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知识培训
紫杉醇文献摘要
Literature abstract of Paclitaxel
简介: 简介: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天然产物。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天然产物。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美国 1992年12月29日 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 FDA批准紫杉醇上市
BMS公司,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 BMS公司,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 公司 Taxol
除了卵巢癌,对转移性乳腺癌、肺癌、头部和颈部肿 除了卵巢癌,对转移性乳腺癌、肺癌、
瘤、恶心黑色素癌和淋巴肉瘤同样有效。 恶心黑色素癌和淋巴肉瘤同样有效。
史清文 天然药物紫杉醇的研究与开发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发展 1997 Vol. 9 No. 3
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不仅对乳腺癌、 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不仅对乳腺癌、 卵巢癌(包括对有抗药性的乳腺癌、卵巢癌) 卵巢癌(包括对有抗药性的乳腺癌、卵巢癌) 有效, 有效,而且对人体其它部位的实体瘤和白血 病也有明显的疗效。因此认为它是一种广谱 病也有明显的疗效。 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临床运用紫杉醇的剂量一般在 135135-210mg/m2。
药动学: 药动学:
紫杉醇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使之成为继环磷 酰胺、阿霉素、顺铂后又一重要抗胂瘤药物。 酰胺、阿霉素、顺铂后又一重要抗胂瘤药物。单药 应用对晚期乳腺癌、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淋 应用对晚期乳腺癌、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 巴瘤均有一定疗效,被认为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 巴瘤均有一定疗效,被认为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 联合其它常用抗肿瘤药物,疗效可进一步提高。 联合其它常用抗肿瘤药物,疗效可进一步提高。成 为最最有效的抗肿瘤药之一。 为最最有效的抗肿瘤药之一。
3 3 1 0 4 3 4 3 0 2 0 2 4 0
11 13 12 5 18 11 10 4 6 3 9 15 16 10
56% 62% 54.2% 41.7% 56.4% 63.6% 70% 70% 40% 62.5% 40.9% 56.7% 62.5% 31.3%
+G-CSF 静注 +阿霉素或+卡铂 紫杉醇 紫杉醇 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 +顺铂 +卡培他滨 +顺铂
CR
PR
RR
50% 紫杉醇
方案
PT案化疗
参考文献
赵丽波等 中国妇幼保健 2006年 第21卷 Holmes FA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1991, 83(24): 17971805 Reichman BS J Clin Oncol, 1993, 11(10): 1943. 孙燕 中国新药杂志,1996,5:252-255 吴海鹰等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148-152 江泽飞等 中华肿瘤杂志,1997, 19(6): 445-447 崔成旭等 中国肿瘤临床,1998, 25(11):827-829 白桦等 中国肿瘤临床,1999, 26(9): 670-672 邝先奎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年2月第19卷 第1期 种道群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年8月第19卷 第4期 闫淑英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6月第22卷第3期 叶明明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年8月第34卷第8期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Manthey等发现紫杉醇与细菌性脂多糖(LPS)一样, Manthey等发现紫杉醇与细菌性脂多糖(LPS)一样,可激活鼠巨噬细 等发现紫杉醇与细菌性脂多糖(LPS)一样 胞杀灭肿瘤的作用。此外,在正常鼠的巨噬细胞中γ 干扰素、LPS、 胞杀灭肿瘤的作用。此外,在正常鼠的巨噬细胞中γ-干扰素、LPS、或 紫杉醇单用仅可诱导出低度或中度浓度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达及一 氧化氮分泌,然而紫杉醇或LPS与 氧化氮分泌,然而紫杉醇或LPS与γ-干扰素合用则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 LPS 表达及一氧化氮分泌量均明显增加。一氧化氮分泌量与肿瘤细胞杀灭量 表达及一氧化氮分泌量均明显增加。 呈正相关,并且紫杉醇在有一氧化氮合成酶竞争性抑制剂N6-甲基呈正相关,并且紫杉醇在有一氧化氮合成酶竞争性抑制剂N6-甲基-L-精 N6 氨酸存在下,经紫杉醇抑制的巨噬细胞不能杀灭肿瘤靶细胞。所以, 氨酸存在下,经紫杉醇抑制的巨噬细胞不能杀灭肿瘤靶细胞。所以,紫 杉醇除有抗有丝分裂的作用外,尚有激活巨噬细胞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杉醇除有抗有丝分裂的作用外,尚有激活巨噬细胞介导的抗肿瘤作用。
紫杉醇分子式
欧明洪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中国药业 2000年 第9卷第3期 杨涛 抗肿瘤紫杉醇的实验与临床应用进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 第29卷第2期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紫杉醇的抗癌活性源于他作用于细胞 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微管 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 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 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它是由两条 类似的多肽(a和β)亚单位构成的微管蛋 类似的多肽(a和β)亚单位构成的微管蛋 (a 白二聚体形成的,具有重要的功能, 白二聚体形成的,具有重要的功能,涉及 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运动、 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的运动、细胞形态的调 整、激素的分泌、颗粒的转运、受体在细 激素的分泌、颗粒的转运、 胞膜上的固定以及细胞的能动性。 胞膜上的固定以及细胞的能动性。正常情 况下, 况下,微管和微管蛋白二聚体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 态平衡。 紫杉醇可使两者之间失去动态平衡, 紫杉醇可使两者之间失去动态平衡, 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防止解聚, 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防止解聚, 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形成星状体, 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形成星状体, 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导致细胞死亡, 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导致细胞死亡,紫 杉醇可以在缺少三磷酸鸟苷(GTP)和微管相 和微管相 杉醇可以在缺少三磷酸鸟苷 关蛋白(MAP)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无功能的微 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无功能的微 关蛋白 管,而且使微管不能解聚,从而发挥抗肿瘤 而且使微管不能解聚, 药物。 药物。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分子式: 分子式:C47H51O14N 分子量: 分子量:853.9 熔 点:216~217℃ 216~ 紫杉醇为针状结晶,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不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 紫杉醇为针状结晶,具有高度的亲脂性,不溶于水( 0.006 mg/mL) ,不溶于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二氯 mg/ 不溶于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 甲烷等有机溶剂。与糖结合成苷后的水溶性大大提高,紫杉醇分子中虽有 甲烷等有机溶剂。与糖结合成苷后的水溶性大大提高, 含氮取代基,但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邻近又有吸电子基,故不显碱性而 含氮取代基,但氮原子处于酰胺状态,邻近又有吸电子基, 为中性化合物。紫杉醇对酸相对稳定(pH4-8范围内),碱性条件很快分解。 (pH4为中性化合物。紫杉醇对酸相对稳定(pH4 范围内) 碱性条件很快分解。
王振东 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 2002年第 13卷第1期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肺癌
肿瘤 肺癌 肺癌 NSCLC (NSCLC) 肺癌 (NSCLC) 肺癌 (NSCLC) 肺癌 (NSCLC) 肺癌 (NSCLC) 病例数 36 48 30 初治39 复治23 45 43 CR 12 1 1 3 0 0 0 PR 19 16 15 17 9 20 12 RR 86.1% 35.4% 53% 51.28% 39.13% 44.4% 27.9% 方案 +卡铂 +长春瑞滨 +顺铂 +顺铂 +铂类药物 +顺铂 参考文献 王方聚等 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2月第22卷第2期 宋德刚 实用癌症杂志2007年9月第22卷第5期 于小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11月17(33) 肖天林 现代肿瘤医学 2009年9月 第17卷第9期 马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7月第10卷第19期 叶明明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年8月第34卷第8期
胶囊剂优势: 胶囊剂优势:
不含蓖麻油, 不含蓖麻油,明显减轻了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指标
肾毒性 肝毒性 血象毒性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胃肠反应 过敏反应
复方红豆杉胶囊
0 0 7.64 0 5.1 23.7 0
注射用紫杉醇(单用) 注射用紫杉醇(单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紫杉醇主要毒性包括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症为主)、神经毒性和肌 肉毒性。紫杉醇的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给予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把输液时间从24h缩短到3h,可以减少这种毒性反应的发 生率 。 心血管不良反应: 心血管不良反应:在紫杉醇治疗的少量患者中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死、 房颤、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还可有明显的骨 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及黏膜炎等)。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早期临床所报道的较严重的变态反应在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8%。临床有不同 程度的表现:过敏、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红肿、皮疹、瘙痒等。一般以中断治疗或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肾上腺素和氮茶碱等对抗症状, 可防止变态反应发生。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其它肿瘤
肿瘤 食管癌 胃癌 胃癌 鼻咽癌 头颈部肿瘤 口腔鳞癌 恶性肿瘤 病例数 10 28 28 22 51 8 15 CR 1 4 2 0 4 2 1 PR 3 11 14 7 15 1 6 RR 40% 53.6% 57.14% 31.82% 37.2% 37.5% 46.67% 方案 +氟脲嘧啶+顺铂 张阳等 郑州大学学报 2005年1月 第40卷第1期 +氟脲嘧啶+顺铂 +氟脲嘧啶+顺铂 紫杉醇 +卡铂或+顺铂 紫杉醇 +顺铂 沈浮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7年10月第20卷第5期 张力等 癌症 2000, 19(8): 811-813 陈怀宇等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4):319-321 王莉娟等 华西医学杂志 2001,16(5):398 王梅等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