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公开课201510)
————————————————————————————————作者:————————————————————————————————日期: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教材分析】
本章第二节以东亚的产业转移为例,介绍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巨大影响。
前面四章主要探讨区域内地理环境联系对区域经济影响;本章提升到区际间地理环境对区际经济影响。
教材将产业转移单列一章安排在最后,从加强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角度,使学生的视角从区域内扩大到区际之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
2、学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能从书本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渗透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的学习指导。
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使学生确实感受和构建知识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国际市场发展变化规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世界市场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读力分析法、比较法、分组讨论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鞋子都是什么牌子的?
[多媒体展示]展示各种知名品牌运动鞋的logo
【课堂问题引入】多年来,美国的耐克大多是由中国的企业生产的,所以产品都
带有“Made in China”。
在美国,16%的美国人认为NIKE是中国的品牌。
1.从地理学角度来看,美国NIKE公司把NIKE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是一种什么现象?
2.从工业区位选择角度分析,a.美国NIKE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工厂?
b.吸引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
建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
[板书]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课本P87,思考以下问题
[知识生成]1、什么叫产业转移?2、产业转移按地域,可分为几类?
3、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一、产业转移
1、概念
2、分类
3、目的
[转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这种境外投资工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请同学们关注图 5.7,试从工业区位选择角度,分析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从而找出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引入问题】1.从工业区位选择角度分析,纺织厂属于哪类导向型工业?(劳动力)
2.为什么日本企业选择中国青岛投资兴办纺织厂?
【转承】纺织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又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们来了解一下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象国(地区)的变化,完成“思考”
[学生活动]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试解释其原因。
点拨: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点拨: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点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知识生成]
1、劳动力因素是导致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2、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3、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转承]我们刚了解了,产业转移受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仅从劳动力价格考虑,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最廉价的地方去,换言之,到最偏远最贫穷
的地方去?
[板书]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师解】内部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与其他行业打交道、政府等服务行业的办事效率、生产组织和职工培训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环境等相关投资,一般与当地的社会消
费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活动】
1.从社会消费水平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交易成本哪个更高?
点拨: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企业向国外转移产业的
因素之一。
)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内部交易成本一定低吗?(提示: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考虑)
点拨:不一定,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基础薄弱等。
3.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应该怎做?
点拨: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如东亚地区建立的“出口加工区”。
20世纪60 年代在东亚出现了出口加工区,也叫加工出口区或经济特区。
深圳是政府首批划出的经济特
区,具有劳动力最优质、基础设施最完善、手续最简捷、政策最优惠等优势,吸引香港企业投资建厂
【知识生成】
1、内部交易成本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2、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成为推动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因素之一。
3、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要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转承]近年,汽车业巨头蜂拥而至中国投资建厂,现代设厂在北京、大众—上海、福特—西安、本田丰田—广东。
是什么有利因素吸引了汽车业巨头到中国投资?[学生活动]读图5.10“我国汽车销售量增长”;图5.11“我国和部分国家得乘用车的普及率”
1.读图5.10和5.11,对比发达国家,我国汽车市场有什么特点?
点拨: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2.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
场广阔的区位,而不直接出口整车?
点拨:1、整车运输不便,运费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
2、避开关税壁垒,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3、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点拨: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知识生成】
1、发达国家因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为避开贸易垒,会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2、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
[板书] 3、市场因素
[转承]影响产业转移的除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
1.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国家经济,引起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东南亚的投资环境恶化,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
(国际形势的变化)
2.如果中国失去最惠国待遇,出口到美国的一些的NIKE鞋的关税将由6%升至60%。
耐克公司将把大量的生产转移到印尼或其他亚洲国家代理商。
(国家政策的调整)
3.北京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外迁。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板书] 4、其它因素
[总结]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我们下一节课学习内容。
【探究P90活动】
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
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
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
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2美元。
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
3.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
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干洋沿岸地带。
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
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
6.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
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