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老年人高血压的用药技巧
作者:孙焕林张艳娇
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9期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亿,高血压患病率为49%,而用药血压控制率不足10%,这是导致其并发冠心病、脑中风的根源。
究其原因,乃降血压药物不规范使用所致。
为此,笔者根据患高血压用药40多年经验及对临床病人使用降压药物观查结果,对此略加介绍,供参考。
第一:应及时用药,终生坚持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切不可认为血压高点没关系,应及时服药治疗。
早用药早受益,一定记住要终生治疗。
高血压患者一般从40岁起增多,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据统计,55岁以上患者一多半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70岁以上患者则高达90%。
故一旦确诊为老年高血压,千万不能寄希望于像年轻人那样通过运动、减体重等非药物疗法降压,因为你的器官已老化,应立即采用降压药物治疗。
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随意停药,否则血压易回到治疗前水平,严重者会诱发心、脑、肾并发症。
第二: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些老年人听别人说用某种降压药好,便跟风使用,这是错误的。
应根据高血压类型、具体病情、耐受性、病人意愿及承受能力选药。
临床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超过白天10%者称为杓型血压;超过20%者为深杓型;不足10%者为非杓型;如果夜间血压超过白天,则为反杓型。
反杓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比杓型高2.16倍。
老年高血压中,深杓型者中风危险是杓型3.37倍。
研究显示,杓型高血压患者选用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每天早晨服用一次效果最佳;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采用晚间睡前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有控制“晨峰”作用;也可早晚分次服药,能使更多人血压稳定。
个体化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靶器官损害,给老年人带来益处。
第三:应尽量选长效降压药物目前降压药物种类繁多,按药物作用时间一般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服药前一定要弄明白自己服的是哪一种。
短效一般降压维持5~8小时,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中效能维持10~12小时,大都是缓释片;長效的药效能维持24小时以上,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等。
长效降压药能在24小时内有效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大幅波动,能平稳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不易漏服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第四:应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避免频繁换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或终生服用,这长年开销不得不考虑。
切不可只把贵药当成“好药”,一般来讲,能有效、稳定控制血压升高又无不良反应,就是适用的好药。
从目前的药价看,长效制剂药物贵,短效药物便宜;合资企业生产药贵,国产药价廉。
这些药物只要服用得当,都能有效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