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1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1.21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围绕它的研究已经成为精神病科的一个重要课题。

工作生活节奏快, 市场竞争性强, 工作压力大等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而目前采用抗精神病的西药、电休克疗法、虽收到不错的疗效, 但存在其毒副作用较大, 疗效不容易巩固, 且复发率偏高等问题[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可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复发率, 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自2005~2010年我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现将疗效汇报一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2010年我院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中医按《中医内科学》[3]第5版教材的诊断及辨证分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

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17~62岁,平均32.1±7.81岁;病程1月~4.7年。

治疗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6~65岁,平均30.8±10.2岁;病程1月~5.0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单用西药,兴奋躁动型用氯丙嗪片300~600mg/日,氟哌啶醇片20~40mg/日,分2次服用。

偏于表情呆滞、幻视、幻听症状为主的用奋乃静片20~40mg /日,舒必利片300~600mg/日,氯氮平片200~400 mg/日,以上药物先从小剂量(即上述剂量的1/2) 开始,1周后渐增至治疗量,待病情稳定后2周开始,渐减为维持量(维持量为上述剂量的1/2), 1日分2次服用。

(2)治疗组在应用解郁开窍安神汤同时配合西药,奋乃静片、氯氮平片、舒必利片等药物先从小剂量(即上述剂量的l/4) 开始,1周后渐增至上述药物的维持量(即上述药物剂量的1/2)。

解郁开窍安神汤组方:柴胡、白芍、郁金、石菖蒲、合欢皮、炙远志、黄芩、黄连、茯神、香附各15g,夜交藤、生龙牡、珍珠母各30g,陈皮、半夏、甘草各10g。

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5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两组均治疗6周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期间,根据临床疗效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最佳治疗剂量为止,疗程均为6周。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作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4]、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5]、副作用量表(TESS)[5]。

检测由3位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观察确定一次性测验相关系数r>0.85。

依据中华医学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

痊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显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进步:精神症状有所改善,自知力部分恢复;无效:精神症状无改善。

副反应: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表(RSESE)。

1.4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有明显的优势,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细结果见表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n 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显效(%)
治疗组100 16 49 31 4 65(65%)**
对照组100 9 32 39 20 41(41%)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有明显的优势,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BPRS总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详细结果见表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x±s)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00 47.37±11.01 27.54±15.82** &
对照组100 42.59±13.49 32.78±11.23##
**: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PR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PR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PRS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PANSS评分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BPRS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组别PANSS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阳性症状24.72±2.31 11.89±1.35** &阴性症状23.46±1.24 13.65±2.07**总分81.58±4.27 46.82±2.19**
对照组阳性症状25.10±1.14 12.87±3.41##阴性症状23.39±0.99 18.21±2.12##总分82.11±3.75 58.29±7.53##
**: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NSS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副反应比较观察锥体外系症状、大便干结症状及肝肾功能等副反应,其中治疗组出现大便干结51例。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锥体外系副反应及大便干结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学“癫狂”、“狂证”、“痴呆”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其病因与五志过极、七情所伤有关,或因恼怒惊恐,或因思虑不遂,或因悲喜交加,皆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和阴阳平衡失调,产生气郁、痰凝、火邪、血瘀等病理变化。

其发病机理与痰与火关系最为密切。

如《千金方》说:“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默默而不声,可复多言而漫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裸形露体或嗔骂无度⋯⋯”。

总之,癫病多属痰气郁结,狂症多属痰火为患,本病多因情志所伤、气机郁滞、气机失调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充养五脏,湿停水聚而生痰、痰盛蒙闭清窍,清窍被蒙故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离奇古怪的症状。

中医治疗具有其新颖之处。

故方中柴胡、白芍、香附、合欢皮疏肝理气;陈皮、云苓、甘草健脾化痰开窍;石菖蒲、郁金、炙远志、夜交藤、珍珠母、生龙牡开窍安神;黄芩、黄连清心火安神,全方共奏疏肝解郁、
清心开窍安神之效。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具有锥体外系症状、大便干结症状及肝肾功能等副反应,从而限制其使用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药结合组显效率65%,对照组显效率41%(P<0.01),中西药结合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

根据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无副反应、安全、可靠、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