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应当如何关心职工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企业招聘优秀职工难,用好优秀职工难,培养出优秀职工更难,而要留住优秀职工却更难。
其实在企业工作满一年或是两年以上的职工,对企业文化已经较为熟悉,对企业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一般情况下都不大愿意离开,但一旦他们决定了要离开,就一定很难再挽留。
所以关注、关心职工的生活与发展状况,不仅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工会组织的内在的要求。
企业为什么要关心职工生活与发展状况呢,因为关心职工生活和发展状况是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是获得全体职工拥护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优秀职工扔下企业离职而去呢?笔者经过相关调研,认为诱使职工离职存在内、外等因素。
内因:一是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
二是企业各级领导的管理风格,对职工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
三是企业发展前景,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
最后是企业薪酬水平,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优秀职工。
外因:求职高峰期诱使职工离职。
企业要发展,人员要调整,很多企业都集中每年春节后大量补充人员,求职者在此时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诱使职工勇敢地选择跳槽。
企业互挖墙脚唆使职工离职,一旦有更好的企业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就会无所顾忌地选择跳槽。
外来压力迫使职工离职,当看到别的职工跳槽成功,拿到较高的薪水、有更好的发展,或者职工身边亲近的人不断在其耳边鼓
噪、施加压力时,便会不自觉地两相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跳槽成功的职工更有能力、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时,职工们则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跳槽。
企业如何关注、关心、关爱职工的生活和发展状况,笔者认为首先加强对困难职工开展交友帮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关心困难职工群体,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渡过难关,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关心困难职工。
其次,搭建帮扶工作平台,根据困难职工人数和困难程度的不同去构建平台,并建立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
第三,做扎实细致的调查摸底,有针对性的帮扶。
做到帮有目标,扶有对象。
第四,广开渠道,全方位实施扶贫帮困工作,以确保取得实效。
第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明确帮扶目标,制定帮扶措施、完善实施办法,协调各方的关系,推动帮扶措施的落实。
通过以上活动,使贫困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具体来分析,笔者认为还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一、关心职工生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
把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在能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关心职工生活入手,从解决职工柴米油盐的问题入手,使职工真正体验到企业是真心实意维护职工的利益,从而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参加到企业的事业之中,为企业的事业努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这样工会才是一个称职的职能部门。
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要把思想教育工作与
解决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结合起来进行。
其次要理解职工的思想历程和某些思想认识形成的原因。
三是及时而全面地向职工介绍各通报企业决策的过程和事业进展的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各支持,同心同德地对待企业的发展。
最后是组织起来,加强学习。
二、给职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
较大的发展空间,给职工以希望,给职工以动力。
要给职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必须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鼓励职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
对在本岗位已经有不俗表现、能力已超越本岗位要求的职工,但暂时又还没有更高一层级的岗位空缺时,不妨对职工辅以平级轮岗,用新的岗位,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激起职工的工作热情。
三、明确工会抓大事、抓大家的事与抓小事的辩证关系。
所谓“大事”是指管方向、作决策的事,是全局上的事。
工会作为管理部门当然要切记不忘,始终抓住不放,这是衡量一个管理者讲不讲原则的重要标志。
“大家的事”是指事关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是指职工关心的事。
能不能主动关心和认真抓好“大家的事”,不光是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的问题,而且是对待职工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能否使以人为本的宗旨在本部门得以真正体现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抓好小事呢?笔者觉得:首先工会领导干部心里要装着职工,这是获得与职工感通力的前提。
对职工的困难真正重视,真心帮助,切实解决。
二是真正关心职工的小事,这是工会与职工的“黏合剂”。
要重实情,说实话,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把职工关心的问题想到,把职工急需解决的困难帮到。
工会还要善于解难事。
比如看病问题、住房问题、交通
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工会要深入到职工的生活中去,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及时抓小事,解难事,办实事,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说话办事才有感召力。
四、职工是企业载舟之水,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联系职工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一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使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解决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一起进行。
二要理解职工的思想历程和某些思想认识形成的原因。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职工的普遍意见来衡量和矫正改革的举措和方向,而不是把有意见的职工列入到对立面上去,否则,就使自己站到职工的对立面去了。
三要坚持厂务公开和决策透明。
四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有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五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六要注意工作方法,消除粗暴行为,做到文明管理。
五、要创新工会工作方式,着力做好建设职工之家、服务职工工作,赢得职工的拥护和信赖。
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要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六、需要高度重视的职工思想倾向及对策。
一是部分职工的理想信念淡漠。
觉得“理想是空的,钱是实的,没有钱说什么也白扯”,关心的是就业和饭碗,这在困难职工和下、待岗职工中反响很强烈。
二是相当数量的职工对一些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增加。
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社会分配不公、医疗制度改革、子女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在一些困难职工中,不满情绪更为强烈。
三是大部份职工认为本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下降。
他们认为自己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无保障,“主人翁”变成了“主人空”。
四是相当数量的职工对国企改革和主辅分离缺乏信心。
工作对策:一是思想工作应切实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工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看法比较集中,感受也比较深刻,如果回避这些问题去空泛说教,就缺乏勾通,就没有实效性。
只有把一些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党和政府的基本对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与过程,实事求是地向群众讲清楚,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是应当把职工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要在办好事、办实事中,做好职工工作,取得职工的信任。
企业改革方案和措施,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
七、工会要把关心职工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一是认真核实低保对象,做到“四清”,即家庭人口清,家庭收入清,贫困原因清、贫困情况清。
二是严格审批,及时公示,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三是坚持关心困难职工走访制度,通过“三必访”即遇职工家有不幸死亡事必访,职工因病住院必访、节假日职工因不能回家过节必访,把职工的疾苦放在首位。
此外,逢年过节工会都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文体活动,使职工切实
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关注、关心、关爱体现在每个细节,只有把职工当成一家人,职工才会真正把企业当成家。
体现在平时企业管理与关爱职工生活的细节中,让职工切身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