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下尿路感染的特点及其诊治现状
下尿路感染的特点及其诊治现状
革兰氏染色 1000×
电镜扫描 10000×
纳米级图像
五、发病机制
最重要的因素是细菌本身的毒力和宿主的抗感染能力 细菌毒力因素 :细菌的种类、结构,决定细菌的毒
力 。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具有O、H、K三种 抗原。 (1)O1、O2、O4、O6、O18、O75等菌株在会阴和尿道 能够集群并迁移至泌尿系统,附着于尿路上皮,导致 局部炎症 。 (2)细菌的抗杀菌活性和产生溶血素的能力。 (3)菌伞能够使细菌附着于尿路上皮,利于细菌集群。 (4)细菌黏多糖能够抑制细胞的吞噬作用,而溶血素 使组织损伤。
泌尿系超声作为首选项目,可以发现合并的尿路梗阻、 积脓、结石等病变。在超声有阳性发现时,螺旋是进 一步明确病变的有效检查,优于。
尿路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可以发现上尿路结 石和畸形。
十二、侵入性检查
对于女性患者和无法配合的男性患者,推荐通 过导尿获取中段尿标本。
根据疾病具体情况可以考虑选择膀胱镜等相关 检查。
其发病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都有所不同。除新生 儿外,其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50岁后因 前列腺疾病引起尿路梗阻的发生率增加,其尿路感染 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
目前国内在尿路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 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 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镜操作的增 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 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
下尿路感染的特点及其 诊治现状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泽轩 李文浩
一、概念
尿路感染( ),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肾脏、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 的总称。
尿路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 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正常尿液是无菌的,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所有出 现在尿液中的细菌都是致病菌。只有当尿液中 检出可以在泌尿系生长繁殖的菌株,并引起感 染才可确诊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
四、致病菌
单纯性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70-95%)、腐生葡萄球菌(5-19%),偶见 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 枸橼酸菌属及肠球菌属等。再发性尿路感染的 病原菌可为上述任何一种。
复杂性尿路感染: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变形 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和肠 球菌,大部分是肠杆菌科(60-75%),其中最 常见是大肠埃希菌,特别是首次感染的患者。
五、发病机制
宿主的易感性因素:阴道上皮对细菌集群的易感性是 女性易患上行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阴道上皮细胞有 较多的细菌结合部位,尿路上皮的细菌受体对宿主感 染的易感性影响较大,易患尿路感染人的尿路上皮细 菌受体较多。血型抗原与上皮对细菌的易感性有密切 的关系。
膀胱能否有效排空、膀胱分泌黏液的能力、尿液中抗 体、尿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等都会影响尿路对细菌的抵 抗力。输尿管瓣膜的抗反流和其本身的蠕动作用也是 宿主抗感染的很重要机制。
四、致病菌
与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 菌和肠球菌较少见,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则 较常见。可产生尿素酶的细菌主要为变形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摩根氏菌和棒状杆菌,但克雷 伯菌、假单胞菌、沙雷氏菌和葡萄球菌在某种 程度上也可产生尿素酶。有文献报道约82%的 鹿角型结石患者并发可产生尿素酶的细菌感染。
六、感染途径
七、细菌耐药性
国内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 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近50%或以上,对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和复方磺胺甲惡唑的耐药分别为31%和71%。 国外报道有50.1%和22.1%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 林和复方磺胺甲惡唑耐药,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 星的敏感性较高达到91.9%。
尿路感染的诊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诊断基础上,并符合下述四个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中段尿或导管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氏阳性球
九、体征
除了一般查体外,应进行全面的泌尿系统体检, 男性患者行外生殖器和直肠指诊检查。
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 异性。
盆腔和直肠检查对鉴别是否同时存在的合并疾 病有意义。女性慢性、复发性、难治性尿路感 染必须行盆腔检查。
十、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 和尿沉渣检查。
二、分类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的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 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
二、分类
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以及是否存在全身背景性疾病, 又可将尿路感染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大类 。近年来,这种分类方 法因更具临床意义而被越来越多地接受和采用。
三、流行病学
尿路感染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约占门诊就诊病 例的60%以上,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有很高的敏感 性。
复杂性尿路感染致病菌更容易产生耐药现象。
八、临床表现
下尿路感染相关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 耻骨上区不适和腰骶部疼痛,门诊尿路感染就 诊患者95%为急性膀胱炎,最常见的症状依次 为尿痛、尿急、和尿频,可有肉眼血尿。
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痛、 尿频、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 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 能性为90%。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及指 导治疗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十一、影像学检查
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尿路感染患者通常不需要进一步 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女性单纯性膀胱炎也不推荐行静 脉尿路造影或膀胱镜检查。
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复发性肾盂肾炎、合并无痛血 尿或怀疑合并有泌尿系结石或梗阻时,推荐进一步影 像学检查。
四、致病菌
尿脓毒血症:主要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菌,且 真菌引起的脓毒血症比率逐渐上升。
有关尿脓毒血症的细菌菌谱文献报道不多,通 常以复杂性和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细菌菌谱 来替代。大肠埃希菌大约占50%,变形菌15%, 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15%,铜绿假单胞菌5%, 革兰氏阳性菌15%。
大肠埃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