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回归真实,让儿童习作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章露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4期
摘要:口语交际式作文教学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真实、内容真实、形式真实)。
关键词:“三五五”模式;语场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书面生成;真实作文
作文写话,究竟写什么样的话?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
——叶圣陶《怎样写作》
我相信,这是习作的第一要义。
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如果既不是表白,又不是抒发感受,仅仅只是为了写而写,勉强写,那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然而,事实证明,现在学生们的应试作文,言之无物的何其多!那诚实的真话,究竟从哪里来?
倡导真实作文是口语交际是作文的最大特点。
真实是原来、原始、本真的意思。
口语交际式作文是着眼于孩子的纯真本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话抒发情感,使作文从真实中来,到真实中去的一种习作概念。
首先需要教师立足真实,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积极引导学生挖掘真、善、美。
用心灵和真情实感去写文章,还学生心目中对事物最本色的认识。
其次需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真实”,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观察、感悟、再现、表现、创造,从而实现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
口语交际式作文教学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真实、内容真实、形式真实)。
一、“樂写”作文的好习惯确保作文的主体真实性。
虽然学生们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也想写好作文,但是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观上不大喜欢作文,对作文感到害怕、厌烦,一提起笔来便
头疼不已,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
对此,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努力实现规范性与趣味性的
统一,使孩子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写”的主动状态转化。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关键在启蒙阶段抓疏导,起点阶段重引导。
作文的起点应重视复现
学生生活的本真,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流水账、日记、三言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