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固定资产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固定资产概述。
两个特征(同时满足)。
二是固定资产的取得。
三是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方法。
四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包括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两种形式。
五是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等。
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及特征◆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像商品一样是为了对外出售。
这一特征是固定资产区别于商品等流动资产的重要标志。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期限较长,使用寿命一般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这一特征表明企业固定资产的收益期超过一年,能在一年以上的时间里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价值的高低不再成为判断固定资产的标准。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为了加强管理,便于组织会计核算,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和核算要求以及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固定资产的分类(二)按使用情况分类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是指正在使用中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
由于季节性经营或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仍属于企业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企业出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内部替换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属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完工或已购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以及因进行改建、扩建等原因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如企业购建的尚待安装的固定资产、经营任务变更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等。
3.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指本企业多余或不适用,需要调配处理的各种固定资产。
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分类,有利于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便于分析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挖掘使用潜力,促使企业合理使用固定资产。
(三)按所有权分类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1.自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所有权,可自由支配使用的固定资产。
2.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单位,但企业拥有其使用权和实质性的控制权。
由于企业的经营性质不同,经营规模各异,对固定资产的分类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实际工作中,企业大多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作为编制固定资产目录,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三、固定资产的确认某一资产项目,确认为固定资产,首先要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其次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该项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同时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那么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如果该项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入企业,即使它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企业也不能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如何判断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主要依据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了企业。
其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是指由于经营情况变化造成的相关收益的变动,以及由于资产闲置、技术陈旧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报酬,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直接使用该资产而获得的收入以及处置该资产所实现的利得等。
而如何判断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了企业,主要依据是否取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通常,取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不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持有该项固定资产,均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反之,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但是在有的情况下,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对该项固定资产有实质性的控制权,从而使该项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实质上转移到了企业,因此,也应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加以确认。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予以确认,也必须满足这一条件,即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支出必须能够可靠的计量。
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并同时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那么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本不能够可靠计量,即使它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企业也不能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有时需要进行合理的估计。
例如,企业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需要根据工程预算、工程造价等资料,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估计,按估计价值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和暂估价的差额,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成本。
另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时,还需要注意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四、科目设置为了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企业一般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取得、计提折旧、处置等情况。
1.“固定资产”科目“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
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贷方登记企业减少的固定资产原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科目一般分为三级,企业除了应设置“固定资产”总账科目,还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
(1)“固定资产”总账科目。
“固定资产”总账科目总括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2)固定资产登记簿。
固定资产登记簿即固定资产二级账。
固定资产二级账一般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账页,账内按照使用和保管单位开设专栏。
月末,应将固定资产登记簿与固定资产总账进行核算,各类固定资产登记簿的余额之和,应与“固定资产”总账科目余额核对相符。
(3)固定资产明细账。
固定资产明细账即固定资产卡片账。
应按照每一项独立的固定资产设置,登记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开始使用时间、使用期间内的停用记录和大修理记录以及其他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记录,并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和使用、保管单位的顺序排列。
月末,应将固定资产卡片账与固定资产登记簿进行核对,各类固定资产卡片账的原值合计数应与该类固定资产登记簿余额核对相符。
2.“累计折旧”科目“累计折旧”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该科目贷方登记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方登记减少的固定资产转出的累计已提折旧,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3.“工程物资”科目“工程物资”科目核算企业为基建工程等而准备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
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购入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领用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为工程购入但尚未领用的专用物资的实际成本。
4.“在建工程”科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建造工程、安装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需要安装的设备价值。
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各项在建工程的实际支出,贷方登记完工工程转出的实际支出,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支出。
5.“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的情况,该科目借方登记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以及应交的税金,贷方登记清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保险公司或过失人的赔偿款等。
该科目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此外,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进行核算。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取得一、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固定资产的取得有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融资租赁等方式。
本书重点介绍企业外购、投资者投入等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外购固定资产(一)外购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成本=买价+相关税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涉及到的增值税的处理。
如果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企业购入的生产经营用的动产(如机器设备等)支付的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不需要计入到购入的固定资产成本中。
如果是不动产或非生产经营用的动产,增值税仍然应该纳入固定资产成本中。
(二)外购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1.外购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企业购入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购置的不需要安装即可直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即不需要安装直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按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买价、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照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3-1】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以银行存款支付。
[答疑编号1625130101]该固定资产的原价=10 000+100+200=10 300(元)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10 3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贷:银行存款12 0002.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判断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2)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与设计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3)继续发生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
【例13-2】接【例13-1】假定购入的是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中用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1 000元。
[答疑编号1625130102]『正确答案』(1)支付设备价款、税金、运杂费、包装费:计入在建工程科目金额=10 000+100+200=10 300(元)借:在建工程10 3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贷:银行存款12 000(2)支付安装费:借:在建工程 1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3)设备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 300+1 000=11 300(元)借:固定资产11 300贷:在建工程11 300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