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分析
b) 处于受状态
3)不是受控状态,但能力满足要求。
LSL
u T
USL
t1
t2 b) 不在受控状态
t3
a) 能力满足要求
4)不是受控状态,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LSL
u
T
USL
t1
t2 b) 不在受控状态
t3
a) 能力不满足要求(均值偏移)
控制 满足要求 可接受 不可接受
受控 1类 2类
不受控 3类 4类
3.2、过程的状态 通常来讲,任何过程状态都可能 归入以下四类过程的某一类: 1)处于受控状态(即不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且 有能力满足要求。
LSL a) 能力满足要求
USL
t1
t2
t3
b) 处于受控状态
2)处于受控状态但普通原因引起的偏差过大(能 力不满足要求)
LSL
USL
t1
t2
t3
a) 能力不满足要求(分布过宽)
找出原因,采取对策,产品要全检。
评价参数
Cm≥1.667 Cmk≥1.667 有能力
Cp≥1.33 Cpk≥1.33
5.1、过程能力评价表
������������ (������������������ ) 级别 判定 应采取对策
������������ ≥ ������. ������������
1.67 > ������������ ≥ 1.33
能力指数
������ − ������������ = 3������
������群体标准差 ������������ 规格上限 ������ 表示样本平均值
建议间隔一定 频率抽取25组, 过程能力指数 越高,合格率 至少100个数 越高。 据
对比项
机器能力 CMK
连续加工零件组成样组
长期过程性能指数 PPK
������ 样本均值,������ 群体标准差 ������������������规格上限,������������������规格下限
������
建议间 隔一定 频率抽 过程能力指 取25组, 数越高,合 格率越高。 至少 100个 数据
4.4、规格只有上限单侧公差
计算公式 ������������������ ������������������ 抽样 备注
2.4、方法的控制 生产现场使用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 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版本,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 统一、清晰和文实相符。
2.5、环境的控制 1)工作场地的环境条件,如厂房内温度和湿度、 风速、电源的电压波动等,应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 要求,以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 2)生产车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照明,配置必 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严格遵守防火和技术安全制度 的规定。带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必须进行 有效的处理。
4.3、双向公差,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不重合
计算公式 公式一 : ������������������ = (1 − ������������ )������������
������������ 偏移修正指数,或K, ������ − ������ ������������ = ������ 2 ������ 表示过程平均值(样本均值), ������表示规格中心值, ������表示公差值
→两种变差原因及两种过程状态 (1)两种性质的变差原因
目标值线
如果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随 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形成 一个稳定的分布并可预测
时间
预测
目标值线
?
如果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程的输出不 稳定
时间
尺寸
12
普通原因之变异
1.大量之微小原因所引起,不可避免 2.不管发生何种之普通原因,其个别 之变异极为微小 3.几个较代表性之普通原因如下: (1)原料之微小变异 (2)机械之微小振动 (3)仪器测定时不十分精确之作法 4.实际上要除去制程上之普通原因, 是件非常不经济之处置
2.3、材料控制 1) 工序的材料(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外购外协 件和辅助材料等),必须具有合格证明文件。不合格的 不投料、不转序、不装配。代用材料必须按规定办理审 批手续。 2)生产过程中,应搞好材料的合理堆放、隔离、搬运、 储存和保管,防止磕碰、划伤、生锈、变质和混料等。 3)对有可追溯性要求的材料应作好识别标记和质量记 录,实施批次管理(流程卡)。质量记录的内容应能分 清批次、数量、质量情况、责任和生产动态。生产过程 中应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检验、分批转序、分批 装配和分批保管。
A
B
过程能力过高
过程能力充分
理想状态,可考虑抽检或免检
理想状态,继续维持现状,不是关 键项目时可考虑1、放宽波动幅度, 2、降低对材料的要求3、减少检验 频次
1.33 > ������������ ≥ 1.0
C
过程能力尚可
注意4M1E的变化情况,产品要严 加检查,必须用控制图或其他方法 进行控制或监督,对产品按常规进 行检验。
4.1、过程能力指数是指过程能力与过程目标相比 较的定量描述的数值,即表示过程满足产品质量标 准(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一般以������������ 或������������������ 表示。
4.2、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
能力指 代表意 数符号 思 计算公式 抽样 备注
序 号
1
������������
能力指数
������������ − ������ = 3������
������群体标准差 ������������ 规格上限 ������ 表示样本平均值
建议间隔一定 频率抽取25组, 过程能力指数 越高,合格率 至少100个数 越高。 据
4.5、规格只有下限单侧公差
计算公式 ������������������ ������������������ 抽样 备注
分布中 心与公 差中心 重合情 况下的 过程能 力指 数.(无 偏稳态 过程能 力指 数).
������ ������������ − ������������ ������������ − ������������ ������������ = = ≈ 6������ 6������ 6������
������群体标准差,������样本标准差。
������ ������=1(������������
建议间隔 过程能力指 一定频率 数越高,合 抽取25组, 格率越高。 至少100 个数据
������ =
− ������)2
������
������ ������4 ������4 为随样本容量变化的系数. ������ =
Cm=(USL-LSL)/6σ[/b] 评价或计算公式[b] [b]Cmk计算公式与Ppk相同 (见附件) (见CmK等计算公式)
������ ������ ������ = 6������ ������������������ = (见PpK等计算公式) Pp>1.667 有能力,能满足客 户要求 1.33<Ppk≤1.667有可能被客 户接受,但可能被要求进行一些 改进。 Ppk<1.33, 该过程不能满足和符 合顾客要求。
2.2、设备控制 1)所有的生产设备,包括机器、夹具、工装、样 板、模具和计量器具等,在使用前均应按规定进行 验收、验证(或试用)合格后,方可使用。 2)制订和执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定期检定和校准 制度,并对主要设备建立使用、点检、维修和校准 的技术档案。 3)影响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的控制点设备,应加以 重点控制,以减少因设备误差而引起的质量波动。
特殊原因之变异
1.一个或少数几个较大原因所引起,可以避免
2.任何一个异常原因,都可能发生大的变异
3.几个较代表性之异常原因如下: (1)原料群体之不良 (2)不完全之机械调整 (3)新手之作业员 4.异常原因之变异,不但可以找出其原因, 并且除去这些原因之处置,在经济观点 上讲常是正确者
简言之,首先应通过检查并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使过程 处於受统计控制状态,那么其性能是可预测的,就可评 定满足顾客期望的能力。
影响过程变差的因素一般提到以下: 5M: Man 人,Machine 机,Material 料, Method 法,Measurement 测量 Environment环 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就是对影响过程能力的诸因素 进行监视和测量。
2.1、人员控制 1)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工序的技术 要求,具有相应的技术素质。必要时,须经考核合 格才能上岗。 2)生产前,操作人员应按工艺规程的规定作好各 种准备,包括设备、材料、环境条件的检查,进行 工艺参数的试样验证等,并作好记录。
2.6 测量的控制 1)量具在使用前,都要进行校验,并进行MSA 分 析,张贴校验合格证后才能使用。要制定定期校验 计划。 2)对重要的或者复杂的量具,要进行检验操作规 程的制定。 3)对使用量具的人员,需要具有相应的技术素质。 必要时,须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3.1、变差的普通原因和变差的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指的是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 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全距的原因,我们 称之为“受控的过程” 普通原因始终作用于稳定的过程中。 特殊原因指的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全 距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过程的分布改 变。 特殊原因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响过程分布
1)“1”类过程是较理想也是可以接受的过程,因为此过程 没有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差(处于受控状态)且满足客户要求。 2)“2”类过程虽然受控但由于普通原因导致的过程变差过 大,因此必须采取系统改善措施来降低普通原因引起的变差。 3)“3”类过程虽然某些满足客户要求,但因过程存在特殊 原因,这种原因如不消除,随时可能使过程不满足要求,因 此须识别引起过程变差的特殊原因并消除它。 4)“4”类过程因其既存在明显的特殊原因,又可能存在较 多的普通原因影响,因此须首先区分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 然后消除特殊原因,如过程转变为“2”类过程,则按“2” 类过程的处理方法去处理,如过程转为“1”类过程,说明 该过程变差的主要原因是特殊原因,过程受控且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