身的需要造成的,是文学社会学的表现。
伍多森突破了文学研究的局限,从批评发展、历史背景、作家创作这三个方面的互动来分析讨论,展现出哈代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的一面。
②此外,对哈代文本资料的研究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哈代研究中的重要方向,90年代初,帕米拉・德尔泽3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哈代研究史”(05C WW004)阶段性成果,并得到英国社会科学院(B ritishAcademy)的资助。
・84・尔编辑出版哈代未发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短篇小说;她还和米尔盖特合作编辑出版了哈代的文学笔记本;罗斯玛丽・摩根则从《远离尘嚣》(Fa r f ro m the M add ing C ro w d)手稿的修改中寻找对作者哈代的理解。
③这些以考据为研究方法的成果一方面丰富了哈代的研究资料,为研究者呈现出哈代的多面性,另一方面也逐渐成为哈代研究中的一个方向,拓展了哈代研究的范畴。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西方的哈代研究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和成果的数量上都呈现迅速上升的势头,而在过去10年中(1998—2007),西方的哈代研究更是出现了一股热潮。
过去10年在西方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哈代研究论文达100多篇,出版的哈代研究专著共有12部,论文集4部,研究传记3部,其他研究材料合集6部。
仅就数量而言,这一时期的研究总量是不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但从文学研究的整体态势而言,作为经典作家的哈代依然能受到如此关注,特别是2003年以来,先后有3部哈代传记、6部专著、2部论文集出版,2006年推出两部哈代传记,2007年5月的P MLA刊出哈代研究论文,6月耶鲁大学召开国际哈代学术研讨会,④12月著名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撰文评论哈代的两部传记,⑤这一切的确让人感受到研究界对哈代的关注在不断升温。
此外,随着英国社会文化的变化,哈代作为英国性的代表再次赢得了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持续关注,文化界的哈代热潮至今势头不减。
从发展态势来看,过去10年西方的哈代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突破了以往的成果,从而引起了文学界乃至大众的关注。
当代哈代研究的突破首先是在哈代的生平研究上。
自1928年哈代去世后,出版的各类哈代传记、回忆录和生平资料等书籍超过200种。
在每年出版的关于哈代的研究专著中,传记和生平研究始终占据着相当的比重,而在几乎所有哈代研究专著中,对于哈代生平的考据和建构都是必不可少的。
20世纪20年代以来精神分析理论的勃兴则带来了对哈代生平研究的一个高潮,许多批评家借用弗罗伊德的理论来重新阐释哈代的人生轨迹,并进而对他的创作方法和理念予以剖析,提出不少新的观点。
不过,在20世纪60年代的理论革命之后,哈代的文本丰富性成为不同理论流派分析家的实验场,⑥但对哈代个人生活的关注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20世纪80年代麦克尔・米尔盖特出版《托马斯・哈代传》(Tho m as Ha rdy:A B iog raphy,1982),资料翔实,考据深入,成为研究哈代生平最为权威的资料。
米尔盖特的传记出版后,哈代的传记撰写和研究进一步陷入沉寂,主要是因为米尔盖特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让其他研究者较难逾越。
然而,随着20世纪后期更多哈代研究资料的发现以及文学文化研究理论所带来的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哈代生平研究又呈现出勃兴之势,有四部哈代传记在此期间出版。
其中,詹姆斯・吉卜森的《托马斯・哈代:文学人生》(Tho m as Ha rdy:A L itera ry L ife,1996)对80年代出版的罗伯特・吉廷斯的传记中不少观点加以辩驳,力图呈现更具亲和力的哈代形象,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成就。
进入21世纪,研究界的哈代资料更为完备,哈代生平研究更成为热点,两年内有三部哈代生平研究出版,分别是拉尔夫・派特的《托马斯・哈代生平》(Tho m as Ha rdy:The Gua rded L ife,2006)、克莱尔・汤姆林的《托马斯・哈代传》(Tho m as Ha rdy:The T i m e—Torn M an, 2006)和麦克尔・米尔盖特的《哈代传记修订版》(Tho m as Ha rdy:A B iog raphy R evisited 2004),这不仅是哈代研究的重大进展,也是当今读书界的热点之一。
⑦三部传记各具风格,米尔盖特的修订版延续其1982版的风格,客观严谨、内容丰富、细节生动;派特以哈・94・当代西方哈代研究综述代的个人生活轨迹来观照维多利亚社会的变迁,具有典型的学院派风格;汤姆林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哈代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清新流畅。
哈代本人的生活经历确实也值得评论界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从个人经历来看,哈代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不过,他从多塞特乡下藉藉无名的学徒,成为整个维多利亚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但他并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完全是个人奋斗的结果,这本身就对读者和评论界具有吸引力。
哈代的去世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不仅是文坛,也是整个英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
哈代作品中蕴涵着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发展的文学呈现,更有对人生和命运的不懈思索,其小说和诗歌的价值得到文学界的一致公认,在1920年之后逐渐成为一位殿堂级的经典作家。
然而,哈代一向对于自己的个人生活颇为谨慎,不喜欢抛头露面、接受访问,所以更加激起了社会大众的兴趣。
在完成两卷本的自传《哈代早期生活:1840—1891》(TheEa rly L ife of Tho m as Ha rdy:1840—1891,1928)和《哈代晚期生活:1892—1928》(The L a ter L ife of Tho m as Ha rdy:1892—1928,1930)⑧后,哈代将不少自己的信件、日记等材料付之一炬,虽然增加了后人研究其生平的难度,但也促进了评论界持续不断地对此进行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由米尔盖特等编辑的《哈代生平与作品》(The L ife andW ork of Tho m as Ha rdy ,1984)、《哈代书信全集》(The Collected L etters of Tho m as Ha rdy ,1978—1988)等,都成为研究哈代生平的重要资料。
近10年来,哈代生平的资料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有吉卜森编辑的《哈代访谈与回忆》(Tho m as Ha rdy:In tervie w s and R ecollections ,1999),威廉・格林斯莱德编辑的《哈代“事件”记事本》(Tho m as Ha rdy πs “Facts ”N otebook:a critica l ed ition,2004),以及马丁・雷编辑的《记忆中的哈代》(Tho m as Ha rdy R e m e m bered,2005)。
⑨其中格林斯莱德的书还引发了他与罗斯玛丽・摩根关于哈代生平资料研究的论战。
两位哈代研究专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各执一词,成为近年来哈代研究中少见的激烈辩论。
⑩由此可见生平研究在当代哈代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哈代研究界也开始总结哈代生平研究的脉络,并予以深入研究。
在《剑桥文学指南哈代卷》(Cam bridge Co m pan ion to Tho m as Ha rdy ,1999)中,第一篇就是由米尔盖特撰写的“托马斯・哈代:生平资料”,米尔盖特对哈代的生平资料的来源加以梳理,勾勒出哈代生平资料的总体图景;λϖ而在《哈代研究新论》(Pa lg rave A dvances in Tho m as Ha rdy S tud ies ,2004)中由拉尔夫・派特撰写的“哈代与传记”,则结合维多利亚时代对生平传记的社会态度以及哈代个人的因素,来分析哈代生平研究的发展,指出哈代自传对哈代生平研究的巨大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λ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察,随着资料的完备和研究的深入,评论界对于哈代的生平与创作基本上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细致的认识和分析。
梳理哈代的人生轨迹,解读他的思想变迁,剖析他的人际关系的变化,这些正是理解哈代、评论哈代作品的基础。
当代哈代研究的发展还体现为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出现。
文学理论的发展为解读哈代的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
在这些新的思路和批评方法中,文化研究占据了主要位置。
乔安娜・德弗罗从性别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哈代小说中的主人公,指出哈代早期与晚期在性别关注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λξ拉尔夫・派特分析哈代小说中的地理环境,解读19世纪后期英国社会地方性的成型;λψ斯各特・罗德细致地研究《还乡》(The R etu rn of the N a tive ,1878)、《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 πu rbervilles ,・05・当代外国文学 No .3,20081891)和《无名的裘德》(J ude the O bscu re, 1895)中所描写的道路,指出这些道路与维多利亚后期人们对自我的寻求密切相关; λζ马克・阿斯奎斯将哈代的创作置于当时社会文化的整体背景中来研究,突出哈代创作中对玄学思想和音乐理论的吸收和借鉴; λ{鲁思・伯纳德・叶赛尔则认为哈代小说中风景描写基本呈现出荷兰画派的风格; λ|安德鲁・雷德福从19世纪后期人类学的发展角度切入,研究哈代小说中原始文化与现代性的复杂互动,以及哈代本人对此的矛盾态度; λ}朱利安・沃尔夫雷斯思考的同样是哈代作品中维多利亚时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不过,在他看来,作为当时英国文化传统新的承继者,哈代作品的历史往往并不令人愉悦,而是暴力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