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创新与人口发展:上海、纽约、东京与伦敦的比较

城市创新与人口发展:上海、纽约、东京与伦敦的比较


图7
上海从业人员的就业构成(2005年)
21
22
分行业的就业结构的主要发现:
政府公共管理组织、金融服务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部 门是国际大都市就业人口从业的主要部门。 上海的政府公共管理组织金融服务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 利等部门,其在就业中的作用明显偏弱。 从每万人口中的从业人员比例来看,上海每万人中从事金融业 的比例尚不足伦敦的1/10,约为纽约的1/3;每万人中从事教 育服务业的比例不足伦敦的1/2;每万人口中从事卫生社会保 障和社会福利的比例只有东京和伦敦的1/3、不到纽约的1/6; 每万人口中从事公共管理的比例尚不足纽约东京的1/6、伦敦 的1/2。
28
上海人口发展和人口管理政策方面的几条建议
(1)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提升人口素质。重视和 普及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和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基 础和根本。 (2)尽快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根据 城市发展要求和创新趋势,制订合理政策引导和鼓励 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人口流动。 (3)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增强对高素质人才 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4)推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为人口发展、人才集 聚和城市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17
分行业的就业结构
18
Other Education, social work & health servic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fence Financial & business services Transport, storage & communication Distribution, hotels & catering, repairs Construction Manufacturing Mining & quarrying; Electricity, gas & water Agriculture, hunting, forestry & fishing 0 5 10 15 20 25 30 35
25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趋势: (1)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 技术产业将成为新一代的主导产业。 (2)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批与知 识和信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即知识产业。 (3)在国际生产网络的快速扩张进程中,传统 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正出现“经 济服务化”的趋势。
10
2、大都市区人口的属性特征
(1)人口的年龄结构
%
30 25 20 15 10 5 0
纽约 伦敦 东京 上海
0~ 4
5~14
15~29 30~44 45~64
65~
图3
纽约、东京、伦敦与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2000年)
11
从分年龄组的人口结构来看,纽约和伦敦拥有的 14岁及以下少年人口明显高于上海,东京则与上 海基本相当。 而在0-4岁年龄组人口中,上海的0-4岁婴幼儿人 口数最少,明显低于纽约、伦敦和东京。 在15-44岁这个被认为是创新和创业的最佳年龄阶 段,上海明显拥有相对更多的创新年龄人口。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与纽约、伦敦、东京相当。
23
三、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创新
1、全球化进程与城市创新的趋势
2、上海人口发展的差距与相关政策建议
24
1、全球化进程与城市创新的趋势
当今创新的几大趋势:
(1)当今是多产品的时代。市场和创新正成为主题。 (2)专利技术达到空前高潮。 (3)R&D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研发中心的海外机构比 例已经从1975年的45%上升到2004年的66%),研 发投资正在向中国和印度转移。 (4)技术带来时间的变化,时间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 (5)老龄化市场带来生物科技的发展。 (6)追求自由带来移动和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 (7)政治对技术与商业的作用正在增强。
城市创新与人口发展:上海、纽 约、东京与伦敦的比较
左学金 王红霞 上海社会科学院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会议论文
中国·上海
主要内容
一、创新与人口发展:城市创新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二、上海与纽约、东京、伦敦等主要世界城市创新 人口支持条件比较 三、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创新:上海创新趋势、 差距与人口应对举措
13
14
(3)迁移人口比例和国际人口比例
15
三大都市迁移人口比例都在8.71%以上,表明有 接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整个都市人口 中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第二,除东京外,四分之一左右的纽约和伦敦人口 出生在国外,常住纽约和伦敦的外国人占到了本地 人口的15左右,显示纽约和伦敦的人口多样性较 强; 三大都市人口迁移和流动相对规模是上海的6倍以 上,上海的国际人口比例尚不到东京的1/6,与纽 约和伦敦更是有着30倍以上的差距。上海的流动 性、开放性和多样性都非常低。
4
图1
创新的人口支持系统
5
人口支持的基本指标:
(1)人口规模; (2)研发人才或者技能人才比例; (3)人口年龄结构; (4)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5)非本地出生人口比例或者国际人口比例; (6)科教文卫、金融等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
6
二、上海与纽约、东京、伦敦等主要世界 城市创新人口支持条件比较
29

谢!
1、大都市区人口规模的发展演变 2、大都市区人口的属性特征 包括:(1)人口的年龄结构 (2)平均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人口比例 (3)迁移人口比例和国际人口比例 3、科技、金融、文化卫生人才比例
7
1、大都市区人口规模的发展演变
万人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2
一、创新与人口发展
从世界各国对创新的定义来看,创新,首先需要有 新的思想或者知识。 拥有新知识、新思想的人才资源是创新得以实现的 充分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创新。 不仅创新活动首先需要创新人才,而且,从创新系 统来看,要顺利完成创新的全过程,还必须有能够 支持创新和应用创新的相关人群。相关人口对创新 的支持、应用和普及是创新真正达到成功的关键所 在。 在创新系统中,“创新和新技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 进步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创新在相关人口中扩 散的速度和方式决定的” (Hall,2004)。
26
上海城市发展本身所暴露的产业结构问题、能源瓶颈以及 可持续增长的危机使其正面临着创新的内在需要。
从人口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持 续下滑和严格的人口迁移政策下,上海的城市 发展正一方面面临人口增长的乏力,另一方面 又面临老龄化的巨大压力。
27
2、上海人口发展的差距与相关政策建议
上海在创新的人口支持条件上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 可以归结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差距和人口增长与多 样性危机。 上海城市发展与创新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一,政策制订者能否确保该区域维持其有利于企业 扩张的、具有吸引力的区域市场环境。大都市能否 成为熟练的、高素质劳动力的高度集聚地。大都市 区的竞争力在于其内涵的提升而不是空间区域的扩 张。 第二,提高大都市区对移民、尤其是高技能移民的吸 引力是大都市区成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
图5
伦敦大都市区就业构成(2001)
19
公共管理组织 教育服务业 医院福利业 餐饮住宿业 不动产业 金融保险业 批发零售业 运输业 通信业 制造业 建设业 0.00 5.00 10.00 15.00 20.00 % 25.00
图6
东京都就业构成(2005)
2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教 育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公共设施管理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查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房地产业 金融业 住宿和餐饮业 批发和零售业 #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建筑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制造业 采矿业 农、林、牧、渔业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12
(2)平均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人口比例
25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 :2000年 时,纽约平均受教育年限13.6年;伦敦和东京人口平均 受教育的年限都超过了12年;而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 据上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06年。 无论是用学生数还是教师数来衡量,上海的教育人口比 例都远低于纽约和东京,略低于伦敦(见表3) 。 2000年,纽约大都市区25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学士及以 上学位的人口比例为28.3%;东京的这一指标值为 27.1%;伦敦拥有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达31%。上海的人口 素质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即使到2005年,上海25岁及以 上人口中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人口的比例仍只有5.1%, 远远低于其他大都市2000年时的水平。
16
3、科技、金融、文化卫生人才比例
2004年上海每万人中从事科技活动人数有144 人,美国和日本在2002年时的这一数字就达到了 617和702 人。 纽约、伦敦和东京大部分的R&D人员都分布在企业 中,三大都市区分布在企业中的R&D人员比例分别 达到了:79.8%、88.7%和65.8%左右,企业的 研发活动是城市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上海企业中的 R&D人员即使在2005年也仍不足40%,企业的创 新能力较弱。
0.00 1920 1930 1940
纽约
1950
1960
东京
1970
1980
伦敦
1990
2000
上海
2004

图2
1920年以来纽约、东京、伦敦与上海的人口规模变化
8
9
1980年以来,四大都市区的人口增长呈 现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1)纽约、东京、伦敦的人口规模变化呈波 动增长; (2)上海的人口规模却呈突出的单边下滑趋 势。特别是1990年以来,上海的人口增长 速度在四大都市区的人口增长进程中最低, 而创新最为活跃的伦敦和纽约其人口增长也 最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