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论文 美国重返亚太 没有硝烟的战争

形势与政策论文 美国重返亚太 没有硝烟的战争

没有硝烟的战争
内容摘要:2011年是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布局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美国强化美日韩同盟,拉拢缅甸、越南、印尼,高调插手南海事务,力推TPP,驻军澳大利亚,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出席东亚峰会,重构亚太布局意图明显。

虽然美国高调地返回亚太,虽然美国通过第一岛链和C型包围圈把中国近乎全部围住,但是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美国此举对中国只是起到一定的威胁作用。

美国对中国的打击,是通过经济上的定价权大战来击溃中国经济。

所以,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是经济上的打击。

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关键字:美国亚太定价权汇率制造业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全球局势具有深刻的影响。

目前国家利益之争已经取代了意识形态之争,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同时,也在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美国高调重返亚太
2011年是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布局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美国强化美日韩同盟,拉拢缅甸、越南、印尼,高调插手南海事务,力推TPP,驻军澳大利亚,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出席东亚峰会,重构亚太布局意图明显。

如果说21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将视线全部投到了中东的反恐战争中,那么在第二个十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和本·拉登的被击毙,以及亚太经济体的快速崛起,美国新一轮的战略重点无疑将会转回亚太。

继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美国的亚太政策演讲之后,美国再次强调其在该地区的“领导角色”,首次以成员国身份参加东亚峰会,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美国正式重返亚太地区的标志性会议。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甚至表示,美国不是亚洲的拜访者,而是驻在国。

美国精心构筑的亚太布局,势必会使亚太力量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并对地区安全形势带来挑战。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

新战略暗示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并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的“安
全与繁荣”。

二、太平洋上不会有大风浪
“美国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的动作是明显的,可以说美国是在回归亚太。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不过,庞中英表示,美国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不应仅仅理解为是针对中国的,其实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调整,是想通过亚太地区克服美国国内的危机。

“很明显,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权力的转移,这种转移的背景则是:欧元区问题成堆、美国从中东的撤离、美国国内社会经济问题以及政党之间的僵局等等。

”庞中英说,“如果我们不带意识形态的色彩来看,美国今天的动作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为本国遭遇的危机寻求解决办法。

美国目前面临的是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对抗情绪升温,而欧盟自己都帮不了自己,美国只有在依旧繁荣的亚太地区寻求克服危机的道路。


至于美国力推的TPP,庞中英认为,TPP并非现在才有的,从自由贸易区的角度来说,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不前,美国现在亟须开拓他国市场,而不是为他国提供市场,推动TPP同样是为了改变美国当前巨大的贸易逆差现状。

“从政治上来说,明年美国即将进入大选年,打中国牌也并不稀奇。

”庞中英分析说,“而实际上,中国也并没有把自己放到与美国对抗的地步,所以,对于美国打出的一些口号,我们不必太在乎,对其战略运作理应保持警惕,但太平洋不会有大的风浪,因为中国与美国在某些方面已经融合得较深,两国关系仍将以平稳发展为主线。


三、美国击溃前苏联
孙子兵法里说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现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战争,打仗是最没有用的战争。

冷战时期,美国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谋略,击溃了前苏联。

二战结束后,美国处心积虑的进行一场战争,就是军备竞赛,以诱使前苏联将国家大部分资源投放于军工部门,最后到了80年代末期,70%的GDP是军工行业,只有靠着石油每年出口三百亿美金,维持着庞大的没有效益的军工。

到了里根总统上台之后,对苏联展开毁灭战。

总共透过四个步骤,击溃前苏联。

1、1981年,里根总统下令,对于前苏联封锁所有石油勘探技术。

苏联自己没有独立的石油勘探技术。

这就使得苏联的石油勘探几乎全部停止,过去苏联每一年只卖90吨的黄金,就被美国这么一棒打下来,1981年11月,卖了240吨的黄金,贴补家用。

而且,1979年,前苏联和西欧签订过一个协议,构建了3600英里的天然气管道,每一年可以替前苏联赚取320亿美金的多出来的外汇。

也在1981年同样时期,美国总统,给西欧各国下达命令,封锁天然气管道。

完全断绝前苏联任何赚取美元外汇的机会。

所以1981年3600英里的天然气管道切断了,这是第一步。

第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断绝前苏联任何新赚钱的机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赚钱的机会,就把苏联控制在三百亿美金以内。

2、1982年,由于前苏联和西欧联合开发了3600英里的天然气管道,所以欧洲给予前苏联非常优惠的利率7.8%。

但是,当时的世界利率是 17%,里根总统采取第二步战略,使哦欧洲对苏联的利率变为17%,完全封锁前苏联任何融资的管道。

3、1985年11 月,通过外交手段,美国要求沙特增加石油生产,这个月每一天石油生产900万桶,破了历史的记录,使得油价由当时的35美元一桶暴跌到12美元。

油价一暴跌,使得苏联的石油出口立刻受到冲击,每一年减少100亿美金的石油出口,所以三百亿美金减掉一百亿,还剩两百亿美金。

4、美国决定让美元贬值25%,使得前苏联仅剩下的两百亿美金的购买力,同时减少25%,因此只剩下 150亿美元了。

当时前苏联还在阿富汗打仗,美国提供各种武器给阿富汗反抗军,牵制前苏联,让前苏联每一年还要投入50亿美金的军费。

所以 150亿美金,再减掉50亿美金,还剩100亿美金。

前苏联每一年需要花200亿美金购买农产品养活苏联老百姓,还要花一百亿美金购买他们生产不了的零配件,养活所有军队。

现在只剩一百亿美金连轻工业产品牙刷牙膏肥皂都买不了了,最后石油买农产品救急,否则苏联人全部饿死,我跟你说,现在一百亿美金全部用来买农产品。

因此前苏联解体的时候,全国没有牙刷牙膏,所有的军舰飞机都开不动,因为缺乏零配件,就从这天开始,前苏联轰然垮台,因为70%的军工行业没有效益,等到1990苏联垮台之后,它的GDP 立刻减少了军工这一块,GDP一个晚上就少了70%,因为没效益,那时整个苏联的GDP和墨西哥一样的多。

在美国指挥之下,前苏联轰然解体。

四、美国透过定价权打击中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0年前,美国打着国际分工的旗号,让中国专
心做制造,其他非制造环节由欧美来做,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关键零配件、渠道物流沟通,统统拱手让给欧美。

在国际分工的趋势之下,中国我们所认为的制造业大国。

可是,这样问题就来了,因为谁掌控了制造业的其他三个非制造环节,谁就掌控了制造业的定价权。

透过定价权打击中国制造业,而第一步控制制造业的定价权,这场战争,最后以我们中国惨败告终。

我们发现败了这场战争之后,中国制造业90%的利润,拱手让给欧美。

这和战争有什么不一样?因为定价权大战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美国取得了进口原材料价格的定价权,近年来,进口原材料的价格越来越高,是制造业的生存举步维艰,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的利润率不断的下降。

制造业的投资营商环境不断恶化,中国制造业危机已经形成,只要击溃中国制造业,就可以像前苏联一样。

所以,美国同时对中国发动了汇率大战。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不断的升值,使中国的制造业的生存雪上加霜。

20年前,美国透过汇率大战,使日本经济陷入20年的萧条,而今天的中国经济的结构,像极了20年前的日本,美国很有可能会像打击日本那样打击中国的经济。

所以,美国重返亚太,我们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中美之间不可能有大战,美国会通过谋略来击溃中国。

参考文献
[1]第一财经网.2011-11-21
[2]郎咸平沈阳演讲.2011-1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