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若症状和体征在24-48h内减轻,则不必调整导线位置 • 如果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都提示心包填塞,则应在
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 • 心外科保护下 导线再定位。 • 开胸手术。
胸部X线诊断穿孔
Furman, A Practice of Cardiac Pacing, Futura, 1990 (3rd Ed)
心房J型导线脱位
心房主动固定导线脱位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气胸: ● 在PASE试验中,气胸发生率为1.97% ● 如果发生气胸,可在起搏器植入术中或术后48h出现 以下临床症状: ●锁骨下穿刺抽到气体 ●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胸痛 ●呼吸困难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气胸 ○ 处理方法: • 如果肺压缩<10%,可以严密观察而不必行胸腔穿刺 • 如果肺压缩>10%,且患者有持续性呼吸困难或出现 血气胸,则应考虑行胸腔穿刺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损伤 ○ 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导线损伤比实际认识的更常见 • 导线很容易被剪刀或手术刀割破,修复困难, • 导线损伤在起搏器更换时易发生。
• 钢丝也可能损伤导线,即过度用力可使钢丝打折而 穿破导体和包裹的绝缘层,如果操作中出现这种情 况,应当拔出导线弃掉,另换一根。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阿斯匹林、抵克力得和其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 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术中彻底止血,应坚持凝血酶原时间接近正常时才做 手术(INR<2.0)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 意无菌技术,还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 晚期可出现皮肤损蚀和脉冲发生器移位,常常是手术 所做囊袋不合适引起
植入新导线时发生气胸
锁骨下静脉穿刺引发血气胸
起搏导线穿破肺尖
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鞘误入动脉
退出穿刺鞘后15min
术后3h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在PASE试验中,随机统计407位患者,发生心肌穿孔 4例,占0.98%,
○ 急性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循环症状。 ○ 慢性心肌穿孔:可没有症状,或导致起搏阈值升高。 ○ 其他征象:起搏图形呈右束支阻滞、膈肌收缩、心包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静脉血栓
Breuls & Res Pace 2006;29:1170
上腔静脉阻塞
治疗前
治疗后
Chee et al 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7;4:226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接口松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导线连接故障
导线没有 完全插入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 起搏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 和导线必须取出,另选清 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 系统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 位进行改造,扩大囊袋, 修复皮肤使之满意覆盖
syndrome)
起搏器系统
程控仪
导线 起搏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脱位 ● 可接受的导线脱位率尚无统一标准, 国际报道约1%。 ● 对于心室导线,因各种原因而需再次复位的比例应低于 2%,心房导线应低于3%。 ● 导线脱位分脱位和微脱位,前者有明显的放射学特征, 而后者则不明显。 ● 导线脱位与术者的经验有关,而与导线的固定方式关系 较小,主动固定的脱位率稍低于被动固定,尤其是一些 脱位高危人群。
○ 对于某些LBBB患者,导线损伤右束支可引起房室传导 阻滞。
○ 对于心脏停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患者,需要 考虑事先放置临时起搏器。
○ 除颤贴片和临时起搏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5% 最常见并发症 ○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无论面积大小,如果 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起搏导线误入左室?误入CS?
重新放置后
起搏的QRS波群为RBBB图形,说明导线位于左室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血栓形成 ○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肢轻度水肿、疼痛和沉重感 ○ 处理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上肢、静脉注射肝素 等 ,华法林口服3-6月。 • 但对于受累严重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其他的介入 治疗。
摩擦音、心包炎、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 ○ 穿孔高危人群:MI,心肌病,老年女性,抗凝剂等。 ○ 穿孔高危部位:右房游离壁,右室心尖部。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诊断金标准:B超和CT。 ○ 处理方法:
• 如果患者有轻度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持续 性心肌穿孔,可以严密观察。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重新出现起搏器植入前的症状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1. 导线脱位 2. 气胸或血气胸 3. 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 4. 心律失常 5.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6. 疼痛 7. 起搏导线误植入心室 8. 血栓形成
9. 接口松动 10. 导线损伤 11. 皮肤粘连 12. 皮肤溃破 13. 感染 14. 残留的废弃导线 15. 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Courtesy - Dr. Mark Myers
开胸手术修复穿孔
心包 覆盖心外膜
的脂肪层
Courtesy – H. Rahn – October 2004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心律失常 ○ 通常是一过性的,调整导线位置即可消失,很少持续。 ○ 在植入术后早期,由于导线-心肌接触面的刺激,可能 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与心室起搏图形相同,植入术 后24h内消失,极少需要处理。
● 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
以避免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 皮肤溃蚀 ● 并不常见 ● 可见于以下情况: ●起搏器囊袋无痛性感染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 儿童和瘦小成年人,这 些人缺乏皮下脂肪组织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起搏器置换术后。
○ 如果起搏器置入术中操作仔细,囊袋合适,则可 疼痛 ● 一般会逐渐减轻,可对症 处理 ● 但应与以下情况鉴别: ●感染 ●起搏器埋置过于表浅 ●起搏器埋置太靠外侧 ●起搏器引起变态反应
出于美观考虑,起搏器植入太靠近腋窝
起搏器植入 后患者出现 慢性疼痛和 上肢活动受 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