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甲苯(PX)生产工艺技术1.主要的技术是轻烃制芳烃工艺、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以及芳烃的分离技术。
2.对二甲苯抽提法生产工艺技术有美国UOP(环球油品公司)的ISOMAR和PAREX工艺;法国AXENS(艾克森斯)的ELUXYL工艺;美国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化学的XYMAX工艺。
PX通常由一体化重整装置/混合二甲苯回收路线以及甲苯的选择性歧化来生产。
甲苯的甲基化路线是有望增加PX产量的第三种工艺路线,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装置问世,主要是这类装置的经济效益要取决于是否与大规模的甲醇装置配套。
这种方法的吸引力是收率要比传统的甲苯歧化工艺高一倍。
3.采用沸石分子筛,可从其他二甲苯单体中分离出对二甲苯(PX)。
对二甲苯(PX)、间二甲苯(MX)、邻二甲苯(OX)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采取措施,将较小的PX分子从MX和OX中分离出来。
在目前的PX生产工艺中,主要采用吸附/分离的方法得到PX,但这种方法工艺复杂,投资较大。
沸石分子筛工艺路线较为简单,而且有可能显著降低PX的生产成本。
NGK采用孔径为0.5~0.6nm的 I(沸石)型膜,这一尺寸与二甲苯的分子尺寸大致相同。
这种膜很薄,但避免了有沸石结晶体这一缺陷,并已证明,采用这种膜可以将PX从其他同分异构体中分离出来。
4.法国石油科学研究院(IFP)的ELUXYL吸附分离工艺技的核心是IFP 的"ELUXYL"PX吸附分离工艺和SPX3000吸附剂。
ELUXYL吸附分离工艺是根据模拟移动床逆流选择性吸附原理,将含有四种C8芳烃同分异构体的混合进料从不同位置引入装有吸附剂的24个床层的吸附塔,由于吸附剂对四种C8芳烃同分异构体吸附能力强弱的差异,吸附能力较弱的乙苯(EB)、间二甲苯(MX)和邻二甲苯(OX)很快随脱附剂从吸附剂中脱附出来,称为抽余液;而吸附能力较强的PX则缓慢地随脱附剂从吸附剂中脱附出来,称为抽出液,从而达到分离出PX的目的。
进料、抽余液、抽出液、脱附剂和反洗液5股物流通过144个控制阀来实现选择性吸附分离的连续操作。
该工艺可得到纯度大于99.8%的PX产品,回收率可达96%。
1997年该工艺在韩国双龙公司首次工业化应用,装置规模为50万吨/年,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系列PX吸附分离装置。
至今,采用SPX3000吸附剂的"ELUXYL"PX 吸附分离工艺用于PX联合装置已建成三套。
5.对二甲苯的分离工艺(1)UOP公司的Parex工艺。
对对二甲苯有强亲合力,而对与其他C8芳烃异构体有弱吸附性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开发使从C8芳烃中回收对二甲苯的吸附工艺成为可能。
Parex工艺是UOP公司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可从液相混合C8馏分中连续吸附对二甲苯。
该公司已出售了多套Parex装置的技术许可证,目前世界范围内有58套装置在运转。
该工艺通常与异构化工艺结合,高收率地生产对二甲苯。
原料是具有平衡组成的C8芳烃。
来自异构化部分脱庚烷塔塔底的C8芳烃和混合二甲苯物流进二甲苯分离塔,二甲苯和更轻的组分从塔顶采出,C9+芳烃从重组分塔塔底采出,用作汽油原料。
塔顶物料被送到Parex装置。
该装置是使用分子筛的固定床。
通过分子筛优选吸附对二甲苯,实现对二甲苯的分离。
这是一种与液相色谱相似的工艺。
为从分子筛中回收对二甲苯,需要一种对分子筛亲合力比对二甲苯更强的液体解吸对二甲苯。
分离在120-170℃,适中的压力下进行。
解吸剂和对二甲苯的沸点差值足够大,可以用分馏法使它们分离。
单程对二甲苯的回收率为90%-97%(而结晶法只有60%-70%)。
吸附剂通常是ADS-27,是钡离子和钾离子交换的沸石,吸附剂可以允许主要的原料成分进入其孔结构。
Parex工艺的吸附室使用了模拟移动床的连续固定床吸附技术。
这是通过移动吸附床的原料和解吸剂入口和产品出口实现的。
多条进料管线被联结在一座独特的有专利权的分配阀和吸附床内的分配器上。
4条附加的管线联在阀上,将4种工艺流体(即混合二甲苯原料、解吸剂、抽余液和抽提液)送到吸附剂塔和分馏塔(抽余液和抽出液)。
所有4种物流都被适当控制,使其流速保持恒定。
这4种物流都通过旋转阀,旋转阀按预定的时间将物流转向与床层下一部分相联的另一个管线进口或出口。
这4种物流的切换是以同样的方向连续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从一套管线转到下面邻近的另一套管线,切换速度要与这些物流的流速保持协调。
入口点和出口点以同步的时间间隔从一个位置移向邻近的另一个位置,就好像分子筛可以慢慢地、连续地通过吸附床、通过固定的入口点和出口点移动,同时接受或提交液体二样。
液体通过独立于旋转阀的管线从吸附塔的底部循环到顶部。
吸附床的移动是通过移动分配器的旋转部件而实现的物理上的模拟。
抽出液进入一座蒸馏塔回收对二甲苯,解吸剂从塔底产出料。
来自抽提塔的对二甲苯在精制塔中用循环甲苯洗涤纯化。
从该塔可得到对二甲苯产品。
抽余液被送到抽余液蒸馏塔,乙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从塔顶回收,解吸剂从塔底采出。
抽余液塔塔顶产品虽然可用作调合汽油原料,但更通常的是作为一套吸附/异构化一体化装置的异构化反应器的原料。
对于大部分吸附和抽提操作,用一座再处理塔保持解吸剂的质量是必要的,在这种工艺中,解吸剂(一般是对二乙基苯)被送到再处理塔,在该塔中分出一部分重组分杂质,以避免这些杂质的积累。
与IFP的EluxyI工艺相似,UOP也提供了一些组合设计。
Hysorb XP工艺用于纯化混合二甲苯,制得用作结晶装置原料的浓缩二甲苯物料。
UOP装置对二甲苯纯度一般为99.9%(质量)。
1987年后设计的所有Parex新装置都能生产纯度99.9%的对二甲苯。
从1971年开始共出售了73套Parex装置的专利许可证,其中1994年后有23套。
(2)IFP的Eluxyl吸附工艺。
IFP开发了Eluxyl对二甲苯分离提纯的吸附工艺技术,并提供了专利许可证。
Eluxyl与UOP的Parex技术相比,概念相似,但设备设计不同。
IFP有自己的高性能吸附剂(SPX 3000),在第一套工业化装置中(韩国的S-Oil公司)得到了纯度高达99.9%的产品。
该技术使用了接近120个单独的开关阀,而不是像UOP那样用一个专有的大型多个进口和多个出口的旋转阀。
IFP称,大量小阀门的成本要低于UOP的单一旋转阀,检修期间阀门可以维修。
在线维修也在第一套工业化装置进行了成功的试验。
IFP运用拉曼光谱测量塔内的浓度曲线。
这种创新的分析方法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谱,允许即时准确地对塔内浓度曲线作出反映,结合计算机应用控制阀门顺序,达到优化和控制操作的目的。
IFP还优化了内部构件的设计,减少了死体积,提高了效率。
除了阀的差别外,IFPEluxyl工艺估计与UOP的Parex工艺相近。
一种组合方式的工艺将吸附特点与结晶技术结合,可用来改造现有的结晶装置。
Eluxyl 装置安排在结晶装置的上游,生产95%纯度的对二甲苯,这股物流进入单段结晶器。
这种组合型装置用甲苯作溶剂,段数较少,吸附剂存量较少,使用两个蒸馏塔(即由提液塔和抽余液塔),而不是用4个塔。
组合型装置投资降低,主要来自Eluxyl装置的对二甲苯物流纯度较低(即95%,而不是99%),进料C9芳烃的含量规格也不十分严格。
抽提液塔塔底物料进入结晶器,来自结晶器的滤液循环回吸附塔。
抽余液送到异构化装置。
由于结晶装置进料的对二甲苯含量高,因而操作明显改善。
从结晶装置得到的对二甲苯纯度可达到99.9%以上。
1995年1月至1996年5月,一套Eluxyl示范装置在雪佛龙公司的帕斯卡古拉炼油厂操作,对二甲苯产量为8000-10000吨/年。
第一套工业装置1997年12月在韩国蔚山S-Oil炼厂投产,能力为50万吨/年。
第二套工业装置1998年5月在雪佛龙公司的帕斯卡古拉炼厂投产,能力为45万吨/年。
更晚一些,IFP向中国石化的镇海炼厂出售了Eluxyl技术许可,能力为4527吨/年。
IFP 的第一套、也是世界最大的装置,据称能力现已超过额定设计能力。
现EluxyI最大单线设计能力可达到75万吨/年,已出售8套EluxyI 装置的专利许可证,目前已经有多套装置在运行中。
(3)结晶法分离技术。
结晶法分离对二甲苯的工艺是现仍在使用的一种较古老的工艺,利用结晶与离心结合方式从二甲苯异构体中分离对二甲苯。
直到分子筛吸附法开发之前,结晶法是生产对二甲苯的唯一方法,将分步结晶与异构化合与单一的结晶装置相比可使对二甲苯收率明显提高。
结晶/异构化结合的对二甲苯收率可达到原料的80%,而只用结晶法对二甲苯收率只相当于重整产物的12%。
一些工艺,如GTC公司的GT-CrystPX由于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扩大了设备的规模(相应减少了系列数和转动设备的数量),竞争力已有明显提高。
混合二甲苯与异构化部分的循环产品结合进入重组分塔。
如果邻二甲苯需要回收,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从该塔塔顶采出,塔底产品必定含有邻二甲苯和C9+芳烃。
塔底产品进入邻二甲苯再处理塔,回收的邻二甲苯可以作为产品,也可以雇环回异构化反应器。
邻二甲苯再处理塔的塔底产品,C9+芳烃,通常用作高辛烷值汽油的掺混成分。
如果邻二甲苯不需要回收,邻二甲苯和轻组分可以从塔顶采出,含有C9+芳烃的塔底产品作为副产品送往界区外。
两种情况下,来自重组分塔的塔顶产品都被送到分步结晶部分。
第一段结晶的操作温度为-62--67℃,第一段结晶器通常是表面带刮刀的管式换热器或釜式结晶器。
在结晶器内螺旋负载的刀片从壁上刮掉对二甲苯结晶。
第一段形成的结晶较小,有必要严格控制其粒径,以确保在离心段和过滤段的回收。
结晶的增长要求针对具体原料仔细控制时间和温度的关系。
第一段以相对小的激冷速度增加停留时间可促进结晶增长。
高效固液分离设施的开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大部分现代装置在第一段使用连续固体碗式离心机。
两个碗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旋转,造成内碗外表面上的螺旋运动。
这种螺旋运动使固体从沉降的浆液池中通过一个排放部分移出,而且排出的是几乎干燥的滤饼。
离心机可以装有背洗,但是否有利于二甲苯的分离还有待研究。
其他的模式或者应用了表面有刮刀的换热器或者在中心杆上装有刮刀,中心杆提供搅拌,并保持良好的换热表面。
停留时间大约3小时,由乙烯提供冷却。
第一段结晶倾向增长为长而薄的单斜针状晶体,很难排出。
相当部分的母液被滞留在对二甲苯晶体之间的界面上。
通过调整离心转速、碗的差别和浆液池深度,出自第一段的对二甲苯纯度可达85%。
来自第一段分离了对二甲苯的滤液被送到异构化反应器,生产更多的富对二甲苯原料,用作结晶装置的进料。
第一段的结晶产品被熔融或部分重新熔融,并在第二段结晶器中重结晶,操作温度为0℃,用丙烷提供冷却。